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吃法真会吃出癌

2015年04月23日08:13  金陵晚报   收藏本文     

  □通讯员 王强平 崔娉 金陵晚报记者 李花

  4月15日至21日是第21届“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这几天,大家一直在讨论着“癌症”这个话题。记者在采访中获悉,多位肿瘤专家认为,虽然癌症的发病机理不是非常明确,但有的癌症,真的是自己“造”的。比如,一些癌症和我们的“吃法”真的有很大关系。

  大肠癌:红肉吃多了

  应对:早期筛查

  建邺区疾控中心主任张金告诉记者,大肠癌是一种生活方式癌,如长期喜欢进食红色的肉,比如牛肉、猪肉、羊肉、动物的内脏等高胆固醇食物,将大大增加罹患大肠癌的风险。因为人体在消化这些高胆固醇食物时,产生的胆酸的代谢产物和胆固醇的代谢产物增多以及可造成肠腔内厌氧菌增多,这些因素对大肠黏膜上的腺瘤会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如果人们一直不改变饮食习惯,人体经过5-10年的刺激和发展,大肠黏膜上的腺瘤会发生癌变,最终形成大肠癌。

  同时,早期的筛查也将更早更有效地发现癌变,为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创造机会。对于普通人群建议,50岁之后每5年应做一次肠镜检查。对于有大肠癌家族史的高危人群,建议40岁左右开始接受大肠癌的筛查,平均每3~5年接受1次普查。

  胃癌:聚餐不分餐

  应对:尽量分餐或用公筷

  许多胃癌患者都是一些慢性的胃炎患者,他们存在三餐不规律,喜欢吃辛辣和腌制熏烤类食物等情况。其实,慢性胃炎和胃癌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现代医学已经证明,幽门螺杆菌和胃癌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解放军第八一医院副院长、著名肿瘤专家秦叔逵告诉记者,幽门螺杆菌是通过唾液传播的。因此,我们建议分餐制或者使用公筷,这样能够更好地避免幽门螺杆菌的感染。常常聚餐,有的甚至是陌生人,没有分餐制,导致幽门螺杆菌到处传播。一旦在检验时发现幽门螺杆菌是阳性的话,一定要及时清除幽门螺杆菌,扫清导致癌变的“祸根”。由于大部分早期胃癌病人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但仍然有一些“蛛丝马迹”可以提醒我们,凡是有上腹不适症状,又伴有其他高风险因素比如食欲减退等早期胃癌信号,应该早一点去进行胃镜检查。

  食管癌:常吃过烫过辣食物

  应对:改变进食习惯

  常常吃过烫的食品诸如火锅、麻辣烫等,就会对口腔、食管、胃内黏膜构成严重损伤,往往黏膜损伤尚未修复又遭到烫伤,反复烫伤可构成浅表溃疡,导致慢性口腔黏膜炎症、口腔黏膜白斑、食管炎、萎缩性胃炎等病症。长此以往,就会引起黏膜质的变化,以致癌变。

  张金认为,要想远离食管癌,管住自己的嘴是最为有效的办法。市民需要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戒烟戒酒,不要吃过烫的食物,少吃刺激性食物。少吃酸菜,不吃发酵霉变的食物。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增加机体对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E、核黄素、叶酸的摄入。

文章关键词: 癌症吃法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