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首页>疾病库>皮肤性病科>皮肤科>瘙痒症>治疗

疾病概况

  • 疾病名称:瘙痒症
  • 所属部位:全身
  • 就诊科室:皮肤科
  • 症状体征:瘙痒可伴有皮损,也可不伴有皮损;可以是皮肤病表现,也可能是系统性疾病的表现;可以是初始的症状,也可以在病程中出现。瘙痒的个体差异很大,皮肤不同部位的痒感也有差异,如耳、眼睑、鼻孔、肛周和生殖器区域对瘙痒尤其敏感。
<<< 上一篇:瘙痒症的预防

瘙痒症的治疗

明确病因针对性治疗。若病因不明时,可采用降温治疗、避免已知的刺激物、避免血管扩张(酒精、热水浴、过热等)、干性皮肤适当应用保湿剂。目前没有特异性的止痒疗法,但是联合治疗可降低瘙痒的敏感性。

1. 外用止痒治疗:屏障修复乳膏使角质层保持水分,提供了外源性屏障,减少经皮水分丢失(transepidermal water loss, TEWL)。修复皮肤屏障功能可以减少皮肤上的裂隙和C神经纤维的暴露,也减轻皮肤在饱和和干燥状态之间的变化幅度。油脂、隔离霜和保湿剂能降低皮肤蛋白、脂质和表面活性剂之间的接触,减轻对皮肤的伤害。此外酸化角质层可以减轻瘙痒。pH值高的溶液能增加角质层的水合作用,改变脂质韧性,说明中性和酸性溶液的损伤性要小。

外用止痒药物包括辣椒碱软膏、1%多赛平乳膏、1%薄荷脑、普莫卡因、水杨酸、他克莫司和匹美莫司。外用糖皮质激素能够减轻炎症性皮肤病引起的瘙痒,严格来说它并不是一种止痒剂。

2. 系统性止痒药物

(1)抗组胺药物:常用H1受体拮抗剂,目前分为第一代及第二代抗组胺药。第一代抗组胺药物半衰期短,需每日3次给药,易产生中枢抑制,除了治疗严重瘙痒,还可减轻相关的焦虑,代表药物氯苯那敏、苯海拉明等。第二代抗组胺药物半衰期长,每日1次给药即可,不通过血脑屏障,中枢性抑制发生率低,适合白天使用,代表药物西替利嗪、氯雷他定、咪唑斯汀等。由组胺诱发的瘙痒只有通过H1受体介导,抗H2受体拮抗剂治疗瘙痒无效。

(2)抑制瘙痒在中枢的传递:μ-阿片样受体拮抗剂如纳洛酮和纳曲酮,已用于治疗胆汁淤积症、尿毒症以及皮肤病相关的瘙痒。Κ-阿片样受体激动剂(如nalfurafine)也能抑制μ-阿片样受体效应,能治疗严重的瘙痒。布托啡诺(butphanol)是阿片样受体激动剂-拮抗剂类的止痛剂,同时具有Κ-阿片样受体激动剂的活性和μ-阿片样受体拮抗剂的活性,抑制痒感。

(3)减轻瘙痒的中枢感觉:口服抗抑郁药米氮平(mirtazapine)等能减轻某些患者的瘙痒。可以用于治疗夜间瘙痒症,帕罗西汀(paroxetine)能明显减轻瘙痒。

(4)神经传入通路的阻断:沙利度胺(thalidomide)对一些皮肤病如结节性痒疹、湿疹和老年性瘙痒症具有止痒效果。加巴喷丁(gabapentin)是一种有效的止痒药物,特别是肱桡交界部瘙痒症、多发性硬化引起的瘙痒和神经性瘙痒。它可改变与神经损伤有关的感觉和瘙痒。

(5)免疫抑制剂/抗炎药:需要系统性使用糖皮质激素的皮肤病包括严重的皮肤病、大疱性皮肤病、血管炎、自身免疫/结缔组织病、嗜中性皮病等。其它药物包括硫唑嘌呤、吗替麦考酚酯、环孢素、他克莫司等。

3. 非药物治疗:皮野刺激(cutaneous field stimulation, CFS)可有效治疗严重的局限性瘙痒症。行为疗法能减轻痒感的程度。一般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包括一般性心理治疗、心理疏导疗法、精神分析疗法、松弛疗法、认知疗法、家庭心理治疗等。UVB、UVA或窄波UVB,每周2~3次。

 

<<< 上一篇:瘙痒症的预防
分享到:

医生说

李强
哈医大附二院内分泌代谢病科主任

糖尿病早期预防
随着生活质量提高,有一个被称作“沉默杀手”的病症却悄悄潜入我们的生活...

温绍君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高血压防治
心脑血管疾病是危害人类的最大的杀手之一,而高血压又是很严重的危险因素...
所有疾病、用药建议均供用户参考,不可替代专业医师诊断、不可替代医师处方。网友言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并不表示本站同意其说法,本站也不承担其言论导致的相关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