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穿戴健康医疗深度报告

2014年02月24日14:28  生物谷  

  本篇报告对国、内外可穿戴健康医疗市场和产品以及盈利模式进行了介绍和深度分析。

  智能可穿戴设备崛起,健康、医疗设备最具潜力

  GoogleGlass,iWatch向大众传达了可穿戴设备将成为未来趋势的理念,在众多的可穿戴设备中,功能涵盖了提升人们社交生活,娱乐、健身,导航等方面,其中健康管理无疑是需求最确定,功能最具革命性的一种。

  健康管理是变被动的疾病治疗为主动的管理健康,达到节约医疗费用支出、维护健康的目的。如果说,GoogleGlass带给人们的是一种提升生活品质的可选消费,在现代社会每个人都处于疾病的威胁之下,随着人们对自身健康的关注度提高,可穿戴医疗设备有更加广泛的需求基础,健康医疗设备就会成为必需消费品。中国的整体医疗卫生支出水平较低,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保健支出比重稳步上升。

  据ABI公司调查数据显示,2012年大约有3千万的无线可穿戴式健康传感器应用在医疗电子领域,这个数字比2011年增长了37%。ABI预测,用于远程病人监控以及在线专业医疗的应用将在2017年占到整体可穿戴无线设备市场的20%。而根据BCCResearch的预测,移动医疗市场将在从2010年的98亿美元增长到2015年的230亿美元,复合增长率为18.6%。

  (一)老龄化加剧,空巢老人比例增加

  据统计65岁以上老龄人的患病率约是15~45岁青壮年的3~7倍。中国不断加剧的老龄化趋势是医疗保健增长的基础。空巢化趋势与独居老人增多,能够实现远程实时监控的可穿戴智能医疗设备需求量会不断增加。

  国务院办公厅2011年发布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年)》指出,中国人口老龄化加速发展,老年人口基数大、增长快并日益呈现高龄化、空巢化趋势。预计2020-2050年中国进入加速老龄化阶段,由于上世界60、70年代的生育高峰,这个阶段每年增加620万人,到2050年,老龄人口总量超过4亿,老龄化水平达到30%。

  根据全国老龄办的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我国城市老年人空巢家庭(包括独居)的比例已达到49.7%,大中城市老年人空巢家庭(包括独居)比例更高达56.1%。独居老人增多,人力成本上升是会导致能够实现远程实时监控的可穿戴智能医疗设备需求量增加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慢性病年轻化,患病时间长,服务需求大

  根据2012年卫生部发布的《中国慢性病防治工作规划2012-2015》》年公布的数据,慢性病发病人数快速上升,确诊患者2.6亿人,影响群众身体健康的慢性病主要有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糖尿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等,慢性病导致的死亡已经占到我国总死亡的85%,导致的疾病负担已占总疾病负担的70%。当前我国已经进入慢性病的高负担期,具有“患病人数多、医疗成本高、患病时间长、服务需求大”的特点。

  《2012中国城市居民健康白皮书》调查发现,35岁至65岁的人群正在成为慢性病大军,其中超重和肥胖、血脂异常和脂肪肝、高血压呈明显上升趋势,发病年龄日趋年轻化。疾病发生之前通常有“生理异常”,通过对亚健康指标的测量可以提早发现慢性病,有利于治疗。

  可穿戴医疗能够让患者(用户)管理自己的疾病,得到及时的帮助。因此任何一个慢性病里面,上百万的活跃、专注的用户是完全有可能的,大量的用户的临床数据存在巨大的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

  (三)健康管理需要,避免住院治疗

  可穿戴智能医疗能够协助患者进行经过科学设计的个性化健康管理,通过检查指标来纠正功能性病理状态,中断病理改变过程。合理的慢性疾病管理,能够避免看急诊和住院治疗,减少就医次数。带来的费用和人力成本节约。在全球范围内针对移动医疗服务效果的临床研究显示,出院后的远程监护可将病人的全部医疗费用降低42%,延长看医生的时间间隔71%,降低住院时间的35%等。

  患者期待移动医疗设备能够帮助他们全盘管理健康,并希望能够获得用药信息。经济学智库的调查显示,患者付费意愿最高的移动医疗项目是收集病情数据并发送给医生,更好地和医生交流。

