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武警总医院急救中心主任教你防灾避险

2012年11月07日17:04  新浪健康  微博

  时间:2012年11月4日(上午)

  题目:中华医学会健康大讲堂

  主持人:

  首先对今天来参加讲座的来宾表示谢意,无论是主办者、讲者都感觉到光有健康的知识是不够的,一定要有坚强的毅力,今天来参加我们活动的一定有坚强的革命毅力,有这样的坚强毅力再加上丰富的知识,一定长命百岁。我们就正式开始,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记者、各位听众朋友们,在这样一个大雪纷飞的第一个雪天,欢迎大家到来。大家身体好!首先欢迎大家来到中华医学会健康大讲堂活动现场,我是中华医学会秘书长刘燕飞,非常高兴主持今天的活动。

  中华医学会健康大讲堂是由中华医学会、中国健康教育中心、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共同主办,由阿斯利康中国特别支持的一项公益性活动。今年是大讲堂开办第五年,全年活动主题是提高健康素养,自主管理健康,前三讲已于4月15日、7月8日、8月31日举办,分别由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武留信研究员主讲了提高健康素养、主动预防慢病,北京体育大学王正珍教授主讲了上医治未病、运动是良医生北京宣武医院凌峰教授讲的抗击脑血管病。为提高大家的满意度,我们进行了问卷调查,随请柬提前发给大家。能完整回答问题的听众,我们赠送一本大讲堂科普新书《从农田到餐桌:食品安全的真相与误区》没有在讲座前交答卷的听众也不要着急,安心听奖,讲座结束后再去交,忘记把听卷带来的听众也不要遗憾,因为我们还要据办,希望以后参加大讲堂的时候记得。

  《从农田到餐桌:食品安全的真相与误区》是由北京科技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是在去年中华医学会健康大讲堂食品安全问题解析的基础上,由中国CDC陈君实院士,中国农业大学罗云波教授及其研究生经过审慎的思考和整理写成的,为了提高公众提高科学精神,使大家在面临食品安全问题的时候,能够理性面对。

  今天是第四讲,主讲者是中国武警总医院急救中心主任王立祥教授,主题是防灾避险,经营平安。王立祥教授从事急危重病医学专业岗位将近30年,虽然他看起来很年轻像是只有三十几岁,可是已从事急救工作30年了,他是全国著名的医学专家,擅长疑难急危重病诊治,尤其是心肺脑复苏领域为专长,他领导的团队参加了伊朗、印尼、巴基斯坦及汶川地震的救援,灾难医学分会常委兼秘书长,中华医学会科学普及分会常委兼秘书长,中国红十字会救护指导专家多次深入基层进行急救知识的宣传和普及,应邀为多家电台、电视台进行科普讲座百余次。他所撰写的《王立祥话“万一”》被评为中华医学会优秀科普作品。下面我们隆重的欢迎王立祥教授上台讲演。

  王立祥:

  谢谢雁飞秘书长隆重的介绍,谢谢参加这个大讲堂的同志们。今天特别有意义,尤其今天我讲这样一个主题,我觉得意义更大。因为今天正好是雨雪天气,今天能够来到这里的,确实是很不容易的。没有来到的,也是防灾避险很重要的人群。今天的天气下老年人确实不宜出行。这些年我们进行了统计,在恶劣天气尤其是雨雪交加的时候,我们急诊室老年人股骨、胫骨骨折特别多,我们考虑到外界因素是一方面,还有一个因素是人的身体的新陈代谢、钙流失、骨质疏松。这部分老年人大腿肌肉比较单薄,是萎缩的。所以我们开展了锻炼大腿肌肉的活动,效果很好。钢筋要靠水泥固定,把肌肉丰厚起来,这样就有力度了,能够抵御外界受力,不容易发生骨折。借这个天气做一个开场白,和今天学会主办的大讲堂是息息相关的。今天我跟大家交流的题目主要是防灾避险,经营平安。因为我是一名急诊科的大夫,这些年来,我在急诊的一线接诊了很多病患,也接触了很多案例。今天从医生的角度跟各位进行交流。我们交流日常生活当中的吃喝拉撒行和大家一起发掘一些“万一”事件。我来和大家进行共同讨论,这些事件的背后有哪些元凶,这些元凶我们挖出来以后,怎么样进行规避。这就是防灾避险,化解危机,目的是想送给大家一把打开平安之门的金钥匙。

  大家知道在急救、急诊工作中其实有很多急症,并不是像我们想象得那么复杂、艰难,而是在日常生活中,在最常见的吃喝拉撒睡行中出现的。我们想这里肯定是有一些因素,肯定有一些应对的措施,把这些疾患甚至灾难减少到最低的程度。今天我主要从七个字当中和大家警示万一、应对万一,以防万一。

