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新陈代谢需要各种激素的参与,激素是人体维持正常生理活动必备的物质,也是治疗很多疾病需要使用到的药物成分。生长激素是激素的一种,有升血糖、参与水盐代谢、促进钙吸收维持骨密度、分解脂肪合成蛋白长肌肉等生理作用,在儿童期,最重要的作用是促进骨骼生长。
一些家长对生长激素的认识存在误区,担心安全性问题,认为生长激素会导致血糖升高,罹患糖尿病。多位专家从专业角度科普,目前临床使用生长激素已经接近40年,生长激素是一种安全的药物,患糖尿病与使用生长激素之间并不存在明显因果关系。
很多人认为生长激素的作用就是长高,但其实生长激素对于孩子的身体健康也至关重要。生长激素是每个人体都会分泌的激素之一,用于促进人体生长,同时,它还对人体的糖代谢、脂肪代谢、蛋白代谢等起到调节作用,甚至对一些脏器的生长发育具有重要作用。如果长期缺乏生长激素而不干预,不仅会影响孩子的身高,还可能因为代谢问题引起脂肪肝、肝硬化,严重的还会导致股骨头坏死、增加心血管疾病并发症的风险。生长激素可以帮助人体消除脂肪、增加肌肉,促进代谢,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短期缺乏对人体影响不大,但长期缺乏就会导致骨质疏松、肝肺、肝心、肝肾综合征、心血管疾病等并发症慢慢显现,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
事实上,生长激素和糖尿病是完全独立的。二者之间不是因果关系,矮小和糖尿病可以是共患关系。所有人群都有患病的风险,以糖尿病为例,无论是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还是特殊型糖尿病,每个人的遗传基础不同、疾病背景不同,他们在罹患疾病时,服用其他药物的风险也会增加。糖尿病患病原因与生长激素并无直接联系,但特殊病人会有生长激素促发糖尿病的可能。生长激素缺乏症患儿使用生长激素进行的是替代性治疗,即“缺什么补什么、缺多少补多少”, 基本不会出现血糖升高现象。部分患儿例如特纳综合征、特发性矮小等适应症,由于孩子对自身分泌的生长激素不敏感,用药时需要高一些剂量才能起到治疗效果。此外,肥胖的孩子、有糖尿病家族史风险的孩子,或者已经处于向糖尿病转化进程中的孩子,可能会由于胰岛素抵抗,无法及时靠自身调节让升高的血糖回到正常。这些孩子需要通过生活方式干预、积极减重等方式,血糖升高问题得到改善后,再重新考虑是否使用生长激素进行治疗。
有时候孩子在接受生长激素治疗期间可能出现一些偶发性疾病,家长们往往容易把这些疾病与生长激素联系起来。在医学实践中,生长激素的注射可能导致患者血糖变化,但大量的临床数据表明,生长激素并不会导致糖尿病。换句话说,使用生长激素的人群和不使用生长激素的人群患糖尿病的几率相同。因此,当孩子在治疗期间罹患糖尿病时,不能简单地将其与生长激素联系起来,需要理性看待患儿治疗的整体情况。医生也会在治疗前详细评估患儿的身体状况,确保患儿适合接受生长激素治疗,并会积极寻找患儿罹患疾病的真实原因。
生长激素是否安全?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基因重组人生长激素已在全世界被广泛应用,总体上安全性良好。之所以有家长认为生长激素“副作用多”,是因为很多人把生长激素和用于抗炎为主的糖皮质激素混淆了,目前临床上应用的基因重组人生长激素,是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合成的生长激素,其化学结构与人体分泌的生长激素完全一致,生理、药理作用也是一致的。国内外多个数据库大量的科研数据和临床观察也表明,规范使用生长激素是安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