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院总是啥角色

2013年07月19日09:02  人民网-人民日报  

住院总是啥角色

图为北京协和医院内科住院总医师赵久良(右)正与神经内科住院总医师张遥一起会诊读片。

  张斌摄

  住院医生简称为“住院医”,其职责主要包括收治病人、记录病程、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开医嘱、进行临床操作等,是对病人进行全程诊治的一线医生。住院医师经过一定时间的专业培训,通过考核可晋升为主治医师。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医学生毕业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训临床高层次医师、提高医疗质量极为重要。

  从本期起,我们推出“走近住院医师”连续报道,通过讲述住院医师在临床一线的故事,让读者更好地了解他们工作中的甘苦,以及我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现状和前景。

  ——编者

  ■北京协和医院内科住院总医师赵久良

   临危不乱有绝活

  本报记者 王君平

  在北京协和医院工作第四个年头,赵久良成为内科住院总医师。

  不用写住院病历,不用坐在电脑前开医嘱,不用在主治医师查房时挨批。作为住院总医师,赵久良开始了新的工作。每隔3天,他就要挎着呼机24小时值班。不论是内科病房、急诊室还是其他科室,不论是白天还是夜晚,不论是紧急情况还是一般会诊,他随时都有可能被呼到。最忙的时候,他一下午要接20多个呼叫电话。他把住院总医师比喻为一台随时待命的“抢救车”,哪里有需要,就出现在哪里。

  值班室有一条窄窄的沙发,赵久良每天就在这里休息。他凌晨时经常醒来,不是从沙发上掉下来,就是被电话叫醒。从值班室爬起来,穿过长长的楼道,直奔北配楼,冲进急诊楼。再从急诊楼原路返回,飞奔到老楼的内科病房会诊。赵久良说,晚上两头跑的事经常有,甚至整个晚上都在路上。

  担任“住院总”6个多月,赵久良感觉要练出一种好眼力、一副好胆量和一手好绝活,才能救人性命,不负患者重托。

  一位50多岁的山西妇女做饭打炭时突发肚绞痛,在当地几家医院都查不出病因。送到协和医院急诊抢救室,患者已出现多个脏器功能衰竭,生命垂危。这下把赵久良给难住了。再次详细追问病史,他在床旁仔细查体,细心听诊,发现患者腹部能够听到血管杂音,因而高度怀疑腹主动脉撕裂导致夹层动脉瘤,进而出现多脏器功能衰竭。一系列检查结果证实了赵久良的判断。参与抢救的医护人士用羡慕的眼神看着赵久良。

  夜间,内科医疗工作完全由住院总医师负责。除非个别疑难问题确实难以把握,才向上级医师请示。绝大多数情况下,住院总医师有权拍板定夺。赵久良面对的不只是危急的疑难杂症,更难缠的是医患关系。

  “赵总,您快来,患者家属要打人啦。”一位女住院医师哭着说。患者是一位50多岁的山东男性,大量心包积液半年多了,当地医院反复心包穿刺置管引流,仍然找不到病因。当天下午5点钟在病房引流,7点患者出现躁动不安,面色苍白,收缩压迅速降到70毫米汞柱以下,心率飙升到每分钟120次,引流袋中出现200毫升血性液体。患者的妻子坐在地上大哭,患者子女大吵大闹,一口咬定是医疗事故,不断质问医生:“你们怎么搞的?”

  面对乱局,赵久良不停地告诉自己要稳住。稳住血压,稳住病情,他立即决定给患者快速补液,亲自动手从颈内静脉穿刺放置中心静脉导管。连住院医师都劝阻他说,从股静脉入手可能更稳妥,万一出事怎么办?患者的儿子一直警告:“绝对不能再出问题,出了事和你们没完。”但他明白,颈内静脉置管对病人的益处更大。顶着巨大压力,终于置管成功,快速补液后患者血压开始回升。但根本问题没有解决,患者逐渐出现呼吸困难等心包填塞症状,通过临床经验的判断,考虑可能是心包穿刺并发症心肌损伤所致。

  目前唯一的办法是上台手术,打开心包探查。赵久良联系了外科医生会诊,同时把患者家属请到会议室,详细介绍了当前的情形和采取的治疗措施。他镇定地说,现在是救命为主,家属要配合治疗。如果是医疗事故,医院绝不会推卸责任。家属停止了哭闹,在上手术台前还塞钱给赵久良请关照。赵久良断然拒绝红包后说:“我们会尽全力,一切为病人。”手术过程很顺利,证实了他的判断,修复了受损的心肌,患者一周后康复出院。

  “事前的2分钟,胜过事后的20分钟。与患者事前沟通十分重要。”应对复杂的疾病,面对紧张的医患关系,赵久良越来越有定力。夜晚走在空旷的楼道里,他经常想起师兄说的话:“腰挎呼机,气定神闲,啥场面没经历过,还有什么事搞不定?”

