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中国脑卒中大会暨第四届全国心脑血管病论坛即将召开

2014年05月09日16:25  新浪健康  微博 收藏本文     

  2014中国卒中大会介绍

  我国脑卒中呈现出“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经济负担”五大特点,其发病率正以每年8.7%的速度上升,是我国居民的第一位死亡原因。面对脑卒中严峻的防控形势,原国家卫生部于2009年启动了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程。四年来,在国家和政府相关部门高度重视下,已经建立起了覆盖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300余家三级基地医院,并辐射1000多家县级协作医院和2000多家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集合了全国上千名心脑血管疾病相关学科专家的“点、线、面”相互联络、相互协作、相互支撑的国家级脑卒中防控网络,在探索我国慢病防控新途径,引导医务工作者树立防治结合新理念,开展全民健康教育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丰硕成果。

  “中国脑卒中大会暨全国心脑血管病论坛”作为国家卫生计生委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的年会,至今共连续举办三届,已发展成为全国有影响力的心脑血管防治领域盛会,参会代表人数达到5000人。大会由国家卫生计生委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和中华预防医学会主办,国家卫生计生委相关司局、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中华医学会、中国医师协会等给予大力支持。

  2014会议继续秉承权威性、前瞻性、学术性、专业性的特点,邀请了我国心脑血管病相关领域的院士、著名专家出席并发表演讲,从心脑血管病联合防治、脑卒中的高危筛查、内外科干预及介入治疗、康复护理、综合管理、成果转化等不同防治体系,开设多学科专题论坛24个。

  会议将全面总结回顾四年来我国脑卒中防治工程取得的阶段性丰硕成果,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全国脑卒中防治相关数据统计分析成果,并举行脑卒中筛查与防治优秀专家、示范医院和模范院长表扬和展示活动。

  本次大会设立了征文专题,共收到稿件600余篇,设计心脑血管病相关的流行病学、预防医学、临床医学、康复医学、影像医学、护理医学、药物研究等各个学科。经专家评审后,选出170余篇刊登于《中国脑卒中防治》杂志论文汇编上,促进大会学术交流。    

  关于我国脑卒中防治工程进展情况的工作回顾

  面对我国脑卒中防控的严峻形势,原卫生部于2009年启动了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程,2011年4月正式成立了“卫生部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程委员会”。在国家和政府相关部门高度重视下,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程委员会切实发挥职能,有关卫生行政机构和基地医院相继建立防治工作组织机构,初步建成“防与治”相结合的脑卒中科学防控体系,为探索我国慢性病防治工作开展了积极的实践。

  一、当前我国脑卒中防治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12年底发布的《中国的医疗卫生事业》白皮书中指出,我国现有确诊慢性病患者2.6亿人,慢性病导致的死亡占中国总死亡的85%,导致的疾病负担占总疾病负担的70%。据2008年我国第三次死因抽样调查显示,脑血管疾病以22.45%的死亡率位列我国疾病致死原因的第一位,呈现出“高发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经济负担”的特点。我国每年死于脑血管疾病近300万人,高于欧美国家4到5倍,是日本的3.5倍,甚至高于泰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发病率以每年8.7%的速率上升,复发率超过30%,5年内再次发生率达54%;脑卒中患者幸存者中75%不同程度丧失劳动能力,40%重残。据估算,我国县以上医院每年脑卒中患者的直接医疗费用达120亿元,间接费用高达400亿元以上。我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脑卒中大国,脑血管疾病已对国民健康构成严重威胁。

  二、我国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程开展以来取得的成效

  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程委员会(以下简称:脑防委)在国家卫生计生委领导的关心领导下,在脑防委主任陈竺和副主任马晓伟、尹力、王陇德及相关司局的悉心指导下,在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计生委(厅、局)的积极组织和各基地医院、各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广大专家学者的大力参与下,全国脑卒中防控网络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各地医务人员的防治理念进一步转变,各级医疗机构心脑血管病协同防治水平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的防病意识进一步增强。

