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骗局你为什么中招

2014年09月04日07:07  大洋网-广州日报   收藏本文     

  医疗与性命攸关,然而这个领域骗子多如牛毛,欺负老百姓不懂得医学专业知识,把患者忽悠得团团转,甚至谋财害命。尽管今天医学昌明,但人们在罹患好不了的慢性病、身体出现残疾、面临死亡时,就会病急乱投医,愿意尝试任何“带来希望”的方法——本报揭露过的健康骗局就有磁疗、洗肠排毒、顺势疗法、维生素C疗法等。老年人、绝症患者等弱势群体最容易陷入健康骗局,但不少受过良好教育者以为健康骗局不难识别,实际上也常常被披着科学外衣的骗子们忽悠。

  全美反卫生欺诈委员会联合创始人史蒂芬·巴雷特博士创立了健康打假网站quackwatch.com(伪医学观察),以曝光大量健康骗局闻名遐迩。他与美国洛玛连达大学预防医学教授威廉·贾维斯博士在伪医学观察著文指出,骗子之所以屡屡得逞,每年骗取几十亿美元,是利用了患者的人性弱点进行营销。

  利用你的虚荣

  一位漂亮的空姐对医生说,她每天吃20多片维生素,“以前我总是无精打采,现在感觉好极了!”

  “嗯,”医生回答说,“但是没有科学证据说,额外补充维生素能有这种效果。为什么不试试吃一个月,停一个月,看看它们是不是真的对你有帮助,或者仅仅是巧合,毕竟每年浪费300美元是很大一笔钱。”

  “大夫,”她说,“不管你怎么说,我知道那些药片对我就是有帮助。”

  这位美女为何执迷不悟?首先,维生素片利用好奇心吸引她尝试,然后又利用虚荣心说服她相信,自己的个人体验比科学证据更靠谱。维生素等各种营养素都有经过科学测定的推荐日摄入量,这对绝大多数人来说已经足够,但骗子会说你的体质很特别,补充得还不够。

  尽管很多人学的不是医学专业,却喜欢自作主张,认为自己比科学家、医生还懂,能够分辨一个疗法或药物是否有效。这种人常常对科学怀有抵触心理,对医院、药厂、食品工业等充满不信任,却崇尚天然、神秘、非主流的方法,特别相信超自然的奇迹。

  骗子们投其所好,忽悠说“做自己的医生”——有病不用找医生看,自己看养生书籍、电视广告,购买保健品和药品进行食疗、调理、“排毒”就行了。但是,未经证实的医疗方法能够替代经过科学验证的现代医学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利用你的热心

  人们接受了所谓“健康产品”后感觉不错,就很乐于和身边熟人分享自己的亲身体验。出发点虽好,但用个人经验来评估疗效极其不靠谱,非专业人士很少能意识到这两个陷阱:

  巧合的可能——身体患上很多疾病后都能够自愈,不治疗也会好;

  安慰剂效应——相信某个药物、疗法有效,就会感觉病情好转了。

  我们很容易被熟人的亲身体验说服,因此健康骗局像瘟疫一样在人群中迅速蔓延。如果再系统地组织一下就成了传销,而传销特别喜欢贩卖保健产品。如果你的朋友、邻居跑来向你推销保健产品,请不要奇怪,因为今天有成千上万的人加入了传销组织。如同“以贩养吸”的吸毒分子,他们要通过“拉人头”的方式来维持自己的“健康生活方式”,其惯常腔调是:“你想变得更好看,更舒服,更有精神吗?试着吃几个星期×××吧!”

  一个传销组织的“销售手册”写道:“当你分享我们的产品时,你不仅是在卖产品,而是把你相信的产品信息传递给你关心的人。把你认识的人都列出来吧,你会惊奇地发现名单有多么长,这个名单就是你的第一批潜在客户。”

  一个传销组织的头目声称:“用亲身体验来回应各种质疑,这就是发动人群的秘密!”

  利用你的希望

  自古以来,人们就希望得到这些灵丹妙药——能医百病的万灵药,可永葆青春的长生不老药,令运动能力暴增的大力丸,对方吃了就会爱上你的爱情魔药……这些灵丹妙药在古代就是独角兽的角、炼金仙丹,到了现代就变成了维生素片、蜂花粉、人参……

  如果说上述灵丹妙药给人们的希望是白日梦,那么治疗严重疾病的虚假希望就是残酷的噩梦。有人说,对于无法避免死亡的绝症患者,虚假希望总比绝望好吧?其实不然,虚假希望只会带来巨大的伤害,最直接的就是令患者放弃有效的治疗。

  当患者面对无法避免的死亡,例如发现癌症已是晚期,在医学上被判了“死刑”,他们首先会感到震惊,拒绝接受自己的命运,但只要没有众叛亲离,大多数绝症患者能够调整好心态,接受现实,不仅对死亡做好心理准备,还能安排好生前身后事。

  与之相反,那些被虚假希望忽悠的患者滞留在拒绝接受命运的阶段,不仅浪费金钱,还耗费所剩无几的光阴。他们对任何有能带来一线希望的东西都愿意尝试,把毕生积蓄耗费在那些声称能“治愈”的方法上,最后人财两空。

