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概况
- 疾病名称:流行性出血热
- 所属部位:全身
- 就诊科室:感染科
- 症状体征:发热、高度乏力,全身酸痛,头痛和剧烈腰痛、眼眶痛、嗜睡、烦燥、谵语、心率加快,肢端发凉,尿量减少,烦燥不安,意识不清,口唇及四肢末端发绀,呼吸短促,出血。
流行性出血热的预防
流行性出血热的主要传染源是鼠,人通过接触鼠的排泄物污染的食品、空气、血液均可感染该病。
1.灭鼠防鼠:灭鼠是防止本病流行的关键,常采用机械法和毒饵法等,灭鼠时机应选择在本病流行高峰期(5~6月和10~12月)前进行。在灭鼠为主的前提下,同时作好防鼠工作,床铺不靠墙,睡高铺,屋外安装防鼠设施,防止鼠类进入屋内。
2.疫苗接种:流行季节前一个月接种出血热疫苗能有效预防出血热发病,有效保护率达百分之九十五以上。
3.灭螨防螨:要保持屋内清洁、通风、干燥,用湿式清扫,必要时予过氧乙酸或福尔马林等消毒灭螨。
4.注意食品卫生:做好食具消毒、食物保藏等工作,要防止鼠类排泄物污染食品和食具。剩饭菜必须加热并煮透后方可食用。
5、做好个人防护:不直接用手接触鼠类及其排泄物等;流行季节避免坐卧草地,不在草地上晒衣服;劳动时防止皮肤破损,破损后应及时消毒包扎伤口;在野外工作时,要穿袜子,扎紧裤腿、袖口,以防螨类叮咬。
6、严格消毒隔离:对鼠类动物的尸体及其排泄物应严格消毒处理,防止污染环境;病人及早接受隔离治疗,对其流出的血、分泌物、排泄物等做好消毒处理。
因此预防本病的关键是灭鼠,值得医患注意的是:生活在疫区或潜伏期内到过疫区者,初期症状有发热、出血、肾脏损害等症状时应高度警惕,发生低血压休克时就地抢救。
近年来,由于对该病认识的不断提高,治疗措施的不断改进,抓好“三早一就”,本病的病死率已普遍下降,绝大多数的病人(95%)均可治愈出院,病后无明显后遗症,可完全恢复健康。极个别病人由于病情重,治疗不及时,严重者导致死亡。多年来的经验证明,抓好“三早一就”(早诊断,早休息,早治疗)是本病治疗的关键,把好四关(休克、肾衰、出血、感染)亦是治疗本病的重要环节。坚持早期定度有助于发现危重患者;采用多种方法监测病情,进行预防性治疗、防止致死性并发症的出现,降低病死率,提高治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