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哮喘是严重影响人们健康的常见慢性疾病之一。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球约有3亿人罹患哮喘,每年达15亿伤残调整寿命年(disability-adjusted life years, DALYs)与哮喘相关,占全球疾病总负担的1%。哮喘的DALYs数目与糖尿病、肝硬化和精神分裂症相似。哮喘造成的疾病负担与日俱增,许多政府已将控制哮喘列为优先发展的卫生战略项目。据估测,我国约有3000万哮喘患者,哮喘死亡率达36.7/10万,远高于发达国家。北京市哮喘流行病学调查2011年数据表明,较2002年相比,市区居民成人哮喘患病率增长1倍,郊区居民增长1.5倍,而达到的哮喘控制率仅为34.9%。
由于哮喘疾病负担的加剧,我国于2008年将支气管哮喘列为重点防治的慢性呼吸道疾病之一,并且列入“健康中国2020”防治计划主要控制的呼吸道疾病。随着哮喘发病的不断增加,重症/难治性哮喘也不断增加。哮喘患者中约5%为重症/难治性哮喘,其急诊就医频率和住院频率分别为轻中度哮喘的15倍和20倍,是造成哮喘治疗费用增加和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是哮喘治疗中的难题。因此,提高难治性哮喘的诊治水平对改善哮喘的整体控制水平和预后,降低医疗成本有着重要的意义。
难治性哮喘存在不同的炎症和临床表型,对不同表型的机制研究以及针对不同表型的治疗方案的优化是目前研究的热点。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治疗哮喘的药物并不能减轻哮喘继发的气道平滑肌增殖肥大,因而不能从根本上阻止重症/难治性哮喘患者病情迁延和反复发作。
支气管热成形术(bronchial thermoplasty,BT)治疗支气管哮喘近年来备受关注。该项治疗技术建立在气道平滑肌(airway smooth muscle,ASM)增生导致支气管平滑肌收缩和哮喘急性发作的因素之上,通过射频消融的方法削减增殖和积聚的气道平滑肌,以达到阻断气道平滑肌介导的支气管收缩反应,降低气道高反应性,从而改善哮喘症状,减少急性发作。
支气管热成形术首次将非药物治疗手段引入到支气管哮喘治疗领域,国外已有多项针对支气管热成形术治疗哮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研究,提示支气管热成形术可以减少气道平滑肌的数量,并降低气道的高反应性,减少哮喘患者急性发作、急诊就诊和住院,改善患者生命质量。
该项手术操作前需对患者进行适当镇静和麻醉,然后将支气管镜从患者的鼻腔或口腔插入支气管中,选定部位后,扩张末端导管形成篮状,射频消融控制器产生的能量经导管、扩张的电极传递到气管壁,并通过反馈控制维持目标温度65℃。持续10秒射频后停止,逐步由远端向近端逐一进行,作用部位包括支气管镜可及的绝大多数内径大于3 mm的气道。每一患者分次进行,共分3次手术,第1次治疗右肺下叶,第2次治疗左肺下叶,第3次治疗左右上叶;每次治疗间隔3周。
2010年4月, FDA 批准了支气管热成形术用于治疗18岁以上,应用吸入糖皮质激素(ICS )和长效 β2受体激动剂(LABA)控制不佳的重度持续哮喘患者的治疗。此后,欧洲及亚太地区国家包括中国也相继通过对该项技术治疗哮喘的许可。我国2013年9月获得注册批准,2014年2月正式在中国上市。
呼吸内科是中日医院重点建设学科及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单位。
学科领军人物王辰教授为中日医院院长,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兼任: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首任会长。国家呼吸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首都医科大学呼吸病学系主任。国际肺血管病研究院(PVRI)西太区副主席,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或健康合作中心主任,Clinical Respiratory Journal 主编,Chinese Medical Journal主编、中华医学杂志、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副主编等。长期从事呼吸疾病的临床、研究、教学工作,取得多项重要创新并进入国际诊疗指南。承担国家科技支撑、863、973计划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卫生部行业科研专项等国家级科研项目。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柳叶刀》等国际权威医学期刊发表论著逾百篇。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3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3项。曾被评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中国十大杰出青年,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世界卫生组织控烟杰出贡献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2014年,获英国帝国理工学院医学部荣授院士。