  来源: 人民日报

住院总是啥角色

  ■上海中山医院青浦分院内科住院总医师吴莲叶

   最大奢求是休假

  本报记者 王有佳

  “我刚值完班,请跟我来。”吴莲叶走起路风风火火。当有病人来咨询时,她总是停下来耐心回答。

  从吴莲叶的胸牌看,她是肾内科主治医师。今年3月,她担任了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的内科住院总医师。

  “大学本科毕业后在这里工作10多年了,我经过5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通过了主治医师考核。坦率讲,‘住院总’这个岗位压力蛮大的。”吴莲叶说话简练。

  在中山医院青浦分院,吴莲叶与神经内科、心内科的两位医生一起,组成了“内科住院总”小组。

  “三人一起轮班,也就是说,每人按照‘日班、值班、休息’这样一个作息时间来轮转。”墙上满满一张排班表,不分周末、不分假日,每人三天一个周期来倒班和休息。

  值班的日程大致如此:早上7点15分到岗,与前一晚的值班住院总交接班。7点半门诊正式开诊,一直到中午。11点到下午1点半去内科病房查房,参与内科科室的急救。门诊5点停诊后,再去各个病区查房,重点关注危重病人。

  “碰到值班,白天还不算紧张,最忙的是晚上。”吴莲叶说,晚上如有危重病人送来,就要参与综合性抢救。“没有既往病史,也没有科室主任在旁边,‘住院总’要在第一时间判断病因、做哪些检查、如何用药,这对医生是一个相当大的考验。”

  医院设立“住院总”,是为了让医生在晋升主治医师前承担较多的工作量,以便得到高强度工作压力的锻炼。“住院总”一般要做9个月至1年,值班时须24小时在病区待命。总机房的呼叫电话,10分钟内必须赶到。经过4个月的锻炼, “招之即来、来之能战”已经成为吴莲叶的工作常态。

  “在急诊时,没有时间让你去喝水、休息。”吴莲叶说,做医生的被病人或家属骂已经习惯了,有性急的家属还会打人。病人情况越危急,越要做好与家属的沟通工作。

  “有时病人没能抢救过来,我们心里也很难过,第二天大家还会讨论病史。”在吴莲叶看来,经过抢救后,病人的呼吸、心跳都有了,身体康复了,临走时再道一句“谢谢”,这是医生最开心的时候。

  吴莲叶的最大奢求是和普通人一样,能在周六、周日休息,节假日有一个完整的“小长假”。休假要靠科室同事调剂。先得把前一个轮班周期的休息日与后一个连在一起,这样能“挤”出三四天时间,休假回来后又得赶紧上班,把欠同事的假期补上。吴莲叶的爱人也是医生,夫妇俩只能安排两年一次休假,基本都在暑期,这样就能带着女儿去旅游。

  来源: 人民日报

住院总是啥角色

   ■南方医院血管外科住院总医师黄显莹

  一天忙得像打仗

  本报记者邓圩

  7月10日早晨7时半,黄显莹已经在病房忙碌。

  工作第五年,而立之年,黄显莹担任了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血管外科的住院总医师。

  从早晨7时半到10时,查房、写医嘱、会诊、处理病人,没有停过一分钟,没有喝过一口水。

  “365×24”,血管外科这样描述住院总的工作时间,一年365天都得呆在医院,基本上这一年就不用管家里了。“住院总”的每一天,忙得就像打仗一样。

  黄显莹有个习惯,就是多和病人聊天。他说:“我们现在多看病人一眼,多说一句话,就能减少一些后期医患纠纷的可能。”病人张女士做了下腔静脉临时滤器置入术就要出院,黄显莹一再叮嘱她记得两周以后来拔管。如果病人不以为然,没有准时回来,时间长了要重新开刀取出,病人既痛苦又多花钱。

  黄显莹说话没有停顿,语速非常快。但是,每到一间病房门口,他似乎有意顿一顿,到病房语速就慢了不少。

  记者发现这种有趣的节奏变化。黄显莹解释:“我本身性格急,说话快,但急事细作,见到病人千万不能急,医生一急病人更急。所以见到病人前自己要‘稳’一下。”

  10时,护士站压了一沓会诊单,是别的科室要求血管科医生前往会诊,病人分别在肿瘤科、神经内科等。去不同大楼不同科室,黄显莹拿着所有单子看一眼,心中就有了路线图,兜一圈正好走回来。他脚底生风,边走边说:“尽量在路上把时间省出来,千万不要耽误病人的诊疗时间。”

  11时,一大圈会诊走回来,黄显莹赶紧到医生办公室查看当日手术。安排住院床位和手术是每天必须的工作,也是住院总的“特权”。科里的老同志好心教他,利用一年的时间有计划地给自己安排多台某个类型的手术,对业务提高很有帮助。黄显莹说,认真做好每一台手术就是一种学习和总结,其实用不着刻意去安排。“住院总负责协调全科,公平是首要的原则。”

  中午,如果没有意外,是小夫妻一天中最温馨的时光。黄显莹会在医院餐厅点好菜,陪刚刚怀孕的在本院工作的妻子吃饭。

  下午,黄显莹有一台手术。术前这段时间他正带教,十几位南方医科大学本科学生来到血管外科,黄显莹在病房以实例教学。厨师顾先生很不开心,由于久站导致腿部静脉曲张,可能再也不能做厨师了,黄显莹一边为他做术前准备,一边安慰他“两三个月后就可以跑了”,患者开心地笑起来。

  晚上10时许,黄显莹还在病房。患者说:“黄医生,你得早点休息啊!”黄显莹对病人说:“你们睡得好,我就睡得好。”

分享到: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意见反馈 电话:010-82612286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