  吃出的万一篇里,我主要有四个小题目和大家进行交流。第一一粒花生米,第二一片抗生素,第三一串甜荔枝,第四一顿节日餐。一粒花生米是我经历的一个真实案例。几年前我们抢救了一个四岁半的小男孩,刚上幼儿园,当天和一个女孩儿因为玩具进行争夺,这时候男孩儿就哭,一位刚毕业的幼师就拿了一把小花生米哄男孩儿。她倒是出于好意,但孩子拿到花生米后,一边抽泣,一边把花生米放到嘴里,花生米就没有按正常渠道走。花生米误入气道,堵塞气管,引发窒息,这个事件发生的时候这位幼师不懂如何救治,不知如何启动相应的应急方案,所以就耽误了一点时间。幼儿园园长来了以后,也不知道怎么做,孩子当时已经憋得青紫,呼吸奄奄一息。最后有人在旁边提议打120,120赶到需要时间,尤其是遇到恶劣天气和交通阻塞,时间一分一秒的在过去,送到急诊室的时候,孩子的心跳、呼吸已经停了。我们马上进行气管切开、呼吸支持、心肺复苏一系列的动作,但回天乏术。这个孩子就这样离去了。经治的医生、抢救的大夫和二线要向家属宣布这样一个噩耗时,大夫们说主任,我们不忍心去说,您去说吧。这个小男孩四岁半,长得非常可爱。我当时从大门向外看的时候,家里人老少三代跪了一地,可能他们是在祈祷上苍保佑孩子,但一切无济于事,几次我想开门跟家里讲,但我们还是再延长了抢救时间。从那个时候开始,我就感觉到要做一点常识性的急救知识的普及工作。因为在事发现场,专业人员不可能随时随地在你身旁,而且赶到现场需要一段时间,所以受害人自己或者现场的第一目击者,你身边的人,就是最好的能够解救你的人。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遇到这样和那样的一些问题。比如说就这么一粒花生米就足以夺去人的性命。前几天我在小学讲课的时候,把这个案例给小学生们讲了。我说一粒花生米等于一颗子弹,大家同不同意?没有一个说同意的。当我把这个案例和小朋友们交流了以后,大家才觉得它的危险不亚于一颗子弹。遇到异物窒息我们确实要学会最基本的急救知识——哈姆雷克法。这是上世纪70年代一位美国医生发明的,他是急诊室的医生,经常遇到异物窒息的案例,所以研究发现压肚子可以。腹腔和胸腔之间有横膈膜,压肚子,提高腹部压力,横膈膜向上挤压,从而挤压胸腔。据统计这是救人最多的医生,这个简单的方法救了数以万计的人,因为好学好用。比如救小孩儿,头部低垂,拍孩子的背部,可以把异物排出来,成人的话,你可以在他的背后,环抱住他的腹部,用力向上顶。如果是自己一个人,可以在椅背上自己顶一下腹部,如果病人已经昏迷,可以把昏迷者放平,由其他人压腹部,排出异物。老年人由于年龄和器官的衰退,咀嚼无力和脑血管疾患,吃东西的时候很容易进到气道。我们前几年就接到一例老人因为吃豆腐吸入气道,导致心脏、呼吸骤停。

  所以要学会基本的急救措施,由一粒花生米可以想到很多案例。高速公路上车速很快,一个小女孩儿含着糖块坐在车上,正好前面有一个小猫从车前跳过去,急刹车的同时,孩子一叫把糖块吸进了气道。她的父母都受过高等教育,但在这方面没留心,所以眼睁睁看着孩子缺氧、窒息、心跳、呼吸骤停,从高速路到急救单元的时候一切都无济于事了。关于一粒花生米,关于异物窒息所产生的悲剧每天不断上演,所以我们应该警醒,学一些基本的技能,可以自救还可以施救他人。压一下肚子多么简单的方法,对己对人都是非常重要的。

  吃出的万一之二,关于一片抗生素。现在抗生素的应用广泛在医院、街头巷尾都能买到,随着文化素养的提高,人们对医疗常识的掌握,很多人都不一定到医院去,自己就知道给自己下什么药,开什么方。但这里暗藏杀机,比如我们在服用最常见的头孢类抗生素时就不能喝酒。如果你喝酒了,抗生素和酒的相应成分就要结合。酒精是乙醇,到体内会变成乙醛,乙醛是有毒的,一定要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才能排出去,可是你吃了抗生素又喝酒,在这个环节只有一部分转换为水和二氧化碳,另一部分乙醛就会在体内毒害器官,乃至影响系统,可以导致心脑肾乃至于全身中毒性的反映,医学上叫做戒酒硫样反应。这样的案例越来越多。我大学的一位同学,早年毕业后经商下海,感冒后吃了药去赴酒局,出现了戒酒硫样反应,差点没命,幸好抢救及时。头孢和酒都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我们要注意到什么和什么不能一起吃。还有一些酒是人们不注意的,比如酒心巧克力,吃头孢类抗生素,吃上酒心巧克力也可能产生毒副反应,藿香正气水含有酒精的成分,还有酒精擦浴。我们就遇到一个小男孩发烧了,扁桃腺发炎,母亲拿酒精给孩子擦浴,就出现了戒酒硫样反应,因为孩子吃了头孢。这样鲜活的案例,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在急诊室,每天或者隔一段时间就会出现。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对疾病谱的认识,也在不断的扩展。一片抗生素,和其他的一些因素叠加放在一起就会导致严重毒副反应的发生,这种严重毒副反应的发生,有时候是因为我们还忽略抗生素以外的一些因素。所以不是说任何人都可以随意去吃一片抗生素的。今年世界卫生组织和我们国家对抗生素的应用都拉响了黄色警报。所以不能滥用、泛用抗生素,使用抗生素的时候一定要仔细阅读说明书,要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使用。你一定要想到抗生素以外的因素,这些因素叠加的时候,会产生什么样的反应,这是我们最基本的常识。如果没有注意到,生与死只在一瞬间,别小看了小小一片药。

