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有糖尿病患者9240万,糖尿病前期患者人数达1.48亿。糖尿病前期是指血糖水平高于正常,但尚未到达目前划定的糖尿病诊断水平,这些人群是糖尿病的后备军。而且,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目前糖尿病患病人群的年龄逐渐年轻化,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被诊断出糖尿病。
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会给人体带来严重危害。足病(足部坏疽、截肢)、肾病(肾功能衰竭、尿毒症)、眼病(模糊不清、失明)、脑病(脑血管病变)、心脏病、皮肤病等并发症,是导致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因素。
“与西方人相比,中国人的血糖升高以餐后血糖升高为主。常规体检中只检查空腹血糖,许多单纯餐后血糖升高的人群‘蒙混过关’,就此造成的漏诊率高达50%。”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前主任委员杨文英表示。
哪些人需要特别注意血糖,警惕糖尿病?
杨文英教授呼吁,为降低糖尿病及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应关注餐后血糖,尽早发现高血糖,并及时采取干预措施。以下几类人需要特别注意血糖,警惕糖尿病的发生。
1、 有糖尿病家族病史;
2、 年龄大于40岁;
3、 肥胖;
4、 具有高血压、高血脂;
5、 有妊娠糖尿病史或分娩过大于4公斤以上婴儿的女性;
6、 空腹血糖5.6mmol/L以上;
7、 合并心脑血管疾病。
控制血糖,需要注意生活的哪些方面?
杨文英教授说,生活方式干预能够有效降低糖耐量减低人群糖尿病和并发症的发生风险。生活方式即饮食与运动,要持之以恒。很多人认为吃了降糖药,吃东西就不用太严格,这是错误的观念。那具体的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
1、 饮食
控制饮食的总热量和脂肪摄入。杨文英教授表示,不能简单理解为要控制肉类的摄入,而要强调总热量的概念。很多人不吃肉,但每天吃很多的坚果,坚果的热量同样很高,这也是不对的。此外,要注意谷物、脂肪、蛋白质三大营养物质的比例,均衡饮食。还要注意低盐饮食,因为很大一部分糖尿病患者会伴随有高血压。
2、 运动
长期坚持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如快步走、慢跑、骑自行车、游泳、跳舞等。
3、 生活方式的调整
中华医学会科普部主任钱越告诉记者,除注意饮食、运动等方面外,还需要注意生活方式要随着年龄及环境的改变做出相应的调整。
此外,戒烟、控制肥胖也是十分重要的。
哪些人需要配合药物控制血糖?
生活方式干预和药物干预能够有效降低糖耐量减低人群糖尿病和并发症的发生风险。杨文英教授指出,那些难以坚持健康生活方式或仅靠生活方式干预难以将血糖降至正常水平的糖尿病前期患者,必要时应予以药物干预。
新浪健康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