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沟通对医患关系有多重要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3月01日16:22  东方网-文汇报

  几个月来,北京协和医院急诊科医生于莺的微博持续受到热切关注,粉丝已达58万。怎么会?答案或许就是她写在自己微博里的那句话—— “沟通对医患关系有多重要!”

  本报记者 唐闻佳

  2月19日,于莺的微博上有人留言:请大家严重注意了!一种严重的网瘾新病种爆发了,目前染病人数已达58万……此病名暂定为:追读于莺微博成瘾症。唯一特效药——于莺天天发微博。

  因为她5天没更新微博,粉丝们担心坏了。幸好,当天下午于莺“吱声”了:“今天又带妞去看牙。”

  去年年底,记者采访这位北京协和医院的急诊科医生、爆红网络的微博博主,在本报2011年12月30日头版以《学相声口吻说医院那些事》为题,跟读者说了她的一些事。彼时,她把“走红”的自己比作“土掉渣烧饼”——红得快,冷得也快;可事实是,从那以来人们对她的关注持续升温。只要她不更新微博,哪怕1天,都会不断有人发言:“有北京人吗?替我们去协和看看超人怎么了?”“谁知道协和急诊电话,公布出来我们打一个确定一下!超人姐没事大家就放心了。”甚至有人“@”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顾锋教授的微博:“你是离超人最近的人,播报一下超人为嘛不微博呢?”

  她的粉丝们,爱管她叫“急诊科女超人”。

  医生于莺和她的微博到底有什么魅力?前几天,记者再访于莺。

  “耍宝”本色

  这一阵,于莺的“社会活动”明显增多,接受电视专访、去电台录音、和出版社讨论写书出书,据说还有不少电视台和编剧找她,说想把她微博上的“急诊科故事”搞成连续剧。

  “每天跟不同的媒体碰头,记者们恐怕总会提些相同的问题——为什么写微博?会不会影响工作?怎么看现在的医患关系?你一遍一遍重复答问,烦不烦?”记者问。

  “不烦。”电话那头,于莺答得利落:“你想想,做医生的,每天对着不同的病人和家属反反复复交代病情,同样的话也总要重复个十遍八遍。”她呵呵一乐,又抛来一句,“我觉得上电视、电台,挺好玩的!”

  或许许多粉丝喜欢的,是她这种“耍宝”本色,乐乐呵呵对待工作和生活的态度。

  2月2日,春节过后第一天上班,协和医院急诊科病人剧增。“各位父老乡亲,小女子昨夜第一个夜班,你们也不用那么捧场吧。夜幕降临后,从任丘、燕郊、张家口、唐山、赤峰、大同等地分别有急救车运送患者到来,而且还一个赛一个的病情复杂。刚躺下,这不,又从哈尔滨来了个患者。唉,我这厢有礼了,希望这是我下班前最后一个从外地转运过来的患者,拜托了。”

  最近《碟中谍4》大热,于莺写:“看到紧张处,不禁握拳,手指冰凉,手心出汗。同去看电影的朋友说:一个恐怖片都要三更半夜看的女人,怎么会害怕惊险片呢?我白了他一眼,说:你懂什么,这种片子,看一眼伤口我要估算缝多少针;那么高的地方摔下来我要估测一下还要不要心肺复苏,很累的!恐怖片就是各种死,根本不需救!”

  有粉丝说,于莺的微博让他们看到了医生的忙碌与辛苦,让他们更理解医生的工作;而她的“苦中作乐”,因此更添感染力。

  打破“冰冷”

  最近,于莺的女儿病了,“带妞去看牙,我多么渴望医生能够跟我多解释几句——我既是一个医生,也是一个家长,这个双重身份让我感觉,沟通对医患关系有多重要!”