  吃出的万一之三,一串甜荔枝。现在的水果特别丰盛,有时候我们对水果的认知有所欠缺,急诊大夫对这些水果也有新的认识。我们接诊过昏迷案例,血糖低,但没有既往病史,只是在发病前吃了大量的甜荔枝。荔枝进入到体内,一部分人敏感,它使我们的胰岛素分泌增加。大家知道胰腺分泌胰岛素,胰岛素是降血糖的,短时内吃了大量的荔枝,刺激了胰腺分泌胰岛素,胰岛素使血糖急剧下降,从而导致昏迷。原来甜荔枝还可以导致低血糖。孩子容易发生这种情况,还有一部分是遗传因素,除了我刚刚讲到的一些因素,还有人是高敏因素。孕妇如果多吃了荔枝,发生这样低血糖昏迷的几率更高。如果你本身是糖尿病病人,你要打胰岛素的,胰岛素进入身体会降血糖,再吃上甜荔枝,会雪上加霜。很多人肾功能衰竭,要进行血液净化,所以肝肾功能不好的人吃荔枝,真要当心低血糖昏迷。“吃”出的万一是方方面面,有时候是想象不到的,因为有时候不能按我们的方式和思路走。本来是高糖的东西,怎么变成低糖呢?这就是人体的奥妙,人体是一个巨大的化工厂,人从遗传到现实的环境,以及体内发生的一系列的变化,所以医学永远是处在不断摸索和探索中。我们在吃的问题上,确实应该拉响警钟,不可以掉以轻心。

  吃出的万一之四,一顿节日餐。大家都知道暴饮暴食不好,有一位首长凌晨来抢救,因为他那天情绪很好,食欲很好,吃得很多,晚上感觉肚子胀得不行,所以练气功拍肚子,最后肠梗阻了,气液平面出现了,肠子不动了,你吃的这些东西排不出去,就会导致疼痛、胀、呕吐、不能排气,最后导致水电紊乱,导致生命流逝。到了我们这儿,发现他肚皮的皮肤都是瘀紫的,这是由于过度的拍打。肠上有血管、神经,过度的拍打会使血管、神经变得麻木,运行阻碍。适度的按摩肚子,加速胃肠蠕动是可以的,但如果过度了,就会出现这样的险情。所以我们说拍肚子也拍出肠梗阻。把这样的文章发在健康报、医学报的时候,也收到了很多反馈。吃多了再施加一些因素,万一就出现了。

  “喝”出的万一

  酒后姿势危生命,久服汤药诱心衰,过量可乐致瘫痪、豪饮冰啤伤心肠

  酒后姿势危生命。上周一位四十多岁的亿万富翁送到急诊室的时候已经昏迷,后来转而心跳、呼吸骤停。他的妻子说,头一天晚上他喝酒了,酒后扶到床上就睡了,第二天早上叫不醒,送到医院后心跳呼吸骤停了。这些年来,我们对酒后出现的危急的征象做了一点统计,酒本身量是一个问题,但除了酒的量的问题发生质变以后,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我们进行了回顾性的调查,进行了一些分析了研究,发现有这么三种体位是导致酒后出现危症一个重要的因素。喝酒以后,会有呕吐的情况,而且人神志不太清楚,仰卧位使得呕吐物回到气管,窒息昏迷,心脏、呼吸骤停,所以仰卧位的姿势非常要命。还有一种姿势是俯卧位,现在的枕头都是非常松软,躺下以后口鼻堵住,家人把皮鞋一扒走了,越睡越沉,口鼻被挡住,氧气不足,第二天早上人就不行了。我们经常看到公共场所一些人喝醉了,就放到沙发上坐着,人的头自然的吹下来,堵住气道。而且采取坐位,血要打到头上会困难,所以有体位性的高血压,几种因素导致了险情的发生。我们说这三种体位都可能导致人致命。我们很喜爱的小品演员高秀敏当时就是这种情况,仰卧着睡,后来发现旁边有呕吐物,窒息可能是重要的原因。亲朋好友把酒言欢,我们掌握一点量,有时候会喝倒,除了个人有意识,家人也要有意识。不能随便让醉酒人一躺,就不管了。要用侧卧位,这样就不会发生气道堵塞。另外要注意侧位的时候,一定要给后背加一点枕头或者阻挡物,避免醉酒者自己翻成仰躺位。而且要隔一会儿看看,当他完全清醒过来的时候,就放心了。侧卧是安全的体位,如果这种体位把握好了,全国酒后致死的人会大大减少。如果我们不知道这些基本的知识,所以导致生命的流失。我们说姿势决定命运,是有一定道理的。

