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你爱到杀死你 警惕抑郁症患者扩大性自杀

2013年09月03日11:33  南方日报  

  近日,武汉一名博导被患抑郁症的妻子用刀杀死在家中,令人不胜唏嘘。年过半百的夫妻两人关系甚好,这位博导本身也知道妻子患有抑郁症,而且还成功阻止过她几次自杀,但令人没想到的是,最终博导自己却“惹”来杀身之祸。  博导被杀事件,也让舆论再次聚焦抑郁症患者这一特殊的群体。在中国,抑郁障碍人群已达6100万,由于属于多发常见病,抑郁症俗称“心灵感冒”。专家提醒,博导被杀只是被媒体关注的一起案例,而生活中的类似事件并非少见。但是只要身边人及时发现亲人的病症,积极治疗,自杀或杀害至亲的惨剧或将避免。

  案例解读

  杀死亲属属于“扩大性自杀”

  武汉博导被妻子杀害的消息传出后,他们的朋友不禁愕然:一对恩爱的夫妻为何拔刀相向?

  解放军458医院神经心理科主任王真真分析,从新闻报道事实的本身看,这属于“扩大性自杀”行为,就是抑郁症患者觉得活得很痛苦、很累、很受罪,不但自己不愿意活下去了,还要杀死至亲的人,为亲人“解脱”。

  在分析此案例时,湖北省精神卫生中心主任王晓萍也认为属于“扩大性自杀”,亦称为“怜悯杀亲”。在常人看来,抑郁症患者的这种行为可能是无法理解的,但从他(她)们自己的逻辑看,杀死亲人是为了他们好。

  抑郁症患者普遍认为:“我死了,他没人照顾,很可怜,所以我要带着他一起死。”抑或认为:“因为我痛苦,只有死亡才能解脱,我痛苦,他也一定痛苦,我要带他一起解脱。”总之,这类病人的特征是爱到极致。

  2005年发生在广州的一起惨案,让专家们记忆深刻。当年,广州华港花园老总马豪一家三口惨死家中,悲剧竟是患上抑郁症的马豪自己一手导演的,他用了最惨烈的自杀方式——先把妻女杀死后,自己再自杀。一个著名的地产界精英,一个外人看来拥有事业成功与家庭美满双丰收的商业巨子,一夜间带着妻女撒手人寰,魂归天外。

  专家指出,马豪的行为与近日发生在武汉的博导被妻杀死的惨案如出一辙,在医学上称为“扩大性自杀”,是抑郁症患者自杀时采用的方式之一,较为少见,最为惨烈。抑郁症扩大性自杀者多数性格内向、温顺、敏感,平时沉默寡言、谨小慎微、怕得罪人,对自己要求严格。杀人前,往往经历了比较大的负性生活事件,从而感到极端痛苦、绝望。而受害者均为患者极其关心爱护的人,多为患者的子女或配偶。

  专家剖析

  若及时干预能避免惨剧

  在被舆论关注的几起惨剧背后,是数量异常庞大的抑郁症患者。抑郁症已成为世界第五大疾病,预计到2020年将跃升到第二位。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世界的抑郁症患者达3.4亿人,其中,中国抑郁障碍人群达6100万,且呈递增趋势,成年人患病率约5%至10%。

  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在精神障碍患者中,自杀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如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终身自杀率为4%-10%、抑郁症为6%-15%、酒依赖者为7%-15%。以我国死亡登记资料为依据的研究表明,在我国自杀死亡人群中,精神障碍的患病率约为30%。与以上触目数字相对应的是,其中只有5%的患者接受了正规系统治疗。

  “武汉博导的妻子属于重度抑郁症,她早先数次自杀的经历,已经暴露出患者力求自己解脱,但由于未及时正规治疗,发展到杀死至亲。”王真真认为,如果一开始干预、治疗,可以预防发生这样的家庭惨剧。

  王真真表示,往往重度抑郁症患者本身是不愿意治疗的,他们对治疗等很多事情缺乏信心和兴趣,个别想着“死”,甚至会想着杀死至亲的人。但是在轻度、中度时,感到睡不着、烦躁等不适,患者一般是有意愿去治疗的,但也有一部分人觉得这种病“丢人”,所以,当亲人朋友发现不对劲的时候,一定要及时咨询专业人员。

