查不出的痛是“心病”吗

2013年08月21日09:20  大洋网-广州日报  

  躯体化形式障碍可令患者长年累月疼痛不休

  医生检查不出身体病变,反而让他们更加纠结

  大多数人都知道紧张可以造成头痛,但很多久治不愈的慢性腰背痛、肠激惹综合征、纤维肌痛等也可能是心理原因造成的,即“躯体化形式障碍”。越来越多医生认为,如果排除了其他身体问题,那么压力和紧张往往就是问题的“罪魁祸首”。治疗这类问题的方法可以很简单:让病人回忆疼痛是怎样发生的,自己是怎样应对的,在不良情绪中寻找根源。纠正了认知上的误区,疼痛就好了一大半。

  文/记者伍君仪 

  通讯员肖金、罗焯云

  病例 长痛短痛皆心病

  来自江西赣州的白领陈先生近一个月来被肚子痛折磨得苦不堪言,痛起来吃喝都会呕吐。他先后在多家大医院做肠镜等检查,均未发现身体有明显病变。在住院期间,他痛得无法进食,只能靠打营养针维持生命,还要打杜冷丁止痛,而且用到的剂量越来越大。他担心自己患上不治之症,情绪低落,经常感到紧张焦虑。后来他到武警广东总队医院心理科就诊,被发现腹痛其实是由长期心理压力造成的,最后给予对症处理和暗示治疗,住院3天就使疼痛得到缓解。

  美国心理治疗师威尔·鲍姆曾接诊一名年近半百的女子,她抱怨腰背和屁股痛了20多年,最开始是摔倒引起的,15年前一场车祸令问题变得更严重。她长年卧床,必须睡在能够调节高度的床上,让她的头部升高。她走路的时候要拄拐杖,身上穿护腰,随身还要带一个垫子。医生拍片检查未发现有什么异常,她只好去做推拿按摩等,为此花了20多万美元。鲍姆通过询问发现,她喜欢讨好别人,乐于助人,也是一个完美主义者,对自己要求很严格。确定她的疼痛是心理问题后,鲍姆让她把一些材料带回家学习,结果三周后疼痛就开始减轻,逐渐摆脱了拐杖、坐垫与护腰。

  纠正患者的错误观念

  对于慢性疼痛的患者,医生首先要小心地检查患者身体,排除器质性病变的可能。然后详细了解患者的内心冲突和情绪变化,看疼痛发生的规律、时间,以及有什么社会事件背景。

  在治疗上,何日辉称首先要使患者正确认识自己的身体情况与健康状态,给他们解释和指导,令其了解疾病的有关知识,逐步矫正认知上的误区;二是尽快稳定患者的情绪,必要时可使用抗抑郁和抗焦虑药物等药物对症处理;三是进行系统的心理治疗和家庭治疗,解决患者的内心冲突。

  鲍姆认为,患者有时只要看到正确的诊断,知道自己的问题不是一辈子都甩不掉的包袱,他们的疼痛就能迅速好转。很多患者之后只需要回家学习有关材料便可。

  “难以想象”的痛竟是想象出来的

  躯体化形式障碍是一种精神心理疾病,表面上看似乎是身体有病或者有伤,但在医学检查中又无法查出器质性问题,其实是与精神心理因素有关。这些问题包括癔症(歇斯底里症)、疑病症、躯体变形障碍、疼痛障碍等。患者往往认为自己的病是真实存在的,而并非装病。他们多在年轻时就发病,可以持续很多年。

  疼痛障碍就是一种常见的躯体化形式障碍。武警广东总队医院心理科主治医师邓栋梁介绍说,这种疼痛可以发生在身体的任何部位,常见的有头面部、腰背部、盆腔,疼痛可位于身体表面,也可以是深部的组织器官,疼痛的性质可为钝痛、胀痛、酸痛或锐痛,有时患者还会出现心慌、心悸、呕吐、反复打嗝等症状。患者感到持续的严重疼痛,以为器官功能受损,于是反复就医。他们通常在陈诉病症时说得很夸张,称“不能承受”、“难以想象”等。严重者甚至可形成对镇静止痛药的依赖,并伴有焦虑、抑郁和失眠等。

  美国纽约大学临床康复医学教授约翰·萨尔诺认为,95%的慢性疼痛的起源是在心理,例如压抑的愤怒、悲伤和紧张。武警医院心理科主任何日辉介绍说,患者内心冲突引发的情绪不稳定,往往是真正的病因,这与个人的免疫力、心理健康水平、人格特点、家庭环境、社会环境等有密切关系。患者往往做事非常认真、谨小慎微、自我要求高,又缺乏知己好友,情绪缺乏宣泄的渠道,令心理压力过大,身体出现各种不适,又担心工作和经济收入受影响,从而出现了焦虑情绪,开始频繁地看医生。在就医的过程中,许多非精神心理科的医生对这类疾病缺乏认识,开了一大堆化验检查,就是没查出明确的器质性的病因。这时,患者往往担心自己患上检查不出的疾病,就会把病情想得更严重。

 

分享到: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意见反馈 电话:010-82612286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