  久服汤药诱心衰。中医中药在中华民族抗病繁衍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其地位是不可取代的。但我们吃中药的时候特别是喝汤药,你又是慢性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喝汤药就要小心了。这是我们的一个医生给我提供的案例,有一个老太太用药调养身体,过一段时间心衰了,来医院急诊,我们采取了强心、利尿、扩血管,好了回去了,隔几天又来了。第三次来的时候,我们的大夫除了书本上导致心衰的原因之外,不断询问老太太,老太太说回去喝汤药。熬一大碗喝下去。我们知道心脏通过收缩把血液打到全身,再通过舒张把血液拿回来,就像一个泵一样。你在泵的基础不太好的时间,让过多的水分进入血管,给心脏增加了负担,心脏不干活了,你就出麻烦了,呼吸困难、甚至咳粉红色泡沫痰、脚肿。我们说喝汤药也会导致心力衰竭,有时候谁也没有想到。药本身是治疗疾病的,最后因为不适量,导致了麻烦。有的心衰病人,只喝几十毫升的水,就出现心衰症状。我们的心脏是很坚强的,很有承受能力,但是在一定时候也挺脆弱的,我们应该呵护它,要想到有些时候要了解一些最基本的常识性的东西。所以心力衰竭的时候,对这类患者要限盐、限水,就是减轻心脏负担。可是你一下子喝这么多,又是长期的喝,是增加心脏负担,久而久之心脏就罢工了。现实生活中那位护士,为什么调输液滴数呢?我们看到一些输液的老年人着急,调快。比如护士调到每分钟16-20滴,你一下子滴50滴,最后出现心衰了。其实不是药品本身导致的,而是因为这样的输液滴数太快了,很短的时间内加重了心脏负担,导致心衰。喝水一定要注意量。

  过量可乐致瘫痪

  现在的饮料五花八门,已经到了无所不及的地步了,在这种情况下,可乐发生的一些危机频频报道。因为可乐有那么多的害处,但可乐确实又是很常用的饮料,孩子们特别喜欢喝。汶川地震的时候,那个可乐男孩儿,一挖出来就要可乐,在如此危难的时候还在想可乐,但有时候可乐真不可乐。我们遇到孩子的麻痹症状,后来发现是过量喝可乐,导致体内电解质紊乱。人体有那么多的水,还有一些微量元素,其中钾离子非常重要,可以维持包括心脏跳动在内的人体的活动。过量喝可乐,导致水电解质失衡,出现低钾麻痹。在日常生活中,有些东西我们习以为常,但是确实在不经意间可能就夺去我们的生命。下面这些水果中都富含钾离子,我们适度补充一下规避低钾麻痹。

  豪饮冰啤伤心肠。年轻人大热天,喜欢喝冰啤。但过冷的东西进入胃肠,胃肠毗邻心脏等脏器,温差过大,导致冠状动脉痉挛,血管一痉挛,不能过血了,心肌梗死就发生了。就是因为喝了冰啤就出现了这样的情况,急诊室也常能看到肠套叠的情况,人很坚强,但有时候也很脆弱,不能掉以轻心。心肌梗死发生了以后怎么办?含硝酸甘油片,侯耀文是心肌梗死过世的,那几天医药部门统计,全国的硝酸甘油片都脱销了,我也感觉到明星效应也可以应用于医学领域,尤其是进行医学普及的时候,效果非常好。大家知道中成药中速效救心丸、复方单参滴丸、硝酸甘油的效果是非常好的。

  “排”出的万一,便出心脏猝死,泻出胡言乱语,尿出意识丧失,憋出心慌心悸

  便出心脏猝死。这话说得不文雅,但就在生活当中。作为急诊大夫,就是要在日常生活中发现万一,找出元凶,然后进行规避。便出的心脏猝死占比相当高,马季就是解大便的时候出现心肌梗死,我们说解大便的时候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严重的并发症呢?第一我们在排便的时候,腹内压的增高对心脏的增重,血压还要高。我们都做过这个实验,在模拟排便的时候,血压蹭蹭向上提高。一方面心脏负担很高,心率很快,心脏有负担。这些因素都足以促成险情的发生、悲剧的产生。所以我们有时候说马桶上的悲剧不断上演。排便如果顺畅还好,但中老年人或者有疾患者,大便不顺畅,现在粗纤维吃得少,便秘时解大便的时候压力更大,血压会升得更高,这一切都可能导致心肌梗死。另外很多人有晨起排便的习惯,有一位老者早晨排便,后来发生了肺栓塞。睡了一晚上,下肢血液是淤滞的,下肢形成了血栓,随着你的活动到了肺部,一下子栓塞掉了。这些都可能导致心脏猝死。不要给心脏增加太多的负担,多吃高纤维蔬菜,而且有些人喜欢在卫生间吸烟,不见阳光,空气不流通,不断复吸烟雾,烟碱导致冠状动脉痉挛。我见过一个三十几岁的老板,他有高血压病,就是在厕所抽了两包烟,最后心肌梗死。有些人脑出血或者昏迷了,有心血管疾患的时候,高血压病要吃药,或者有冠心病、心绞痛要吃药,而排便前没有吃药,这是不对的。头天晚上吃的药物睡了十几个小时,到第二天早晨,药物已经到了谷值,没什么作用了,应该赶紧把下一阶段的药快吃上。但很多人忽略了这个顺序,先排便了,正好药物没起作用,再一用力,可能心脏出问题。血压高的时候,没有用药,一用力排便,血管不爆那是万幸。这种常识性错误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见。马桶上的危险不要小视,作为急诊大夫,我们也在把触觉深入急症发生的原因,不仅仅在书本上找答案,而是生活内外寻找规律性的东西。一些患心血管疾病的老人,在排便前喝上水、吃上药,可能就规避了一些危险。

