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概况
- 疾病名称: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
- 所属部位:全身
- 就诊科室:内分泌科
- 症状体征:胃泌素瘤、胰岛素瘤和血管活性肠肽瘤,偶尔也有其它肿瘤。
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的症状
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1型
MEN 1为一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又称Wermer综合征,在普通人群中患病率约为2~20/10万。MEN 1患者中约10%其基因突变属新出现的,称为散发性。MEN 1可有多种临床表现,其发生率于不同家系及同一家系的患病者中变化不一。
MEN 1的分类:
1、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为MEN 1中最常见并最早出现的病变,与腺瘤所致散发性甲旁亢病例相比较,起病较早(20余岁),男女发病率相仿而非女多于男,在病理上为多个甲状旁腺增生,大小可不一致。诊断依据同于一般散发性病例。甲旁亢所致高钙血症可加重同时并存的胃泌素瘤患者症状及血胃泌素升高水平。
2、肠胰内分泌瘤:可为功能性或无功能性,包括以下肿瘤:胃泌素瘤,常伴Zollinger-Ellison综合征,约占MEN 1中肠胰瘤的50%~60%。此种胃泌素瘤的特点为体积小、多中心性,且可为异位性,不位手胰腺内,而处于十二指肠黏膜下,同于散发性者,常为恶性,但其侵犯性不如散发性者严重。诊断依据为同时存在高胃泌素血症及高胃酸分泌,据此可与常见的胃酸缺乏症伴高胃泌素血症相鉴别。必要时可作胰泌素(secretin)兴奋试验,胃泌素瘤患者血浆胃泌素升高。由于MEN中胃泌素瘤体积小,其定位诊断较困难,CT及MRI可检出肝转移性病灶,但对胃泌素瘤往往难以确诊,进一步定位方法包括内镜超声、选择性动脉注射胰泌素后肝静脉采血测胃泌素以及放射性核素标记奥曲肽扫描。MEN 1中胰岛素瘤发生率约占起源于胰岛肿瘤的20%,其余的为胰升糖素瘤、舒血管肠肽瘤及无功能瘤。MEN 1中胰岛素瘤亦常为多中心性,定位亦较困难,内镜超声检查、选择性滴注钙剂后肝静脉采血测胰岛素等有助于定位。
3、垂体瘤:发生率约为25%,大多为催乳素瘤,可伴或不伴生长激素分泌增多,其次为生长激素瘤、无功能瘤及ACTH瘤伴(Cushing综合征。MEN 1中垂体瘤甚少为恶性,其诊断、治疗同于散发性病例。
4、肾上腺腺瘤及其他病变:包括分泌皮质醇的腺瘤可见于MEN 1。MEN 1中出现的(Cushing综合征有3种可能性:①肾上腺腺瘤;②垂体ACTH瘤;③类癌伴异位ACTH综合征。以垂体瘤较多见。在MEN 1中甲状腺腺瘤及其他甲状腺疾病亦较为多见。在MEN 1的家族成员中,出现皮下脂肪瘤、皮肤胶原瘤及多发性面部血管纤维瘤者约占30%~90%,此类表现有助于对这些个体进行筛查,以明确携带MEN 1缺陷基因者。
MEN 2为一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其患病率约占普通人群的1~10/10万,携带有MEN 2缺陷基因者,其疾病外显率高于80%。MEN 2可分为两种独立的综合征:MEN2A,又称Sipple综合征,以及MEN 2B。MEN 2A的临床表现包括甲状腺髓样癌、嗜铬细胞瘤及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MEN 2B则包括甲状腺髓样癌、嗜铬细胞瘤及一些身体异常表现,但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少见。
MEN 2的分类:
1、甲状腺髓样癌(MCT):为MEN 2中最常见并最早出现的病变,而且是决定病程进展的最重要因素。MCT的病理演变开始时为产生降钙素的甲状腺滤泡旁细胞增生,以后发展为癌,常为多中心性,并集中于甲状腺的上1/3处,此与正常甲状腺内滤泡旁细胞的分布状况相符。全部甲状腺髓样癌中约1/4为遗传性的,后者的分布约45%为MEN 2A,50%为单一性家族性MCT,5%为MEN 2B,MEN 2B中的MCT为家族性病例中病情最重、发生最早(常在5岁前即出现)、进展最快者。MCT的扩散最初在甲状腺内,继而累及区域性淋巴结,至后期可转移至肝、肺、骨骼。MEN 2中MCT的生化诊断依据为五肽胃泌素或静脉滴注钙促使血浆降钙素明显升高。病理诊断于分化不良的甲状腺肿瘤可用免疫组化染色显示降钙素阳性结果。细胞外淀粉样沉积物可与抗降钙素的抗血清起反应也有助于诊断。
2、嗜铬细胞瘤:约见于携带MEN 2基因个体的50%,多位于肾上腺,常为双侧性,恶性者少见。病理变化亦经过肾上腺髓质增生阶段,以后发展为肿瘤。诊断方法同一般嗜铬细胞瘤病例。
3、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MEN 2中的甲旁亢与MEN 1者一样系由甲状旁腺增生所致,约见于25%的MEN 2A患者,而于MEN 2B中较少见。MEN 2中的甲旁亢对外科手术的疗效较好,不似MEN 1中者难治。
MEN 2B患者呈现一些不见于MEN 2A的临床表现,包括一些部位黏膜神经瘤:舌、唇、眼睑及胃肠道,类Marfan综合征体态(胸廓凹陷、肢体细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