  (一)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和规章制度

  自脑防委成立以来,经过三年多的努力和积累,组织机构、人才队伍、规章制度基本健全,程序化、规范化、标准化、规模化、效能化程度逐步加深,各项工作进入了有序开展、稳步推进和健全完善阶段。

  1、强化了脑防委办公室日常工作和脑卒中防治基地的管理。脑防委办公室在王陇德院士、王羽局长等领导的带领下,制定出台了《脑防委办公室工作制度》,组织专家起草了《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基地医院准入条件和考评要求》、《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基地医院开展脑卒中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等,明确了工作程序和任务,严格了基地标准和措施,使各项工作科学、高效、有序开展。

  2、健全了组织机构和专家团队。在脑防委的领导下,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计生委(厅、局)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成立了脑卒中防治领导小组和专家组,组织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基地医院、基层医疗单位开展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作。根据学术水平、业内公认度、社会知名度等,选拔成立了脑防委专家委员会和中青年专家库,对防治工作提供智力支持和技术支撑。

  3、规范了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各项行为准则。一是为建立健全全国统一、规范的脑卒中筛查与防治网络体系,组织专家研究制定了《脑卒中筛查与防治技术规范》;二是制定、完善两个脑卒中专项相关制度,制定下发了《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和干预试点项目管理办法》和《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与防治新技术推广项目实施方案》。

  4、编写了脑卒中培训配套教材。组织全国知名专家编写了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程培训教材,包括《脑卒中的健康管理》、《脑卒中高危人群的筛查》、《脑卒中的内科干预》、《脑卒中外科干预及介入治疗》、《脑卒中的康复指导》、《脑卒中的专科护理》等6个分册。另外编篡了《脑卒中百问》科普读物,作为全国脑卒中宣教的指导用书。

  (二)建立覆盖全国的基地医院防治网络

  脑防委经过组织专家严格考评,自2010年10月至今共授予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和新疆建设兵团的306家省属、市属、部队综合医院“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基地医院”,其中49家综合实力较强的医院参加了脑卒中防控科研型基地医院网络。逐步建立起了以三级医院为中心,协作指导数家二级医院,各医院再带动数家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农村乡村卫生院的较完善的国家一级的脑卒中筛查与防治网络体系。

  各基地医院成立了领导小组,制定了相关制度、工作流程,积极推广了“院前健康教育和高危因素预防、院中高危患者筛查和多学科联合干预、院后随访管理减少发病”的规范化基地医院脑卒中防控工作模式,开展了多学科、多专业、多领域的合作,院内卒中中心、卒中单元制度化建设进一步加强,“中风门诊/筛查门诊”、“卒中随访门诊”、“脑卒中急诊绿色通道”数目显著增加。各基地医院积极组织当地的脑卒中健康宣教及义诊活动,建立了本地区长期、稳定的脑卒中防治网络体系,形成以基地医院为中心,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为基础的协作平台,分工协作、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协调互动,为脑卒中筛查与防治信息网络直报、继续医学教育、上下级医院会诊、转诊及沟通交流等工作提供了极大便利。

  (三)两个脑卒中专项稳步推进

  1、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和干预项目。2011年被列为国家医改重大专项。2011年度6个省市共完成82万例40岁以上人群的筛查任务;2012年度在16个省区市完成了144万例筛查任务;2013年度项目工作于8月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200个项目地区正式启动,目前120万例筛查目标任务已基本完成。

  2、脑卒中防治新技术推广培训项目。2012年、2013年项目获得财政部5000万元专项经费保障,脑防委遴选了28家“脑卒中筛查与防治相关技术培训基地”,组织全国200余家项目医院的5万余名医务人员,在颈部血管超声筛查技术、脑血管病影像诊断技术、颈动脉内膜剥脱技术、颈动脉支架置入技术、脑卒中及高危因素的诊断、治疗、规范用药技术、脑卒中康复治疗和护理技术及网络培训等方面进行了培训。每家项目承担医院在派出技术骨干前往培训基地进行各专业培训学习的同时,积极对各自的脑卒中协作医院及乡镇基层医务人员进行技术培训。