  利用你的恐惧

  几乎每个人都有这样那样的轻微不适——身体在遇到内分泌变化、感到心理压力后自然会有一些反应,上了年纪的人自然会出现衰退。骗子们无中生有地把这些正常的生命现象说成是可怕的病症,然后向你提供“治疗”。例如,一家生产复合维生素的药厂宣称,心理压力会消耗你体内的维生素,可造成严重的危险。

  街头摆摊的骗子帮你检测出“失调”、“毒素”和“营养缺陷”,其实你还没有出现任何症状,正规体检也未查出任何疾病,但他们说要“治未病”,向你推销保健产品,让你的身体“排毒”和“恢复平衡”。最后,所谓“严重后果”没有出现,他们就趁势说治疗很“成功”。

  食品安全是人类社会的重要议题,一些人就借题发挥,歪曲“健康饮食”的概念,例如为了推销“有机食品”,就笼统地攻击所有食品添加剂都“有毒”,却隐瞒如下事实:现代食品工业运用多种技术消除、破坏食物中天然存在的毒素,而很多食品添加剂本身就是天然的成分。有的人更损,吓唬人们氟化水不安全,导致无数儿童发生了龋齿

  利用你的无知

  我们以为,经过出版、广播的健康资讯都是可信的,否则怎么能被批准向公众传播呢?事实上,很多在大众媒体上宣传的医疗方法的疗效未经证实,也未得到药监部门(例如美国FDA)的认可批准,但骗子们说,取得认证太难、太费钱了,而你必须接受治疗。例如“正分子医学”宣扬用大剂量的维生素治疗精神病,患者接受治疗后通常会相信要吃一辈子维生素,其实毫无必要。

  有的患者同时接受正规治疗和虚假治疗,后者把前者的功劳据为己有。例如,针灸、拔罐等五花八门的减肥方法都要求“配合节食”,显然这能减肥,却并非“方法”使然。又如很多草药制剂中被发现含有化学药的成分,疗效显然是化学药在起作用。如果患者被骗后情况恶化,骗局眼看就要败露,骗子们就让正规治疗背黑锅。例如,癌症患者吃了草药后每况愈下,江湖医生就说医院的放化疗“破坏了你的免疫系统”。

  骗子们善于给自己免责。例如,不承诺能治好你的具体疾病,只是说能够给你的身体“排毒”、“通血管”、“纠正亚健康”、“提高免疫力”等。这里暗藏两重机关:一是上述目标难以测量,很难说完全无效;二是很多骗子并非执业医师,使用不专业的术语可以逃避非法行医的责任。美国加州大学圣克鲁兹分校心理学教授安东尼·普拉特卡尼斯指出,设立虚幻的目标是推销伪科学的惯用伎俩。

  一些健康养生书籍会提醒读者说,在使用他们的方法之前要咨询医生的意见。其实他们很清楚,绝大多数读者都不会找医生,否则也不会读这种书了。按照书本内容去做,一旦出了危险,读者就很难追究作者与出版者。

  一些江湖医生说:“你来得太晚了,但我会尽力帮你。”其潜台词是:“如果治疗失败,你只能怨自己。”

  “无效退款保证”是医药广告的常用口号,事实上他们压根儿没打算退给你钱。他们很清楚,很少有消费者在发现无效后会不嫌麻烦来退货。

  利用你的情怀

  让患者感到满意,人文几乎总是胜过科学。健康骗子都是“人文关怀”的大师,给予你无尽的关爱。例如,接诊时记下你的需求与兴趣,以后你来复诊时就投你所好,让你感到十分人性化;有的骗子甚至给每一位患者寄生日贺卡。或许这能提升你的心理状态,但也会让你对不当的治疗产生依赖。有的骗子还善于打文化牌,利用目标人群的传统情结推出“祖传秘方”、“宫廷御用”、“太医世家”等。

  面对主流科学界、医学专家和政府监管部门的揭露,骗子们为了笼络你的信任,称自己太过超前,以至于受到旧势力的封杀;散播阴谋论说药监部门、医学会、医药企业等有意隐瞒治疗上的“重大突破”;提出“医学模式的转变”,掩盖经过科学验证与未经验证的疗法之争。

  骗子们利用“文化人”的反科学情怀,最爱说“科学不能解决一切问题”——此话不假,但这不意味着对于科学上还无法治愈的疾病,患者就要相信骗子们“治愈”的承诺,因为骗子们什么问题都解决不了。

  科学的态度就是理性地对待问题,包括治疗方法的安全性与有效性。在科学研究中,很多疗法到头来被发现是不安全或者无效的,临床医生也会出错,这都成为健康骗子攻击科学的靶子。事实上,科学的这些“失败”恰恰反映了科学愿意接受检验,被证实无效的方法会被淘汰。相比之下,“替代医学”之类的医学骗局拒绝一切科学检验,永远自欺欺人。

文章关键词: 健康骗局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