  泻出胡言乱语。这是一个真实案例,患者是被家属强制带来医院的,家属说这人精神病,医生很年轻,做检查的时候说我们没有精神科医院,到安定医院看吧。临走前查了一下血生化,钠特别低,钠低无非是舍入不足或排出过多,现在的人一般都不会缺盐,最后一问,病人这几天一直腹泻,纳差,排出多,导致低钠脱水。钠离子一低人就会出现精神障碍。如果我们不知道前面的病程,以为是精神病患者,就送到安贞医院治疗了。因为病理情形,因为水电解质失衡,低钠导致的精神障碍患者送到安定,对这个患者是什么样的影响?有时候要有这样的常识,有些人说点胡话,要分析一下他是不是缺钠、低钾,水电解质失衡了?我们觉得这确实是关系到一个人安危的重要生死常识。血浆、唾液、胰液、肠液含有的电解质都有一定的比例,不断呕吐、腹泻钠离子就会丢失,丢失过多就会产生一系列的状况,包括精神障碍。

  尿出意识丧失,尿出来,血容量一下子下来,血压一下子降低,人可能倒下了,也可以归结为排尿综合征。现在这些综合征越来越多,也可能是工作的压力,快节奏,人们在积累时间,争取实现,把一些常识性的东西都忽略了。因为我们太注重快餐文化,所以有时候不太在意这些东西。排尿的时候,出现排尿综合症。因为迅速的腹内压增高又快速降低,血管扩张,相对的血容量不足,导致血压快速下降,人就栽倒了。当然排尿综合征还有一些个体化的因素,比如这个人是特异性的体质,我们说也有一些这样的因素。但这方面我们要进行规避,比如现在中老年人可以在卫生间中加个扶手,有了这个扶手,有时候可以避免体位性低血压,栽倒的时候降低高度,有些老年人在淋浴的时候排尿,淋浴时体温升高,血管扩张,一排尿血压下降得快,就可能晕倒。现在有一些倒地报警装置,如果老年人有了这样的装置,会避免很多危险的情景。

  憋出的心慌心悸,憋尿有时候是迫不得已,在高速公路或者堵车时有过这样的经验,实在找不到厕所,一憋尿大脑会兴奋,尤其是交感神经。交感神经一兴奋,会出现各种失常,包括心率失常。我们在急诊也见过憋出的心率失常,怎么办呢?真要采取一些相应的策略。建议在车里带上尿不湿,尤其是长途旅行者。第二通过手机软件寻找洗手间。有时候嫌外边的坐便脏,就憋着,其实完全可以带上坐便马桶卫生套。

  “睡”出的万一,鼾声堵气似杀手、过度镇静抑呼吸,手置胸前惹梦魇,垫高双脚引伤心。

  人大部分时间都睡在床上,如果不去思考在床上发生的万一,就太不应该。我们有一位首长要做胃肠镜,安排到干部病房休息一下,做一些准备,第二天做胃肠镜。第二天首长的心跳、呼吸停了。我们进行病理讨论、案例分析。首长个不高,体态肥胖,颈部比较短。我问首长夫人,首长以往睡觉好吗?她说太好了,睡觉跟打雷一样,我们都得隔得远远的,把门关好。我们发现原来是呼吸睡眠暂停综合征,有些人打鼾,经常发生呼吸暂停,对冠心病患者或者慢性疾患者,这么长时间不呼吸,缺氧,可能导致心率失常,尤其是心脏骤停。最终归因于呼吸睡眠综合征导致的呼吸骤停。在睡眠中就睡过去的案例逐年增多,呼吸睡眠综合征不得不引起重视。我们接诊的这类患者基本都是第二天早上被送来的,一问都有呼吸睡眠综合症。像肥胖患者,要减肥了,否则呼吸睡眠综合征就要找到你了,我们也要想办法,下颚抬升呼吸可以通畅,类似抬升下颚的产品已经很多了。还有一些患者是切掉一部分组织,保持气道畅通,或者可以使用家用呼吸机。

  过度镇静抑呼吸。天气冷了,很多老人睡觉不好,儿女非常孝顺给吃一点安定,第二天早晨老人就醒不过来了。有一部分慢支、肺气肿、肺心病的患者,再用安定以后,抑制呼吸,再加上老人有一点炎症、痰液,在这种情况下相辅相成,不亚于勒了脖子,导致大脑缺氧,最后离去。我们是好心,但不能轻易用药,有时候儿女们不知道一小片安定就可以让老人离去。所以我们一定要有所警觉,刚刚我谈到抗生素的问题,现在我谈到镇静剂的问题,老年人要慎用催眠药,他的肝肾功能的衰竭,有些药是肝代谢,肾排泻。因为人体有自然规律,这些药会影响代谢,别人吃两片可能没问题,老人吃半片就可能有问题。另外如果喝了酒又吃镇静剂,可能是雪上加霜。有人喝了酒很兴奋,吃点镇静剂好好睡一觉,这一觉可能你就睡不醒了。用了降压剂,再吃镇静剂,也可能有叠加的降压作用,引起低血压导致昏迷。