  一般而言,如果发现身边的人出现了记忆力、注意力减退,学习工作能力下降或者犹豫不决,什么也不想干;不仅开始自我评价降低,有时还会将所有的过错归咎于自己,常产生无用感、无希望感、无助感和无价值感等时,那就应该有所警惕。

  更年期和老年抑郁症患者可伴有烦躁不安、心神不宁、浑身燥热、潮红多汗等,而儿童和少年可以表现为易激惹(如不耐烦、为一点小事发怒)。典型的抑郁心境还具有晨重夜轻节律的特点,即情绪低落在早晨较为严重,而傍晚时可有所减轻,凌晨也是抑郁症患者自杀的好发时间段。王真真建议,现在很多综合医院设有专门的心理门诊,通过医生的专业咨询和调查测试,一般都能诊断并早早干预治疗,预防发展到重度抑郁症。

  专家提醒

  戏剧性好转或是自杀信号

  据王真真介绍,她原来治疗的一个患者是一名大四女生,和男朋友谈恋爱之后,男朋友发现她总是无理取闹,脾气暴躁,就提出分手,女生就服用大量安眠药以死要挟。男友答应再一起生活两个月,然而最终还是离开了,女生又再次服用大量安眠药。

  据了解,这位女生患抑郁症至少有两年,医生当时建议留院治疗,一周之后女孩很想出院,就主动和医生、父母说:“我想通了,分手也无所谓了,那个男人不值得我付出生命,我还有爸爸妈妈爱我……”

  当时,医生提醒亲属这很可能是一种假象,一定要警惕,不能麻痹大意,并强烈建议还要住院观察,但父母还是依了女儿办理了出院。结果,出院1周,这名女生找到父母没有守着她的机会,再次服用安眠药,在家里结束了生命。

  “抑郁症患者的情绪突然改善,要警惕是‘双相情感障碍’(即躁狂症与抑郁症),同时还需警惕出现意外。”王真真表示,这种明显的戏剧性的改善,有时给人一种假象,其实可能是患者思想顿悟,已决定通过并采用“自杀”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并向亲人作最后的告别。

  王真真表示,抑郁症的病因至今尚未完全阐明,病情复杂多变,长期以来采用三大疗法,即药物(包括中药)治疗、电休克、心理治疗,这些方法能暂时控制症状,需要定期随访,对轻中度抑郁症患者的效果会比较明显,但重度的可以考虑手术治疗方法。

  ■链接

  5类人群易患抑郁症

  现在有一些人遇到生活中一些不如意的事情之后,长挂在嘴边的是“郁闷”、“抑郁”、“想死”,专家表示,如果不是一直有的现象或经常性的现象,不能诊断为抑郁症患者,只是当时情绪的宣泄途径之一。

  抑郁症的典型症状分为核心症状、躯体症状、伴随症状。核心症状主要是情绪低落、思维迟缓、意志活动减退,时间往往是持续两周以上。躯体症状主要是睡眠障碍、食欲差、感觉消化系统等出问题,抑郁症最常见的伴随症状是焦虑症、疑病症、强迫症和情感解体。

  那么,哪些人易患抑郁症?专家表示,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引起抑郁症的因素包括遗传因素、体质因素、中枢神经递质紊乱及代谢异常、精神因素等。抑郁症一般以中年人、教师或者孕妇最为多见,病情较为严重的抑郁症患者,还会出现自杀念头,因此,在生活中患者要早诊断早治疗。出现抑郁症,应及早到医院进行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孕妇或初为人母的女性。尤其是产后,由于体内激素水平骤降容易发生抑郁症,主要体现在生产前积极准备小孩东西等待孩子降临,生了小孩后却完全判若两人,不关心孩子,甚至不愿意喂奶,孩子一哭就烦躁等。这是因为很多女性还没有做好当妈妈的心理准备。通常这样的抑郁症状不会持续很长时间,因为只要在治疗中让她们体会到做妈妈的喜悦,就很容易治愈。

  空巢老人。主要指长期的孤独又不善于调节的老人。

  癌症患者。患上癌症后容易造成性格孤僻,进而患上抑郁症,而抑郁症会降低免疫力,从而使病情更加恶化。

  中年人。由于已经取得一定的社会地位,责任比较大,因此患抑郁症的比例最高,主要集中在35岁至50岁之间。

  发生婚外恋的人。由于他们通常瞒着配偶和家人,心理上很容易进入疲惫期,而一旦被发现,家庭出现矛盾却又不能处理,这时就很难支撑起自己。

分享到: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意见反馈 电话:010-82612286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