  (四)移动医疗获得各种风投和PE青睐

  在美国PE基金的投资项目中,医疗相关投资占37.4%,超出互联网相关投资10

  个百分点。而在医疗相关投资的子行业中,医疗设备的投资超过了半数。

  创投资金追捧彰显可穿戴医疗前景。在中国,移动医疗也进入了创投公司的视野,成为各机构投资的热门选择

  革命性产品——可穿戴医疗

  1861年,一位法国医生将一个薄笔记本卷成圆筒,以听清患者心脏跳动的声音,这个举动催生出听诊器,临床医学迈出一大步。2016年,医生坐在办公室里,就可以通过一部智能可穿戴设备反馈的信息查看地球另一端某个病人的心电图,这就是正在发生的医疗技术革命。美国霍普金斯医院前心内科医生EricTopol在他的新书TheCreativeDestructioninMedicine中,将移动医疗列为医疗领域最具潜力的破坏性创新技术。

  (一)实现长时间的动态监测,提供全面的临床诊断数据

  在早期心脏病监测中,一次心电图难以捕捉到有效的诊断依据,但患者又明显自觉症状的情况下,应该及时进行心电图检查。如果等症状缓解,患者的自我感觉已不明显时再作心电图,或许什么病变也看不出来了。一般来讲,在患者感觉最痛苦、自觉症状最明显。动态心电图(DCG)可连续记录24小时心电活动的全过程,包括休息、活动、进餐、工作、学习和睡眠等不同情况下的心电图资料,能够发现常规一次心电图(ECG)不易发现的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是临床分析病情、确立诊断、判断疗效重要的客观依据。

  (二)有利于寻找病因,实现防病和早期治疗

  在早期中断病理过程。很多疾病的早期,都是很容易治疗控制的。如果初期未能检测出,后期面临病情恶化难以控制的风险更大,同时需要更大的代价(更高的医疗费用和身体损伤)。移动医疗基于更丰富和全面的监测数据及后台的云技术分析,可以帮助患者在疾病初期发现病因,及时治疗或者提醒患者改变不良生活习惯、改变生活环境,就有可能变治病为防病。例如心血管疾病,在发病之前,都伴随高脂血症、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等症状,如果及时检测到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并改变不良生活习惯(比如减肥戒烟),就可以达到很好的控制心血管疾病的目的。

  预防突发性疾病。心脏病专家胡大一教授认为,10个心肌梗死患者中9个可被解释和预测。如果控制好致病的危险因素,6个心肌梗死患者中5个可以被预防。由于心脏性猝死发生突然,往往没有时间进行救治,因此预防重于治疗。

  (三)提升诊疗水平,持续跟踪患者情况

  借助智能联网技术,医生可以提高诊断水平,也可以与患者进行更好的沟通。根据益普索医疗(IpsosHealthcare)及罗德亚洲健康及医疗(RuderFinnAsiaHealth&Wellness)2012年第四季度针对大陆、香港、台湾522名医生网络调研结果显示:68%的医生认同如果能够更为方便的获取网络医疗信息,将有助于改善整体医患关系;62%的医生曾依据通过网络资源(浏览器及在线免费服务)获得的新信息改变了初步诊断;40%的医生认为他们可以通过在线交流即时回答患者的紧急咨询。

  在经济学人智库2012年的一份调查显示,有接近一半的医生认为未来需要远程数据处理和诊断决策的服务。他们最希望未来能有远程病情监控这项服务,因此医生需要可穿戴智能医疗设备的支持。

  许多疾病在彻底康复之前会出现情况反复,患者出院再入院的情况普遍存在。

  通过可穿戴智能医疗设备可以持续跟踪患者后续情况,医生可以动态评价药物的疗效,及时跟踪患者的康复进展情况,发现潜在的风险因素。医生可以评价药物疗效,例如在上述24小时心电图诊断中,DCG能够评价心率失常药物的疗效。对暂时无法痊愈的疾病,如糖尿病,需要进行饮食控制和血糖监控;有些疾病复发概率高,如心脏疾病,由于心脏功能随年龄衰退,所以心脏病患者需要及时复查以避免病情突变。

  美国的可穿戴医疗盈利模式

  (一)CardioNet开启可穿戴医疗盈利新模式

  CardioNet是一家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公司,其主要产品是MCOT(MobileCardiacOutpatientTelemetry)能够记录30天内患者的心电图数据,并将数据通过网络传输到公司监控中心,后台系统对数据进行分析诊断并且将报告发送给患者。

  CardioNet系统包含一个心脏检测器,与之连接的一个无线数据传输终端,以及后台的分析系统与监控心。一旦检测器发现病人的异常心率(而患者自身往往还没意识到),就会通过该无线终端经由CDMA网络发送到监控中心供专门的医护人员记录和分析,并在侦测到危机生命的状况时由监控中心向医生发出警报。

