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生今天宣布亚太创新中心正式成立,该中心总部位于上海,并在新加坡、澳大利亚和日本设有分部。该中心进一步拓展了强生在全球范围内的创新网络。强生亚太创新中心将充分借助优秀的本地人才和项目合作实力,专注于强生制药、医疗器材及诊断、消费品及个人护理三大业务领域,甄选并开发有潜力的早期科研项目。
强生公司全球首席科学官Paul Stoffels博士表示:“我们很高兴能够在继伦敦、加利福尼亚州和波士顿创新中心之后成立亚太创新中心。我们的目标是与当地最优秀的人才和机构合作,推动新技术,为中国、亚太区乃至全世界的人民提供创新性的解决方案。”
截止目前,强生创新中心已经在全球与创新伙伴达成超过80个项目的合作,其中包括今天宣布的六个在中国和澳大利亚的合作项目。
在澳大利亚黄金海岸举行的澳大利亚生物技术大会开幕典礼上,强生亚太创新中心总裁吴冬表示:“亚太地区尤其是中国的经济增长势头迅猛,同时医疗健康领域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亚太创新中心将进一步推动强生在此地区的研发合作,继续促进前沿科学的发展。亚太创新中心将致力于寻求和甄选早期的科学发现,并努力将其开发成为新的药品、医疗器材和消费保健产品。亚太创新中心将成为强生在创新研发领域的又一中坚力量。”
强生与中国政府、行业伙伴及学术机构紧密合作,加速创新研发,以求更好地满足中国乃至世界各地人民的健康需求。对于亚太区的企业家和科学家,创新中心将对他们提供的有潜力的早期研发创意和技术进行评估,并为他们提供一站式的个性化服务,包括在资金、早期研发和商业转化方面的专业支持。
“强生扎根中国已有将近30年之久。我们与本土的合作伙伴快速、灵活地携手合作,共同努力把创新研发成果转化为新产品。”强生中国区主席吴人伟说道:“亚太创新中心将帮助实现我们的宏伟目标 -- 满足中国医疗健康领域的独特需求、投资推动本地研发能力以及增强外部合作。”
10月31日,强生将赞助由上海外国投资服务中心举办的“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跨国公司的角色和作用”论坛,就科研创新主题展开进一步的探讨。
强生亚太创新中心已经在澳大利亚和中国达成了多个新的合作项目。
探索针对自体免疫疾病的新方法 ---杨森澳大利亚公司、强生亚太创新中心与昆士兰詹姆斯库克大学合作,共同研究钩虫产生的蛋白质是否能有效治疗炎症性肠病(IBD)。寄生于宿主体内的钩虫通过调节人体免疫反应得以存活。该研究希望能够利用钩虫这一特性,为克罗恩病以及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治疗带来帮助。
针对性的疼痛管理 --杨森澳大利亚公司、强生亚太创新中心与昆士兰大学就蜘蛛毒液研究项目进行进一步的合作,希望从蜘蛛毒液中识别出具有潜在止痛作用的多肽,从而开发出更具针对性的疼痛治疗方法。目前已经在研究一种来源于蜘蛛毒液的多肽能否对单离子通道或酶发生靶向作用,从而阻断疼痛反应的潜在能力。此项目得到了澳大利亚研究理事会的资助。
与中国药科大学的合作 --强生亚太创新中心与中国药科大学在消费品、个人护理和制药领域建立了广泛合作。包括研发一种治疗实体瘤的新型抗体药物偶联物、开发新的功能性食品以促进健康、开发快速止痒止痛及长效止痛的外用产品、以及开发作用时间长、见效快的鼻用减充血剂。中国药科大学为该合作项目提供了配套资金支持。
与北京大学的合作 -- 杨森研发有限公司、强生亚太创新中心与北京大学展开合作,研发针对G蛋白偶联受体(GPCRs)的激动剂和拮抗剂,以促进新的中枢神经系统药物的开发。G蛋白偶联受体与细胞质膜上的蛋白质相互作用,参与许多生物学过程。在认知功能障碍以及其他神经性疾病中可能会出现GPCR信号失衡现象。合作过程中,北京大学将会使用新的分析方法筛选受试者。
与浙江大学的合作 --杨森研发有限公司、强生亚太创新中心与浙江大学建立合作, 试图阐明乳酸受体GPR81在调节代谢和代谢综合征(包括血脂异常、肥胖症、糖尿病等)方面的生理和病理作用。
在苏州工业园区生物纳米科技园(BioBAY)建立合作办事处 --强生亚太创新中心将在苏州工业园区生物纳米科技园开设合作办事处。作为生物医药专业孵化器,苏州工业园区生物纳米科技园内有超过400家公司入驻,业务涵盖新药研发、生物科技、体外诊断、医疗器材和纳米技术等领域。办事处将作为亚太创新中心的延伸,着重于与当地的学术人员和创业者进行近距离的紧密合作。强生创新中心通过设立合作办事处的策略,实现与世界各地的生命科学研究者们更加直接的交流和合作。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