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内能合成“任何生命”?媒体:脑洞开得有点大

2018年01月02日 09:50 新京报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惊人之语:“未来5到10年我们可以化学合成任何生命。”汪建在演讲中表示,原来人们可以合成病毒、细菌,现在能够合成酵母,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快,合成更高级的生命也不是难事,“这不是开玩笑,人造生命进展可能比人工智能还快。”

  任何生命,是个什么概念?汪建没有多做解释。但是按照一般人的理解,合成个把人也肯定包括在这“任何”里面了吧?那英国作家玛丽·雪莱笔下的《弗兰肯斯坦》岂不是要成真了?

  汪建在演讲中提到,去年3月国际顶级学术期刊《科学》杂志发表了一系列论文,报告了化学合成酿酒酵母方面的重大突破。这个项目由中、美、英、法等多国科学家共同协作承担,华大基因也是参与者之一。这意味着人工合成生命实现了从简单的原核生物到稍复杂一些的真核生物的突破。这或许就是汪建这番惊人之语的底气由来吧。

  酵母属于真菌,结构虽然比细菌稍微复杂一些,但是仍然属于单细胞生物。要想化学合成“任何生命”,显然还要包括多细胞生物,而多细胞生物里也有简单和复杂之分。从合成单细胞生物到多细胞生物,再从简单的单细胞生物到复杂的多细胞生物(包括人类),无论是技术上,还是伦理上,都有很多门槛需要跨越。

  目前的生命合成技术,比较成熟的是利用现成的细胞,把细胞里原来的基因组去掉,再把合成的基因组放进细胞里,来合成新的细胞。如果把基因组比作图纸,细胞比作加工厂,那么现在的技术就相当于在现成的图纸上做一些修改,再交给现成的加工厂去生产产品。

  结构复杂的生命体,就好比复杂的产品,需要的图纸更加复杂,对加工厂的要求也更高。

  比如,首先要在体外合成高级生命的基因组;然后,要把合成好的这个基因组替换掉细胞的原有基因组;最后还有生产出来的零件怎么组装的问题,也就是从单个细胞到胚胎,再到完整的生命的过程。目前合成的单细胞生物不需要考虑这一点,但是要合成高级的多细胞生物显然避不开这个过程。这几个步骤每一步都很不容易。

  即使这些技术上的难关能够克服,还有伦理、道德、法律上的问题,人类社会对于合成的生命能够接受到哪一步,这些都有待讨论。

  目前来讲,基因组技术能够被普遍接受的应用,是对遗传性疾病和肿瘤等恶性疾病的治疗。随着科学的进步,应用范围会逐步扩大,但这个过程肯定不会一帆风顺。科学研究需要大开脑洞,但是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考虑技术上实现的可能和伦理道德上的可接受程度。 

标签: 生命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
专栏+ 更多

做到五点安然过冬至

冬至过后,我国各地气候都进入最寒冷的阶段,也就是人们常说…[详细]
做到五点安然过冬至
热门搜索
健康美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