  3、开展脑卒中筛查干预和新技术推广专项工作的重要意义。一是通过重大专项扶持资金的落实彰显了政府的重视,并通过活动的宣传,引起社会对脑卒中防治重要性的广泛关注;二是通过广大医务人员的积极参与,引导他们转变观念参与到慢病预防工作中来,并通过新技术的推广,提高他们对于脑卒中临床新技术的掌握和运用能力;三是通过高危人群的免费筛查,以点带面,使更多的老百姓了解、知晓脑卒中防治知识,从而有效控制脑卒中的发病率;四是通过高危人群的筛查,掌握了当地脑卒中的发病数据和分布情况,支持了科研和学术工作,也为政府提供了真实的决策依据;五是有效地推动了脑卒中防治关键技术的推广应用,对于推进多学科联合治疗和干预,提高医院和医务人员积极性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积极进行卒中数据平台建设

  2011年在“国家人口健康科学数据共享平台”基础上,设立了“全国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与防治协同工作平台”。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解放军总医院、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中国疾控中心、北京安贞医院等科研院所的专家共同参与的数据库设计构建团队支持下,建立并完善了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门诊、住院、社区和乡镇卫生院)四个数据库。主要任务是对全国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作数据进行整合与加工,形成一个“中国卒中数据中心”。数据中心成功开发出基地医院科研型结构化住院脑卒中数据集成系统(简称CSDI)。截止2013年底,数据中心共收录350余万条各类筛查及随访信息。

  (五)广泛开展社会健康宣教

  脑防委办公室共编印工作简报130期,创办并出版《中国脑卒中防治》杂志12期,创建的中国心脑血管病网访客近730万人,点击率达3600万次,官方微博“名家健康讲堂”目前关注人群达到130万人。

  全国306家基地医院结合“世界卒中日”、国家健康义诊周等活动,共举行科普宣传5000余场,受益群众上百万人;举行义诊近3000场,受益60余万人;免费发放《中国卒中宣言》及其他各类宣传册近300万份,发放盐勺、油壶、腰围尺等健康日用品上万件。

  (六)大力推进科学研究

  组织基地医院积极在健康宣教、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和干预管理、防控适宜技术培训、数据收集与利用、临床应用器械和远程IT技术研发,特别是中医药、相关试剂等多方面开展研究。如“急性缺血性卒中人群的氧化应激水平的多中心大样本登记研究”、“中国首发脑卒中患者复发现状及预后状况的研究”、“血管超声对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评估研究”等。由脑防委组织专家制定的《脑卒中筛查与防治技术规范》已在中华神经科杂志发表,在国内外神经学领域引起了较大的反响。开展了“中国脑卒中防治百篇优秀论文”评选,全国共收到参评论文1.2万余篇,内容涵盖基础医学、内科、外科、介入、超声、影像、康复、护理等脑卒中相关专业。

  (七)广泛开展学术交流

  中国脑卒中大会作为全国脑卒中防治工作的重要会议,已成功举办三届。2013年大会组委会邀请了我国心脑血管病领域的多位院士及300多位国内外相关领域著名专家、学者作了精彩的学术讲座。全国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基地医院院长及来自全国473家医院的广大医务工作者共4000余名代表参会。会议收到论文700余篇。近50家媒体发表200余篇新闻报道和相关文章。另外,“中国心脑医学论坛”、“中国神经介入大会”、“中国慢性病防控体系建设论坛”、“脑卒中防治工程工作会议”、科研型基地医院网络大会、脑卒中一级和二级预防规范化管理临床实践项目经验交流会、世界卒中日宣传周系列活动启动会等也都得到了业界的广泛好评和积极参与。

