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到陈老的第一眼,我甚至有点怀疑自己的眼睛。
采访前,我查阅了院士的相关资料,先生今年88高寿,从医已60余载,早听闻他思维清晰,精神矍铄。然而,当真的与陈老见面时,我还是为他的奕奕神采所折服。先生看上去只有六七十岁的样子,西装笔挺,身姿挺拔,见到我们,微笑着大步走来与我们握手,举手投足,大家风范尽显。
陈老的办公室干净整洁,走入其间,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先生身披院士服的大幅画像,眼神坚定,注视前方,映射出先生对医学科研工作的热爱与执着。办公桌上各类医药学杂志、文件堆放得井然有序,谈话间,还不时有助手给陈老送来最新的医学杂志。
生活规律,养心有方
在临床医疗工作之外,陈老承担了大量的科研、教学、科学文化传播工作,如此繁忙的工作,先生自己是如何护心、养心的呢?
先生说,中国目前正处在一个非感染性慢性病高发的时代,以冠心病、脑卒中、高血压、糖尿病为代表的各类慢性病正危害着广大的中老年人群。其中,又以包括冠心病、脑卒中、高血压等在内的心血管病患者人群最为庞大,截至2011年,我国心血管病患者数目已超过2个亿,且正在以较快的速度继续增长。而慢性病的发生与人们的生活方式密切相关。想要拥有一颗健康的心脏,远离冠心病等心血管病的困扰,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爱护心脏,加强预防十分重要。
健康生活,作息规律
先生作息非常规律,每天早晨6点半准时起床,晚上11点按时睡觉。这么多年以来,无论工作多么繁忙,除非抢救病人的需要,先生始终坚持做到不熬夜,保证充足的睡眠。午间尽量小憩片刻,以保证下午思维的清晰。
合理膳食,营养低脂
谈及饮食,陈老强调,高蛋白、高纤维、低脂、适量碳水化物是最科学的膳食搭配。肉类每日不宜食用太多。先生祖籍广东,生长在香港,他的食谱里动物性脂肪较少,红肉尤其是肥肉几乎不吃,鱼是主打,尤喜蒸鱼,因为蒸煮可保持鱼肉的鲜美与营养。沿袭广东人的传统,先生还酷爱煲汤,正餐几乎都会喝汤。主食方面,先生喜好米饭,他建议老年人可适量吃燕麦和其他一些杂粮,补充谷类纤维。先生不喝含糖的饮料、不抽烟、不喝酒,认为抽烟害人害己一无是处,喝酒也是弊多利少;不喝咖啡,不饮茶,认为咖啡和茶都含咖啡因,有兴奋作用,不利于睡眠。
说到饮食宜低脂时,先生指出,多年来,中国人血脂水平正常而偏低正是因为以碳水化物为主食的传统饮食习惯,而欧美人以肉为主食,因此血脂水平往往较高。然而,正当欧美人向我们的血脂水平“努力”时,我们反而向他们的饮食习惯和“快餐文化”看齐,血脂水平较前又增高了。
适量运动,因人而宜
先生年轻时曾是医院乒乓球队的队员,午间和晚间常和同事切磋乒乓球技;上班也坚持骑自行车或步行。先生告诫说,运动必须适量,且要适宜自己体质和兴趣,切勿盲目和过量,过犹不及。老年人更是要注意摸索最合适的运动方式。先生现在早晨和傍晚都争取多走路散步,每天大约五六千步,保持全身关节经常活动。
自我调整,减压护心
先生指出,目前心血管病还有一个重要的危险因素就是情绪和心理因素——自我压力过大。这个压力,可能来自环境、工作、家庭、社交等各个方面。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各年龄人群承受着不同的压力,孩子甚至从幼儿园开始,就被父母督促上各种辅导班。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各个年龄层次的人们都需要学会自我调适,一方面,按部就班学习和工作,让自己适应社会;另一方面,多参加各种团体活动,形成自己的兴趣爱好,调整心态,培养乐观开朗的性格。先生说,自己工作之余酷爱看书,读医学书籍可增加自己的专业知识,拓宽视野,增强业务能力;读文学作品则能陶冶情操,舒缓情绪,减压护心。
“上述这些有利于健康长寿的措施其实很容易做到,关键是坚持!”采访的最后,先生一再强调,想要拥有一颗健康的心脏,预防需要从儿童做起,且需持之以恒地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时刻关注、重视健康问题。年轻人更要转变思想观念,不能因为年轻就透支健康,忽视健康饮食、劳逸结合、充足睡眠等问题,从而埋下健康隐患。
作者简介:陈灏珠,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科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上海市心血管病研究所名誉所长,中国工程院院士,世界卫生组织心血管病研究和培训合作中心主任。
注明:本文有《家庭用药》独家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