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发热需警惕布病

2014年11月24日09:42  新浪健康综合   收藏本文     

  什么是布病?

  布氏杆菌病(布病)是一种由布氏杆菌所引起的动物源性传染病,我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将其定位乙类,是必须上报的一种疾病。我国主要分布在西北、东北、青藏高原及内蒙古一带,以牧区为主。但近年来北京等地区也开始有发病。

  布病的主要症状有哪些?

  发热、多汗、关节痛,体征可见肝脾肿大、全身淋巴结肿大等,实验室检查中,白细胞一般不升高,这与细菌感染白细胞升高这一规律不一致,但淋巴细胞及比例可以升高。确诊需要病原学检查,如血、骨髓、脑脊液细菌培养,但时间较长。

  传染病的诊断中流行病学史非常重要,布氏杆菌的宿主主要是羊、牛,其次是狗、鹿、马、骆驼等60多种,有野生动物,也有家养宠物,分布十分广泛。因此对有典型症状体征患者除需要询问居住生活史、接触史外,对一些没有典型症状体征,也要详细询问流行病学史。我科诊治的布病患者,95%以上可以追溯到羊牛动物的接触史。但最近北京地区已经出现过没有明确流行病学史的布病患者。有报道说,食用被污染的羊肉、牛奶,密切接触宠物猫狗也会感染布病,因此,对于一些发热时间较长,一般对症或抗炎抗病毒治疗效果不好的患者,即使没有流行病学史,也需要做布氏凝集试验,此检查很多医院都能做,价格便宜,24小时能出结果,必要时需要做病原学检查。

  由于布氏杆菌的致病特点,布病往往累及多系统,临床症状有时表现非常不一致,首诊科室有骨科、风湿科、心内科、神经科等,早期治疗效果好,因此,早期诊断鉴别很重要。

  明确布病后,有特殊的抗生素可以治疗,但时间一定要足够长,剂量也需要足量,而且要联合用药,如果不规范彻底治疗,复发迁延可能性很大。布病的危害,除了急性期的发热、多汗、关节痛、肝脾淋巴肿大外,进入慢性感染期其损害是多方面的,尤其是对骨骼和关节的损害,是不可逆的,有严重的致残性,医生和患者都需要足够重视。

  传染途径

  在国内牧民接羔为主要传染途径,兽医为病畜接生也极易感染。此外,剥牛羊皮、剪打羊毛、挤乳、切病毒肉、屠宰病畜、儿童玩羊等均可受染,病菌从接触处的破损皮肤进入人体。实验室工作人员常可由皮肤、粘膜感染细菌。进食染菌的生乳、乳制品和未煮沸病畜肉类时,病菌可自消化道进入体内。此外,病菌也可通过呼吸道粘膜、眼结膜和性器官粘膜而发生感染。

  哪些人是布病的易感人群?

  人群对布鲁菌普遍易感,青壮年男性由于职业关系,其发病率高于女性。国内以牧区牧民的感染率最高,多发生于春未夏初或夏秋之间,乃与羊的产羔季节有关。患病后有一定的免疫力,但再感染者并不太少见。

  参考

  实验室里的潜在危险——东北农业大学布病感染事件。南方周末 2011-09-06

  长期发热需警惕布氏杆菌病。北京青年报 2013/01/29

文章关键词: 布病发热传染病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