  (八)开展公益爱心救助活动

  中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基金会联合工程委员会共同设立了“脑卒中筛查与防治爱心基金”,先后捐助600万元,对1082

  名贫困患者进行了600~3000元/人的救助。先后组织多个专业的知名专家到革命老区和偏远地区开展义诊咨询、捐赠药品设备、临床治疗观摩、健康宣教、学术讲座等活动几十场。

  三、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一是科普教育宣传力度不够。我国心脑血管病高发有多种原因,然而广大民众,甚至包括部分医务人员,对于心脑血管病,尤其是脑卒中预防知识及卒中带来的严重危害认识不足,防控知识知晓率不高,参与面不广,对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早期干预重视不够;二是医护人员观念仍需转变。医务工作者对慢性病防控工作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还存在不足,尤其是针对目前存在的重治疗轻预防的观念以及保健知识贫乏的现状,应继续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三是防控适宜技术仍需加强。脑卒中筛查与防治适宜技术是资金花费少、见效快的技术,但仍有较多医院尚未开展;四是少数地区工作力度不够。部分省市级卫生行政部门不够重视,疏于管理,责任落实不到位,工作开展迟缓,阻碍了防控工作在全国的深入推进;五是群众依从性有待提高。开展高危人群筛查仍面临着群众配合度不够,信任度不高等情形,大多数群众缺乏对脑血管病危害的认识,缺乏自我管理的能力。

  四、下一步工作重点

  以《中国慢性病防治工作规划(2012-2015)》为指导,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强公共卫生工作,开展慢性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建设为重点,探索建立脑卒中防治工作的长效机制,将我国的慢性病防治事业不断引向深入。

  (一)构建分工协作的防控体系

  一是脑防委组织省市卫生行政部门认真做好以脑卒中为龙头的心脑血管病防控规划和方案的制定实施;二是基地医院进一步落实健康宣教、急性期救治、多学科联合干预及随访管理等“防与治”相结合的工作模式,同时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脑卒中诊疗、康复服务提供技术指导,建立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之间的双向转诊机制;三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负责相关防控措施的执行与落实。

  (二)建立科学有效的防控机制

  一要充分考虑不同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脑卒中及其危险因素流行程度,提高脑卒中防治的针对性、广泛性和实效性;二要以城乡全体居民为服务对象,以控制脑卒中危险因素为干预重点,以健康教育、健康促进和患者管理为主要手段,促进预防、干预、治疗的有机结合;三要加强脑卒中高风险人群的检出和管理。

  (三)规范数据采集发布的防控流程

  一要完善危险因素监测数据库,健全信息管理、资源共享和信息发布等管理制度;二要定期组织开展脑卒中危险因素、居民营养与健康等专项调查,加强脑卒中发病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利用,掌握流行规律及特点;三要明确权威发布平台,加强与广电、新闻出版等部门的联系,广泛宣传脑卒中防控进展情况,及时准确的向国内外公布相关统计数据,促使人们自觉养成良好的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

  (四)形成人才培养、科研攻关、技术推广的防控氛围

  一要实施卫生中长期人才规划,加强学术带头人和创新型人才培养,鼓励和支持社会工作人才参与防治工作;二要加强脑卒中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转化医学研究;三要积极推广脑卒中防治适宜技术,及时对本机构和辖区内的各级从业人员进行诊治规范培训;四要加强国内外交流与合作。

  (五)打造特色鲜明的防控模范示范区

  对基地医院要挖掘区域性资源、发挥区域性优势、打造区域性特色,定期总结推广示范区建设经验,带动脑卒中综合防控水平的提高。

  (六)推进心脑血管联合的防控模式

  心、脑血管同属于人体的血液循环系统,病因基本相同、危险因素基本相同、治疗途径基本相同,其筛查、治疗、随访等防治体系建设具有高度的同一性。应组建国家卫生计生委心脑血管病防治工程委员会,打破临床专业的分类限制,建立多学科之间的协作联合,统筹制定全国的心脑血管病联合防治机制。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