  CardioNet的检测效果,得到了医学界的肯定,在《JournalofCardiovascularElectrophysiology》2007年3月发表的一篇论文中,通过对17个医疗中心300位病人的随机临床试验,得到了CardioNet的检测效果是Loopeventmonitors(一种医学中常用的心律不齐检测方法)的检测率的三倍。在实际应用中,它表现出来的优势体现在:1)高检测率。其他方法没有检测出来的病人中,有53%的病人通过CardioNet系统检测出了心律不齐。2)紧急提醒效果显着。20-30%的病人触发了紧急提醒系统。3)辅助医疗诊断效果好。医生根据CardioNet诊断系统的结论,改变了67%的病人的治疗策略。

  盈利模式创新。2013年6月10号CardioNet宣布美国联合健康保险公司与其签订了三年的协议,美国联合健康保险公司将购买大批产品为其超过7000万的医保客户服务。受此消息影响,CardioNet股票在一个月内累积收益率超过100%。CardioNet的客户来主要以医疗机构和保险公司为主,个人客户很少由于缺乏专业医疗知识,不会主动购买。

  (二)美国的移动医疗盈利模式

  付费的APP:Eprocrates,WellDoc

  Epocrates,几乎每位医生都使用的应用程序,面向医生收费。提供了数以千计的处方药和数以百计的非处方药的信息,以及其他的功能,如医疗计算器。增强版从每年99美元起。每年199元的精装豪华版Epocrates提供以证据为依据的信息处理、治疗指南、实验室制备及诠释、医疗字典以及ICD-9和CPT代码。通常你以搜索开始,例如皮肤状况、黑色素瘤,然后可以看到图片,获得有关病因和相关状况的信息,而后就可以更加深入得获得这些状况的更多信息。它还提供鉴于病史该寻找什么信息,进行哪些测试和每种体型的患者该选择何种治疗方法的指导。

  WellDoc的糖尿病管理。该应用可以为2型糖尿病患者提供虚拟指导。将他们的药物和碳水化合物摄入量、血糖以及其他读书输入到移动设备,依据患者的数据,行为算法会为患者提供实时自动的指导,包括提醒相关测试、药物、生活方式的调整及膳食建议。医生也可以通过电子病历查看患者的状态。

  传统的医院渠道

  传统的微创植入传感器公司,Cardio-MEMS,专注于改善慢性心血管疾病,它的成功产品是毫米级的微型传感器。传感器只有纳米至微米的大小,可以通过过微创手术永久地植入体内,并能在体内有效且稳定地进行各种测量。最近,ardio-MEMS正在开发一种能够植入人体来控制心力衰竭、动脉瘤、高血压等严重的慢性心血管疾病的无线器件。

  中国的可穿戴医疗发展

  (一)中国的可穿戴医疗设备市场前景

  根据艾媒咨询(iiMediaResearch)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移动医疗市场规模达到18.6亿元,较上一年增长17.7%。预计2017年底,中国移动医疗市场规模将突破百亿,达到125.3亿元。按照GSM对移动医疗行业测算标准,医疗设备厂商和内容与应用提供商占比约39.83%,预计到2017年,中国可穿戴便携医疗设备市场销售规模将接近50亿元。

  (二)可穿戴医疗在目前中国的三种发展模式

  目前全国能够在24小时内运营的远程心电监护中心,分企业自办、附属医疗机构建立、医疗机构和生产商联合建立的三种类型,每种类型都在局部地区有一定的规模,没有统一标准,无法共享专家系统资源,大多处于保本和微利甚至亏损状态。这三种远程监护模式

  1)企业自己成立远程心电监护分析监护中心,申请自办法人医疗机构来出具心电图分析报告,它们是;北京中卫莱康公司;秦皇岛康泰公司。

  2)由医疗机构独立建立的远程心电监护分析中心,各个远程心电监护监护仪器厂商合作。它们是:上海康汇远程心电监护中心;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远程心电监护中心;

  3)由医疗机构和远程心电监护生产厂商联合举办的远程心电监护分析中心,它们是: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远程医学监护研发中心(和上海吉量公司合作);山东齐鲁医院远程心电分析中心(和优加利公司合作)重庆新标公司远程心电分析中心

  (和重庆大坪医院及武汉亚心心血关病医院合作;沈阳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远程心电监护分析中心(和威灵公司合作)。

 

 

 

 

 

 

 

 

 

 

 

 

分享到: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意见反馈 电话:010-82612286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