  她顺着这个“感觉”想下去,发现“沟通”这件事,知易行难:“医生要克服疲劳、家庭琐事、所有的负面情绪,然后心平气和地跟病人解释病情,交代治疗方案,不是自控能力很强的人,很难做到。”

  微博,是医生于莺跟大家“沟通”的一个管道。“昨夜会诊,了解病情后开始写会诊意见。七八个家属围着我蹲在地上期待地看着我。我边写边向家属解释目前的治疗、用药、如何观察病情、明日需做哪些检查。家属问:大夫您交代得真清楚,是哪科的啊?我说:我是急诊科二线,统管全局,内外兼修,主要是大内高手。家属乐了,信任就是在沟通和小幽默中产生。”

  “来一患者,腰扭伤,疼得走路都困难。问他怎么受的伤,他说:晚上在家看电视,说用自己的左手去碰右脚趾头,能碰到就说明腰椎好。于是就弯腰一够,嘎嘣一声,腰扭到了!”

  于莺的微博有错别字,时而句读不清,“看到应该让大家知道的、需要科普的,就啪啪地打在手机上,发出去,三五分钟时间,顾不上太多细节。”她讪讪一笑,为自个儿辩解。

  于莺说,急诊科每天发生很多故事,她会选择一些有情节且有“喜感”的写成微博告诉大家,有时借机普及些医学知识,有时就为让人乐一乐,“让大家觉得医患关系不像医疗器械,冷冰冰的。”

  诉说“期望”

  人红是非多。有人认为这个医生“上班发微博,不把病人的安危放在心上”;有人看不惯她在媒体上的高曝光率,“不务正业”。这并未影响“女超人”的情绪,依然不急不缓地更新微博,写她感觉值得写的东西。

  大家在她的字里行间感受医生们通常被冷静矜持职业形象掩藏的柔情。“曾有警察送来一三无人员,喝敌敌畏自杀,送来时意识模糊呼吸衰竭。所有人看着我,等我的意见,我清楚花在他身上的钱一分都要不回来,最后得医院掏。但是有机磷中毒积极治疗是可以救活的,上!最后这无名氏24小时内脱离危险。主任说:呼吸机我们就当是电器,电才几毛钱?可人的命呢?”

  “几年前冬天,一乞丐倒在马路上被警察送至我院。昏迷血压低心率快面色苍白。解开褴褛酸臭的衣服,所有人呆了,身上裹满了一层层的塑料袋和报纸,他用这个保暖。B超提示已是肝癌晚期,肝癌破裂出血。尽管积极输血,仍在两小时后死亡。看见躲在自助银行过夜的乞丐不要去驱赶他们,外面真的冷!”

  大家跟着于莺感受医生们的忙碌。“忙!太忙!忙疯了!早上8点抢救室查房,同时抢救两名患者,心肺复苏,都很年轻,一个肿瘤晚期,一个爆发性胰腺炎。又来一车祸多发伤,高位截瘫,多科会诊后决定手术。连着3个心率35-40次的老人,心梗的,心脏传导出问题的。又来两个重症肺炎……值班就是一个插管接着又一个插管……”

  在微博里,她也会说起深刻在记忆里的一些病人和家属,表露出身为医生的期望——医患关系是互动的,无论尊重还是温暖,都需要相互给予和相互激发。“当年我还是内科大夫时被派到急诊出诊。来了个自诉胸闷的患者,怀疑冠心病,做完心电图后嘱他第二天去门诊看心内科,不要挂专家号,挂普通号就行,正说你需要做什么检查时,冲进来另一个病人的家属对我嚷嚷,让我别说那么细。前后还不到5分钟呢。那时年轻气盛,就对他说:轮到你看时,我绝不多解释!”

  “护士call我,说一患者肚子疼要先看,在分诊台吵了好几次嫌前面排着5人太慢。那患者见我过来马上挑出病历给我,我摆手拒绝,他张口就骂。这时,我见旁边一老大爷闭着眼脸色苍白,就直接拿起他的病历本,经查是消化道出血,血色素只剩8克。急诊定律:打蔫的患者绝对要重视!”

  于莺说,这些年给她留下最深印象的是“一个没救活的病人”,家属为此提起诉讼。“印象深,不是因为诉讼烦人,而是大家曾努力地去救他,一次次加班,和各个科室沟通,而家属的诉讼决定否定了医生的付出。”

  或许,医生与病人之间,因为相互缺乏了解造成了太多的误解,甚至造成对立;而于莺的微博,在那样的隔墙上钻出了一个小孔。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