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美国《侨报》报道,尽管在美国华人社区,因为心理问题而诱发的严重事件不断,但隐藏其后的心理健康与精神疾患问题却一直不被华人所重视,甚至得不到正视。许多人则因为传统观念的束缚而宁可一时失控,也不愿去看病,结果心理疾病越来越严重,后果也往往更加不可想象。为此,医师建议:心理出现问题时,应寻求专业帮助,华人不应讳疾忌医。
心理疾病 华人漠视
针对华社不断发生的悲剧,纽约华策会布鲁克林分会于日前举行了“认识及面对心理创伤”讲座,特邀玛摩利医院精神卫生中心的叶立文医生主讲。叶立文医生表示,无论是耆老上吊还是华裔妇女跳楼,这些突发事件都是因心理疾病或精神疾患而导致的。
叶立文医生表示,心理疾病已不光是一个医学上的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只有社区民众正视并了解这个问题的严重性,才能向需要帮助的人伸出援助之手。但是,受传统习俗和文化因素的影响,华人历来都不愿面对心理与精神疾患。叶医生表示,在他于玛摩利医院精神卫生中心执业的几年中,鲜有华人病患前来求诊,往往都是在病症严重、需要收院治疗时,才被家人强迫送到医院;还有的病患严重到了威胁自己或周围人的人身安全,家人不得已才求助警察前去抓住病患送医,强制接受治疗。
而美国精神医学研究也发现:华人到精神科就医的平均拖延日数为1078日,远高于黑人的789日与白人的324日;此外,华人使用心理与精神疾病服务的比例,只有其他族裔的十分之一。
对此,玛摩利医院华人社区服务发展部主任杨静妍表示,该部的任务是担当华人与医院的沟通桥梁,因而,日常总能目睹到被警察抓到医院强迫接受治疗的华裔精神病患。但平时,华人对心理健康与精神疾患均不重视,往往到了家中爆发争吵,甚至动刀砍人时,才发现原来身边的亲人早已罹患了精神或心理疾病。
疯了才看精神医生?
叶立文医生说,华裔对罹患精神疾病感到羞耻,认为只有疯子、傻子才会去看精神医生,若不疯,就没必要求诊问医。还有些华人认为,看精神医生是表示自己能力不足、不够坚强,甚至证明自己是个失败者,因此打死也要撑着面子,不去寻求专业帮助。
其实,在美国的福利政策里,针对罹患心理或精神疾患者,政府会提供额外的资源与特殊福利。例如:在美国,自杀者被抢救回来后,会有专业护工上门提供后续服务等。不过叶医生说,在日常执业时,当他们将这些资源与福利告诉华裔病患时,他们都不愿去申请,原因是他们感到羞耻,深怕别人知道自己罹患了精神疾患。叶医生说,其实精神疾患、心理疾病等与感冒、发烧、糖尿病等一般生理疾病一样,无须另眼相看,也不该被贴上错误的负面标签。尤其在现代社会,华人的精神疾病观念与心理健康知识也须与时俱进。
突发事件 心理受创
叶立文医生表示,一些人精神或心理异常一般都是以一定的突发事件为起因,之后常常出现适应不良、敏感多疑、认知偏误等问题,长期的不良反应可出现更为明显的社会功能受损,包括情感障碍、认知障碍、人际交往障碍等,严重的甚至可能会出现幻觉,由此导致一些悲剧与意外发生。
心理创伤,在精神病学上被定义为“超出一般常人经验的事件”,一般是非常可怕的或令人痛心的事件,例如战争、林火、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或者严重的车祸,或者工作场所发生的事故等。
但叶医生还指出,除了那些可怕事件外,其实发生在人们自身及身边的心理创伤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多、要严重。例如人与人之间的暴力,如强奸、虐待儿童、长期被性虐待、施暴、情绪忽视、情绪虐待等,都会引起心理创伤,甚至父亲或母亲的一句话、一个行为,都可能成为心理创伤的诱发事件。
日常心理创伤后,症状会从人们的躯体、认知、行为和情感上表现出来。在躯体上,会有过度的警觉、容易受惊、疲劳、睡眠不安、到处疼痛等;在认知上,会身不由己地回忆、做噩梦、注意力和记忆力差、思维混乱、定向障碍等;在行为上,会躲避提供治疗的地方或活动、回避社交、丧失对正常生活活动的兴趣;在情感上,会恐惧、沮丧、抑郁、内疚、愤怒、烦躁、焦虑、惊恐、麻木、感觉分离等。
寻求帮助 不要逃避
叶立文医生表示,人在经历了心理创伤以后,体内会产生大量肾上腺素,这会给健康埋下隐患,如加速大脑衰老、使人患上精神疾病或者记忆障碍等。因此,心理出现问题,应寻求专业的帮助,华人不必讳疾忌医。
那么,出现症状的人该在何时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呢?叶立文医生表示,症状太严重或持续超过几个星期,出现无法处理强烈感情或身体感觉的预警迹象时;感觉麻木和空虚,持续体验到强烈的、令人不安的情绪,持续感到紧张、激动不安的躯体症状,持续睡眠不佳或噩梦时;感觉没有人可以依赖,无法处理朋友、家人和同事的关系,使用酒精或毒品的量增加时,都应尽快寻求专业帮助,以免恶化。
位于布鲁克林八大道的华策会长者服务协调员陈玲也表示,该会为55岁以上的有需要的华裔提供免费心理健康筛选,经过测试,所获分数高者越需要心理帮助,之后该会将提供转介医生等服务。另外,针对华人漠视心理健康的现状,陈玲还建议将“病人健康状况问卷”刊登出来,交由民众自己做测试,以便随时判断自己是否需要心理健康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