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概况
- 疾病名称:麻风
- 所属部位:全身
- 就诊科室:感染科
- 症状体征:斑疹、斑块、结节或浸润、狮面,斑块中间有“打洞区”;耳大、尺、腓神经粗大;温度觉、触觉、痛觉丧失;细菌检查阳性。
麻风的病因
麻风分枝杆菌致病力不强,多数健康人对其有抵抗力,故受染者多而发病者少,麻风分枝杆菌为细胞内寄生菌,故其发病更多与细胞免疫有关,机体对麻风分枝杆菌及其抗原物质的免疫状态及反应的不同,直接反映到发病后组织中的细菌状态,免疫病理改变和患者的临床表现上,一般麻风患者的体液免疫基本正常,能产生麻风抗体,但此种抗体不具有抗感染作用,瘤型麻风患者还可产生过量的麻风抗体,由于此抗体相应的抗原含有的主要成分为磷脂,与人体组织细胞中的磷脂成分具共同抗原性,成为引起临床麻风性结节红斑反应时,出现的皮肤,关节,神经损害的基本原因,相反,麻风患者的细胞免疫常有不同程度的缺陷,根据其缺陷的程度,在临床发病上表现为类似光谱一样的连续变化疾病谱,如细胞免疫功能极度低下,对麻风分枝杆菌缺乏免疫反应,病理表现广泛的皮肤损害并含有大量生长繁殖的麻风杆菌,即为临床的瘤型麻风病理特点,如细胞免疫损伤仅轻到中度,对麻风杆菌尚有足够的免疫反应,则临床表现为皮损局限但较明显,组织中少菌或无菌,伴有局限而明显的周围神经炎,则为临床另一极端的结核样型麻风的特点,在这两种极端型之间,尚有几种居间的连续变化形式存在,两个极端的患者通常较稳定,而中间类型可因机体免疫状态改变或病情变化向两个极端方向演变,早期未定类麻风患者一部分可自愈,多数逐渐向其他各种临床类型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