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捂——多种方式过暖春
立春刚过,龙年第一场大降温就伴随着大风大雨席卷了大半个中国。老话说春天要捂一捂,想趁着早春换春装的各位可能还再等些时候。
让身体暖起来的方式有很多种:在身上裹上一层又一层的保暖衣物,抑或者躲进空调暖风和暖气中,这些都是外在的保暖方式;吃下温暖的食物和饮料,让我们从内而外地温暖起来,这是内在的保暖方式。康宝莱多位营养专家总结出了食物保暖的几个小贴士,能让这个寒冷的“倒春寒”过得更舒服些。
春天还要捂一捂
春捂秋冻是中国传统医学中的一个著名理论。元代著名养生家邱处机的《摄生消息论》中就提到春天“天气寒暖不一,不可顿去棉衣。……时备夹衣,遇暖易之,一重减一重,不可暴去。”阐明了春捂的理念。
虽然立春已过,但离气象学意义上的春天还远。现在的时段正是天气忽冷忽热、很容易出现“忽如一夜寒风来,大江南北齐降温”的情况。在这样的前提下,保护住自己身体的温暖十分重要。
那春季该如何“捂”,怎么“捂”?专家介绍,人体下半部血液循环比上身差,易受风寒侵袭,故寒多自下而生,因此春季穿衣应注意“下厚上薄”。但是现在许多爱美的女士偏偏反其道而行,上身常全副武装,双腿却只着薄袜,虽显亭亭玉立,但对于身体却有害无益,尤其易患膝关节病症。
而对于老人和孩童,对于下身的保暖更显珍贵。在出行要注意穿着防风保温的衣裤鞋袜。除去衣物上的保暖,积极进行体育锻炼也是让身体暖起来的一个好方法,可以增强机体适应外界气温变化的能力和抗病能力。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绝对不能因为冷而一天都窝在被窝里和暖气中,这样对身体的血液循环也是非常不利的。
多种食物也保暖:
“饥寒交迫”这个词中,饥饿和寒冷常常是同时出现的。而摄取食物后,哪怕是本身冰冷的食物,也可以让我们稍微暖和起来。这样的温暖并非是我们的胃得到满足后的错觉,而是真实存在的科学反应。
“每当我们进食和消化,体温就会上升。这一过程我们称之为摄食产热作用,或简称为 DIT,”康宝莱医学及教育部副总裁路易吉·格拉顿(Luigi Gratton) 博士如是说。“但是,有些食物比其它食物更能刺激产热。比如高蛋白质食物,它们比含淀粉或含脂肪的食物更能增强摄食产热作用,因此更为保暖”,博士补充道。
以下四种食物就是路易吉博士自己的保暖秘方:
l 富含蛋白质的菜肴就如同添加到火炉里的燃料,能让人倍感温暖。但要选择低脂蛋白质,如鱼肉、家禽和瘦肉,或者在汤或燕麦片里加些植物蛋白粉,以免摄入过多的脂肪和热量。
l 用热茶和热汤帮助补充身体水分并保持呼吸道的滋润。天气炎热时,我们往往会喝汤饮避暑降温。极寒天气,我们同样需要大量的流质。不同的是,我们在夏季会选择冷饮,而在春冬季,热饮显然更能取暖御寒。热汤比热菜往往更让人舒适,那是因为寒冷的天气干燥,流质能帮助身体保湿抗干。
l 为菜肴添加一些香料和调味品。刺激性佐料,如辛辣的生姜、辣椒、胡椒和大蒜,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并产生热量,除此之外,这些食材还能帮助驱除寒气,防治感冒等春冬季常发病。一般认为,在汤里添加这些传统的调料,如洋葱和胡椒,经过水蒸气的挥发还有助于打开堵塞的鼻腔通道。
l 如果患了感冒或流感,不要忘记喝鸡汤。研究表明,鸡汤比其它热汤更能加快体内粘液的流动。
食补还需避误区
读到这里,或许有人会有疑问:既然多食用以上这些食物可以暖身,那多吃一些会不会显得更温暖一点?对此,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人类营养中心副主任,康宝莱营养咨询委员会成员之一的苏珊•鲍尔曼博士的回答是“no!”。食物补充温暖确实可行,但是在过程中需要避开许多误区,防止无必要地摄入过多食物,导致发胖。
“随着气温的下降,人的食欲会大增,这与我们的生物机能密切相关。寒冷环境下,人体会自动反应要求吸收更多热量,以防体内能量匮乏,并增加一点额外能量来帮助我们保暖。”苏珊博士解释说,这也是为什么天气一冷,人们往往特别渴望丰盛美食、热饮以及辛辣菜肴的原因,而这些食物在炎热的夏季就不怎么受欢迎。
但是在当今社会,我们的保暖工具已经远多于我们的祖先,对于我们来说,挨冷的机会着实不多,但是对于食物的渴望却没有消失。既有那么多美味的食物,又无法变作热量抵御不存在的严寒,这些额外储备的热量就转变成了我们的小肚腩,从而发胖。
“御寒并不等于吃热的东西,这又是春冬季饮食的一个误区。”据苏珊博士介绍,许多人都认为在寒冷季节,越是温暖的食物对身体越有益处,但是无论什么季节,过热的食物都会造成胃溃疡、乃至消化系统出血等问题的发生。此外,辛辣的食物虽然可以迅速提升我们的温度,但是频繁吃辛辣食物,也容易引起身体燥热、上火和便秘。少吃一些辣烫的食物,多吃富含维生素的水果和蔬菜,放之四季皆有道理。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