  手置胸前惹梦魇。我看一些人把手放在胸前睡,甚至还要抱个东西在胸前。这样非常危险,有时候就会产生恶梦。你这样压着心脏有负担,缺血缺氧,在这种情况下就会产生各式各样的心率失常,其中有一种恶性心率失常,就是心室纤颤。睡了一觉,第二天早上发现人没有了,以往没有征象,可能就是这样的生活习惯导致的。一直这样睡,一百天没事,就在这天晚上出现了。所以我们说人体是一个迷,人体产生的情形我们是在永远探索中。有些人的离去让我们感到莫名其妙,但一定是有原因的,这种原因不是单方面的,是很多原因的符合和叠加。我们说危机时刻,刚出现心脏骤停的时候,人在心脏骤停的几十秒钟觉得自己不行了,建议咳一下。夜里你不断咳嗽给家里人有警示。而且咳嗽相当于给心脏按摩,而且可以升高血压。所以危急时刻不得不咳。1039的主播王佳一有次打电话问我,出租司机为什么猝死那么高?自己在荒郊野外发生险情怎么自救?我就告诉他有一个简单的自救方式就是咳嗽。人觉得不行的时候,前几十秒脑子里还有一点感觉的时候赶紧咳嗽,当然不能一味咳嗽下去,该报警还要报警。这个老太太就是在老伴儿发生心脏骤停的时候,扣击心脏,还有除颤的电子仪器,这些东西我们了解一下,关键时刻就可以派上用场。人的精神因素有时候会调动体内的神经系统,有交感和副交感神经,尤其交感神经一兴奋,很多情况就不了了之了,所以要有好的睡眠姿势和好的生活方式,面对可能发生的危机,不至于束手无策。

  垫高双脚引伤心。现在人们习惯高枕无忧,但现在人们也流行睡觉时把脚垫高。有些人是长途疲劳,有些人是慢性心脏疾患,把脚抬高睡觉,一次可能没事,久而久之或者突然出现一个叠加因素就出现心功能不全了。双脚抬高以后把人就倒立起来了。下肢500毫升血液一下子就会来,回来以后就到心脏,每次都给心脏增加那么多的负担,如果你是运动员的心脏可能需要的时间长一点,如果你的心脏本身就退化了,你不断让血液哗啦哗啦的回冲心脏,增加心脏的负担,你不出现心率衰竭,不出现心功能不全才怪了。睡觉的姿势很重要,千万不要别出心裁。脚抬高也不是不好,什么情形下可以抬高呢?汶川地震的时候,有一位老师活下来,他不吃不喝,但体内还一息尚存,心脏还在跳,血管还有点血。他说我听医生讲,把脚抬高,让肢体的血液回流到心脏,满足心脑重要器官的灌注,使我可以多活几天。这样他还清醒,可以呼救。头部损伤时,要把脑袋抬起来。颅骨裂了,脑脊液出来了,有些人说赶紧把头低下去,别让这些液流出来,把流出来的东西,又流回去了,污染了脑腔,造成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人是必死无疑。腹部创伤,采用半卧姿势,血压低的时候,抬高双脚,也可以起到作用。根据不同的情况,各种各样的体位有一定的科学依据,了解这些知识,做点物理学的变化就可以应急。有时候到医院抢救来不及,就要进行应急方法的施展,采取了急救措施就是不一样。

  我最近带着研究生做实验,液路没有建立起来,病人已经休克了,血压非常低,怎么办?就是压脐上面一点的腹主动脉,一压血压就提高了,灌注也上来了,通过不断摸索,再和百姓们和在座的各位交流。

  “动”出的万一

  冬季凌晨去扫雪,狭小空间去旅行,俯卧撑时去示能,立位服药去步行。

  冬季凌晨去扫雪。这是一个老话题,在医学上定为死亡三联征,今天特别有意义,雨雪交加,温度降低。这样寒冷的天气,尤其是有心血管疾患的老年人,不要过早到外面运动,包括扫雪。不是说老年人什么都不做,而是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量力而行。为什么定为三联征呢?大家知道在一个满天飞雪的寒冷气侯中,迎面而来的寒冷刺激对肌体影响很大,循环系统包括血管会痉挛,血管痉挛就导致了相应供血的不足,供血不足会导致器官缺血缺氧坏死,就会产生一系列的危急征象。第二过早的起来活动,在这样的气侯下,很可能形成血栓栓塞,一活动栓子脱落,容易出现肺栓塞,这都是致命性的。所以我们说冬季凌晨去扫雪是死亡三联征,有慢性心血管疾患的老年人一定要注意。我们要注意保暖,热胀冷缩。我们要适应外部环境,外部环境的变化会引起内部环境的变化,比如生物钟。我们一定要了解在哪个时限段内更好,哪个时限段内肌体、智力、情绪都会发生变化。德国科学家画出三条曲线,很有意义。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体力、智力、情绪都会变化。

