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4年两会钟南山谈医改”说开去

2014年03月17日14:12  新浪健康  微博 收藏本文     

  2014年两会上钟南山(中华医学会会长、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广州市科协主席、广东省科协副主席)语出惊人。他直言医改没抓住最核心问题,表面看医保覆盖广,覆盖费越来越高,这在全世界是很好的范例。但衡量医改的成效标准有三个:一看病贵看病难是否解决?二医患关系如何?三医护人员积极性是否提高?从这些看实际上医改进展不大。“医生有所谓的灰色收入,只有解决公立医院的公益性,才能真正杜绝。”

  钟南山表示,这三个问题大部分都出在大医院。“最近出现的伤医、杀医事件,都主要出现在大医院,而且主要出现在门诊、急诊、手术中,这些都是时间比较紧张、沟通比较少的地方。”

  “医改进到深水区,特别避不开大医院,大医院是矛盾集中所在。大医院现在是体制问题。公立医院的改革是要更好地向公益性方向发展,而不是向市场方向 发展,要着力提升大医院的公益性。”钟南山说,“大医院医务人员的工资应该是国家给的,而不要让医院自己想办法。这样医生不用考虑药的问题,不用想五花八门的办法。”

  “大医院医生收入从医院得到的大概不到四分之一,其他都由自己搞定。这里面涉及很多,包括扩大病床、多看病人,这就必然带来医疗任务明显增加,进而 出现很多问题。”钟南山说,稍微有点名气的医生每天要看50个病人,患者看病像打仗,排队3个钟头,看病3分钟,这样医患关系不可能改善。

  快节奏、高负荷的“工业化流水线”诊疗,医生已经习惯了像宣判一样告诉患者诊疗结果。医生一句不中听的“坏消息”很可能成为最后一根压垮患者理性的稻草。医生更应该明白,为人治病不等于修理机器。既然人是有情绪的生命,那么医生在为病人诊疗时的语气和态度是否可以更温和、更人性化一些?患者也应该知晓,医生一天诊疗几十位甚至更多病人,放在谁身上都可能产生职业的焦躁和麻木。

  对此,郑伟达(中华中医药学会理事,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北京伟达中医肿瘤医院院长)教授深有感触,他说:“现在很多西医医院最大的弊端,就是医生看病时不看人,他们只对着一堆单据和报告,很多时候连看都不看你一眼。在诊疗中,病人是主体,可是医生看病却根本不看病人,造成医患之间的严重脱节。”

  医疗,应该先医心。 在医患失和的环境里,没有谁是绝对的胜者。

  一段时间以来,各地医院屡屡发生恶性伤害医生的事件,将医患矛盾推到了一个极端的地步。在一例例个案中,有的是由直接的医患冲突引发的,有的是因有黑恶势力介入引发的,有的只是因长期积聚的怨愤引爆的,但无论什么原因,这些悲剧的发生都有一个由来已久的背景:患者失去了对医生的信任,进而危及到了医生及医院的安全。

  设身处地,换位思考,把心尽可能地交付对方,尽可能学会从相互怀疑敌视转变为理解,尽量去信赖这个世界,彼此才能增加安全感。

分享到: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意见反馈 值班电话:010-62675595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