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访谈:解读步行日 健康走起来(2)

2013年03月11日11:24  新浪健康  微博

  胡扬::比如有一位科学家调查了80个老百姓,看他每周的步行步数和身体形态、体质、身体成分、血脂的关系。就发现每周步行14公里以上的人,比每周步行4公里以下的人,心血管的患病率要低40%。有这么一个实验结果。还有一个研究调查,1万多人,看他们步行的步数和健康的关系,也发现每天步行1万步以上的人,他的身体形态、体质各方面都非常好。4000步以下的人,有很多人有慢病、高血脂、高血糖等等。得了慢病以后,也有很多研究表明,虽然得了慢病,但是通过加强运动以后,他的这些慢病症状也都消失了。社会上有一个非常好的例子:“暴走妈妈”,她为了救她的儿子,肝移植,每天走10公里还是多少。

  白岩松::感动中国的颁奖典礼上,我在采访完她之后就说了一句话,我还要提醒很多人,你要步行日的效果。

  孔灵芝::我们还推出了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我们简称121行动,第一个1就是日行一万步,吃动两平衡,健康一辈子。

  主持人王晓东::我知道这个行动。121,一起走。

  孔灵芝::同样基于这个理念。

  胡扬::从07年开始。

  孔灵芝::对。

  主持人王晓东::我正好想问孔局,听说您也会每天坚持步行。

  孔灵芝::我不是每天,但是我还是比较注意,但是我做得没有岩松好,我知道。

  主持人王晓东::部里相关开展了哪些活动?会定期开展吗?

  孔灵芝::全民健康行动我们是全国开展的,正好有一个最新的数字,截止到去年年底,全国已经有62%的区县都开展了这样的活动,恩当然开展活动的深度是不一样的,有的地方可能开展的深度和广度更好一点,但至少62%的区县都已经启动了这个活动。我们这个活动的理念,我们当时不仅仅希望它传播知识,因为我们一直认为现在百姓有很多机会得到很多的健康知识,但是如果只是有健康知识的积累,并没有技能,不懂得怎么去做,或者没有行动的欲望,不去行动,这种简单的健康知识的积累不会自然转变为健康的效果,他很懂,但是不会做,或者根本没有欲望做,这样不会转变为健康的效果。所以,知识和健康不划为等号。

  怎么能够让老百姓接受知识,又有技能,而且又有欲望做?我们那个行动的宗旨,一方面是提高技能,另一方面促进他行动。我们就设计了一些测量的工具,油壶、盐勺,都有一些工具。我们说日行一万步,至少要走两个小时,快的是一小时40分钟,让你每天拿出2个小时的时间很困难。我们提倡的理念是出行加日常生活,加步行,每天一万步。我们就把平时很多的日常生活都折成千步当量,比如说你要是墩地,大概墩10分钟,相当于1000步的当量。比如抱孩子、熨衣服,各种各样的日常生活都折成千步当量,大概几千个。如果你看一看我今天做的这些事情,大概折成三千步,而且白天比如上班的时候,公交车提前下来了,或者你在上班或者日常活动中也已经有一些,你再出去可能走半小时、40分钟就够了。类似这样的,我们给出了这样一些技术的方案,让老百姓可以比较容易选择。

  主持人王晓东::我觉得您这边也做了很多工作。

  孔灵芝::还很不够,还很不够。

  主持人王晓东::您刚才说健康的知识并不等于健康,更重要的是这条路要去行走,不断意识到这个问题。这个意识就是全民健康素养提高的过程。刚才我看白岩松老师偷偷从口袋里拿出一张卡。

  白岩松::对(出示公交一卡通),因为我突然想到应该换一个角度再去说步行这个东西。从生命最初来到这个世界上,最初会的这几项功能拿什么去衡量他在长大?哭和笑生来就会的,因为他是哭着来到这个世界。接下来吃是天然的,不会教就会,第一天就会吃奶。接下来的观测是会爬、会走了,这孩子会说话了,然后就进入到生命的正常状态中开始成长。走路原本是与生俱来最初学会的最本质的技能,人和动物的一个很重要的区别就是直立行走,这本身是我们的童子功。我们倡导“步行”绝不是说步行是适合每一个年龄、每一个人的最佳运动,而是最大公约数。比如我现在每周还在踢球,另外我现在尽可能的只要天气还不错,尽可能在跑步,走路是我常态的行为。但是为什么要提倡走路呢?