  狭小空间去旅行。旅行已成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这次十一国庆期间我也出去了几天,很多时候让我想到了医学疾患。去旅行时坐飞机,尤其是经济舱,腿脚蜷曲,几个小时就可以形成血栓。美国运兵时,空间很小,可能发生血栓,美国医生也有报道。我今天几次提到肺栓塞的问题,因为它确实是猝死当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前不久,中铁建一个副总在国外出差回来,下塌到宾馆,让秘书把资料送到房间时,人已经死亡了。最后解剖发现是肺栓塞,即使坐公务舱、头等舱的首长也会出现肺栓塞的情况。这种情形我们不得不去重视,尤其自驾游的时候,这种情况都可能发生。在这种情况下要适时补充一点离子水,稀释血液,避免血液粘稠,在一定的空间活动活动筋骨,舒展一下筋体。可以使用促进下肢循环的器具,图上这个器具是我发明的,武警部队的战士岗位执勤,下肢静脉曲张发生率特别高。用这种多功能气动绑腿,加速血液循环,尤其可以对肺栓塞从前端进行切入。这些都可以规避狭小空间旅行的一些风险。

  俯卧撑时去示能。俯卧撑可能是大家最喜闻乐见的运动方式,台湾的马英九走到哪儿也是做俯卧撑。让我从急诊医学的角度去研究俯卧撑的契机是赵本山,赵本山说他到上海的时候,睡觉前都要做俯卧撑,做到第17个的时候做不动了,倒下了。看了这个报道后,我第二天让研究生在做俯卧撑前中后测量血压,又用了动态血压计测量,平时的血压正常,做俯卧撑尤其用劲的时候,血压可以升高30%。赵本山的脑子里有微小动脉瘤,一般人不会做CT,很多微小动脉瘤不碍事,但动脉瘤管壁薄,血压正常的时候没问题,一旦血压升高就出问题。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研究发现,很多脑卒中患者死亡前都有重力活动,不是举重就是做俯卧撑。后来我写了一篇文章“当心俯卧撑变成俯卧终”。那么做俯卧撑那么可怕吗?不是所有人都不可以做俯卧撑,而是一部分人,尤其是中老年人做俯卧撑的时候要当心。马英九这么做下去,到一定程度要注意血压的问题。而且老年人的血管在逐渐变细,血管壁在逐渐硬化,不知道什么时候就破了。所以生活中要注意,看起来很普遍的事就暗藏杀机。急救大夫的视野不局限在病症上,就是不断打开视野,扩展到和生活中息息相关的点,抓出来,由点成线,最后延成面,逐个告诉大家。像举重,有的运动员一下子就过去了,举重的时候,血压非常高,心跳得也非常快。前些年还有倒立疗法,有人说倒立特别好,使你的头发不白,脑子清晰,智商提高,很多人倒立。我让受试者倒立包括我自己倒立的时候,血压打到最高,都测不到数值。所以看似有道理的东西,深入研究一下发现暗藏杀机。这张模拟图就是微小动脉瘤,所以做体力运动的时候要留心。做俯卧撑,最后出了人命。赵本山抢救相对比较及时,恢复得还算比较好。可能其他的普通百姓,就不好说了。所以有时候要对常态化的运动方式发出警告,有一点提示。这是需要大家一起来做的工作。

  立位服药去步行。有一个老年人在颐和园散步,平时有心脏病,兜里随时带硝酸甘油,那天他觉得气闷,就按常态把硝酸甘油放在舌下,走了不到一百步倒下了,好在旁边的路人及时叫了急救,但有人就没那么幸运了。硝酸甘油是扩张血管的,服药时要卧位、半卧位。服用之后,血压会下降,而且站立时,肢体需要血,血管容量不足,几方面叠加人就倒下了,倒下之后人可能就起不来了。立位服药的情况还很普及,去年我给他们讲一些知识普及的时候,看到一位老人很自然的把药放到嘴里还运动着。有人说我一直这样没事,但就怕万一,人一辈子就怕赶上了。有些人远足登山,很累的时候突然停下来,临着悬崖看风景,但人在突然停下来的时候,血压降低,人眼前一黑,就栽下去了,并不是像报道中所说的自杀。有些老年人也是爬山的过程中心脏不舒服,停下来把硝酸甘油含上了,两者一叠加就晕倒栽下去了。有一些老者在楼体滚落下来,也是因为上楼梯不舒服,含了硝酸甘油,血压下降,结果滚落下来。这些东西每天都在发生着。

  “扶”出的万一,老人跌倒、家长送学、鼻衄止血,淹溺控水。

  老人跌倒,我说老人跌倒,要因时因地因伤因情帮扶。老人跌倒要扶,但如何扶?不仅要勇扶,还要智扶,要科学的去扶。这位老人出现心绞痛,这时候你千万别给她一下子扶起来,这时候一扶起来她很可能就会出现心肌梗死,甚至出现晕厥。一扶起来体位性的低血压,再加上心功能不行了,所以要把他放平。有的老人跌倒后脊椎错位了,有颈椎、腰椎的损伤,你扶着走几步,会造成二次损伤。脑卒中的时候,脑出血的时候,你千万别给扶起来,你如果把老人一扶,出血、昏迷都会加重。这时候最稳妥的是平躺,如果要进行托运,要进行躯体平移位,保护好颈和腰。老人跌倒有很多案例,因为时间关系我不可能一一去讲,大家可以看看我写的关于老人跌倒扶与不扶的文章,有很多环节和细节。