呼吸内科主任林江涛教授,兼任: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会长、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中国哮喘联盟总负责人,先后承担和参加了国家“八五”、“九五”重点攻关课题,组织实施了哮喘规范化诊治的全国巡讲以及哮喘患者和公众的防治知识普及工作,领导实施了“全国哮喘患病及发病危险因素的流行病学调查”(China Asthma and Risk factorsEpidemiologic investigation,CARE研究),负责起草和多次修订了我国“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2003、2008年版),组织专家编写了“支气管哮喘控制的中国专家共识”和“中国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基层版)”,对推动和提高我国哮喘的规范化诊治水平起到了重要作用。2010年又组织有关专家撰写和发表了我国“难治性哮喘诊断和处理专家共识”,对提高我国难治性哮喘的防治和研究水平起到了推动作用。
经过多年努力,中日医院呼吸内科在支气管哮喘基础研究、临床诊疗及疾病管理等方面在国内均处于领先地位。2010年承担了卫生部行业专项课题“难治性哮喘临床表型与诊治方案优化研究”,建立了难治性哮喘患者临床研究数据库平台。我院是“全国重症哮喘防治协作网”牵头单位和“澳亚重症哮喘协作网”中国负责单位。
支气管哮喘的诊治为我院优势专业,每年哮喘专病门诊诊治哮喘患者达7000人次以上。我科于1996年建立了“哮喘患者联谊会”,并开设了“哮喘专病门诊”,2008年开设了“哮喘学校”,系统规范的管理哮喘患者,使得哮喘患者的急性发作率明显降低,哮喘控制率增加,近几年在全国呼吸哮喘学术会议和《全国哮喘防治新进展学习班》进行了哮喘患者管理的经验交流,受到本专业同行的认可和好评。自2006年中国哮喘联盟连续9年组织的“全国哮喘规范化诊治巡讲”,大力推广实施了规范的哮喘管理。中国哮喘联盟组织的“哮喘专病门诊建设和推广项目”,均以我科哮喘患者管理模式为模板,使全国范围内更多的哮喘患者受益。目前已经积累了大量的哮喘患者临床资料库,参与了大量全国和全球的多中心临床研究。共同申报的《支气管哮喘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荣获2011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在王辰院士指导下,林江涛教授带领我院呼吸内科于2014年3月在国内率先开展了支气管热成形术治疗重症/难治性哮喘,目前该技术团队已完成37例次支气管热成形术手术,制定了较成熟的围手术期管理和手术操作规范。可熟练掌握手术操作,熟练应对不同术后反应,而且在已完成的支气管热成形术患者中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患者经过治疗后均有明显的临床症状改善,初步证实了支气管热成形术治疗重症/难治性哮喘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近日,呼吸内科主持承担的《支气管热成形术治疗重症/难治性哮喘的有效性评估及有效性预测指标建立》已被北京市科委列入“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重点项目。
为推动这一最新的支气管哮喘治疗技术在北京市甚至全国的规范性普及工作,在2015年1月6日举行的媒体见面会上,王辰院士、林江涛教授及其领导的技术团队将详细介绍支气管热成形术的治疗原理,操作规范及已完成治疗的支气管哮喘患者随访数据分析,还会有接受了该项技术治疗的重症/难治性哮喘患者亲临发布会现场讲述亲身感受。
该项治疗重症/难治性哮喘的新技术,将直接指导今后对重症/难治性哮喘的临床诊治工作,也为深入研究重症/难治性哮喘的发病机制以及开展重症/难治性哮喘的个体化治疗打下坚实的基础,具有很高的推广和应用价值。将逐步形成北京地区重症/难治性哮喘诊治特色,进一步在全国率先建立重症/难治性哮喘诊治研究中心,提高北京地区的医疗辐射能力。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