  第一,不受太多场合的限制,这个行动都可以做。你要踢球,你得找一帮哥们儿一起踢,一个人怎么弄?

  第二,请你注意一下我们三个人的鞋,我发现背后有一种悄悄的倡导已经改变了,我们今天出席正式场合,反而可能他们跟我一样穿得稍微正式一点,但也都不是一般皮鞋的底,都适合走路。因为我们会有心有灵犀,这算是我很正式的鞋了,也是可以走路的软底。

  第三,比如我现在在跑步,两会期间我在会议中心,每天都在跑步,但是我有这样一个准则,中重度雾霾就没法运动了。

  主持人王晓东::这个沙尘天您敢跑吗?

  白岩松::但是轻一点雾霾,我走路,因为走路还可以戴口罩,或者你呼吸的力度不会那么大。

  主持人王晓东::还算顺畅。

  白岩松::天气不错的话,我一般都在跑步。这也有一个天气的因素,在决定你。跑步你得换衣服,步行基本不用。

  主持人王晓东::要求最低。

  白岩松::嗯,走快点,出汗的程度不会像跑步。另外,步行可以分解到各个方面,不要理解步行就是为了健康,它是一个综合对社会节约的一种方式。我刚才拿出的是什么呢?我的地铁卡。在两会期间,我已经两次是坐地铁去开会的。我原本想的是,我都坐地铁住会、上会、开会。但是不巧给我分到北京会议中心,前不着村后不着店,我晚上还得赶回去直播,必须开车。另外,不开车守时,坐地铁更守时、更有效。我经常坐的是地铁,当我有时间的时候,我提前两站下车,就可以走这两站,因为你的时间是可控的。所以,当北京的交通是全世界地铁最棒的,没有一个能比得上北京的地铁,咱们批评中国批评惯了,都不知道咱还有什么优点了,起码在北京地铁方面,全世界没有一个城市超过北京,两块钱票价就放在这儿,而且现在密度在加大。如果更多人都能够坐地铁出行,我们的雾霾会少很多,责任不都是别人的,也是自己的。所以,步行日的设立是一个社会综合最后获得回报的过程,可不只是一个个体生命健康等等等等。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它是卫生部在抓的,但是替环保部、承建部、交通部都干了很多事(笑)。

  主持人王晓东::您刚才说得我都觉得有点沉重,首先我今天没有穿这种适合走路的鞋子,这是第一。第二,有的时候为了赶时间,也经常打车。觉得现在年轻人群体经常是这样做,赶时间打车,或者在车上能够稍微休息一会儿。现在很多疾病也是在慢慢高发,就说到慢病,慢病真的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也是从年轻到老都开始的过程。刚才白岩松老师说我们是哭着来的,我们真的希望我们能笑着走,而不是痛苦的离开(这个世界)。三位身上有没有高血压?

  孔灵芝::我有。

  主持人王晓东::血压不太正常?

  孔灵芝::其实我是有点家族遗传。

  主持人王晓东::那不赖您?

  孔灵芝::不,我觉得是这样子,刚才岩松说的是很有逻辑关系,我们希望我们不得病,我们晚得病,我们不得大病。

  白岩松::得小病,得了病不转成慢病。

  孔灵芝::其实通过预防,肯定可以推迟发病。比如咱们国家80年代的时候有一个非常有名的研究,在大庆做的。把一些糖耐量已经递减的人分成三个组,都不给药。一个组只是让他运动锻炼,一个组就给他控制饮食。另外一个组就是饮食加运动,两个都来做。

  主持人王晓东::双管齐下。

上一页123下一页

分享到: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意见反馈 电话:010-82612286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