  家长送学。考虑到老,一定要顾及到小,这样社会才能和谐发展。现在送孩子上学已成为常态化,骑三轮车上学很常见,好多年前老太太骑着三轮车,孙女坐在车后,孙女比较爱美,围了一个长纱巾,老太太骑着骑着骑不动了,孙女的纱巾搅在车轮里,勒住脖子。老太太回头一看,孙女已经出现紫绀。由于血压高,老太太一下子晕倒了。好在旁边有一个卖水果的小商贩,拿着水果刀把勒孩子的纱巾一层层剥开,过了路口送到我们的急诊室。抢救非常及时,虽然心跳、呼吸停了,但我们来了之后马上插管进行心肺复苏,又到高压氧仓,那孩子恢复得不错。去年电视台想做节目,我给回绝了,我说孩子在这种情况下,已经有伤害,没有必要为做节目让孩子再重复过去的情景,对孩子的发展不利。但这个故事,大家引以为戒。北京一个小学,孩子在擦玻璃,一下子被系着的红领巾勒窒息,导致死亡。农村孩子上学掏鸟蛋,从树枝上掉下来,被红领巾勒住,导致窒息。这些事大家要注意,尤其是家长,我再跟他们谈红领巾的问题,原来我们也讲红领巾是烈士用鲜血染红的,是五星红旗的一角,这些是有道理的,但系红领巾的方式需要改变了,所以我给他们发明了小东西,是搭口式的。现在红领巾的系法从后面一拉就是死扣,我说共青团应该推广搭扣式的红领巾,又保持了红领巾的庄严性,又保障了孩子们的安全。安全对我们的孩子来讲更重要。类似的情形为什么在不断发生呢?当然需要全社会去努力,不但要进行普及,还要从事物本身,从原点上改变。

  鼻衄止血。每次说到这个题目的时候,我都非常沉重,一个小男孩儿鼻子出血,家里的姥姥用传统的方法,说把头仰起来拍冷水,孩子很娇惯,因为害怕就不断的哭,结果气道堵塞,送到我们那儿抢救时,孩子已经奄奄一息了。一条生命就这样流失了。这种错误的方法还在祖祖辈辈的传下来,所以急诊大夫不仅要救治病患,还要战线前移,移到家庭。这种问题我前几年就在电视台讲过了,但很多家长都做不到。如果鼻衄出血,可以捏着脖子低着头,或者到医院进行填塞。我的小女儿流鼻血,我拿药棉给堵上了,一边堵上,另一边出血,我又拿药棉给堵住了,她说喘气不舒服,我用吸管剪短缠上表面塞到鼻子里,一方面压迫血管止血,一方面不影响呼吸,这种方式都可以,但一定要科学。现在的孩子骄气,有些方式方法要改,一定要下大力气把民族的素养,包括急救的素养提高。去年北京台要我去做一个节目,《神医喜来乐》里演了一个片断,神医拿一根大葱在患者耳朵里捣鼓一下,人就活了。我说这个女子没有心脏呼吸骤停,因为勒的时候,没有心跳骤停,内耳神经末梢非常丰厚,一刺激就促醒。我说如果呼吸心跳停了,必须做胸外按压。古老的方法要填充新的正确的分析,同时也要改变一些错误的传统方法。传统的一些东西不能一概而论,

  淹溺控水。水火不留情,所以我把这个放在最后讲。对淹溺的抢救还有一些误区,所以帮扶的时候产生了一些悲惨的故事。前些年我在电视上看到一个画面,一个花季少女溺水,这位美女记者,一边报道一边抢救,但他们把孩子的脚抬起来,倒挂着控水,我当时急得不得了,心说完了,这种解救方法是雪上加霜。溺水的时候不是肚子里灌水,而是喉头痉挛窒息缺氧导致的心脏、呼吸骤停。所以不断控水的过程中就耽误了抢救的时间,这是非常要命的。南方一些孩子溺水后,放到水牛背上控水。心脏骤停的救援时间就是四到六分钟,这时候如果不进行有效的心肺复苏术,人就过去了。溺水的时候一定要开放气道,下巴抬起来,舌根不后坠,捏住鼻子,包住受救者的嘴,吹气。另外按压胸部,在两乳头之间,快速按压。照片上是毕淑敏,这是我给一些人做心肺复苏普及的课,毕淑敏是医生出生,做得还是很到位的。

  抗震救灾的过程中我和白岩松做现场沟通,岩松也提到了掌握自救的措施,要记住日常生活中的常识性的东西,关乎到我们的生命,关乎我们的安全,所以白岩松写了王立祥兄、平安他人,平静自己。在这里我也送给在座的各位。

  所以我今天的结语是归于一万,告别万一。谢谢各位。

  主持人:

  吃、喝、睡、行、排,都是我们生活中正常的生理现象,因为每个人的身体状况不一样,可能会出现一些情况,我们了解、掌握这些情况,根据每个人身体状况的不同,防范万一,对我们的身体健康是非常重要的。

  今天的讲座活动就到这里。

分享到:

猜你喜欢

换一换
意见反馈 电话:010-82612286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