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溃疡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长期以来,人们对胃溃疡病人的饮食认识上存在许多误区,常见的有以下五种:
误区1:牛奶疗法
由于牛奶的营养价值高且有较好的润滑特性,一直被广泛用于溃疡病的饮食治疗,直到后来被证明牛奶是一种强力的促胃酸分泌剂后才停止使用。牛奶的促胃酸分泌作用主要由于所含的钙和蛋白质成分所致。有报告说,饮牛奶后胃酸分泌将增加30%。现已证明,牛奶刺激胃酸分泌的作用比牛奶本身可中和胃酸的作用更强,其本身并不是一种抗酸剂。所以,胃溃疡患者常饮牛奶并不利于胃溃疡愈合。然而,牛奶的蛋白质、脂肪对溃疡病患者有益,故每日饮用250克是不会有问题的,也可将250克牛奶分两次在餐后饮用,可起保护溃疡面的作用。而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可以适当多喝牛奶,但每日不应大于500克,且应分2~3次饮用。牛奶疗法近年研究表明,胃溃疡病人常饮牛奶并不利于胃溃疡愈合。
误区2:只吃细软食物
以往认为患溃疡病的人不宜吃纤维素较多的食物,而宜吃精粮细菜,以减轻胃肠消化食物的负担。但近年来研究表明,食物中纤维素不足也是引起溃疡病的原因之一。溃疡病人长期吃精粮细菜,因其难以消化,在胃内滞留时间长,产酸产气,出现腹胀。有人对溃疡病患者随访,发现饮食富含纤维素的,胃溃疡复发率为45%;饮食过分细软者,胃溃疡复发率为80%。同时细软食物在口腔中咀嚼时间较少,未能使唾液充分分泌。唾液不仅能帮助消化,还有中和胃酸、提高胃粘膜屏障作用。所以胃溃疡患者对纤维素无须严加限制,只要病情稳定,可以食用普通饮食。在溃疡病没有合并出血或正处在疼痛阶段的病人,可以适当进食含纤维素的粗粮与蔬菜,这样可以增强胃肠黏膜对不良因素的抵抗能力,加快胃的排空,有利于溃疡的愈合。但应少用或不用含粗纤维多或粗糙的食物,尽可能减少对病变部位的刺激。
误区3:忌吃辛辣食物
过去很多人认为溃疡病人不宜吃辣椒、大蒜,以减少其对胃的刺激。但近年有实验证明,食用辣椒可增加胃粘膜的血流量,并会刺激胃粘膜合成和释放前列腺素,能有效阻止有害物质对胃粘膜的损伤,对胃有保护作用;大蒜能杀灭胃内的幽门螺旋杆菌,该菌是消化性溃疡主要致病原因之一。印度一位叫库玛的医学博士,为了进一步弄清辣椒是否损害胃及十二指肠黏膜作了一次调查。他让50例十二指肠溃疡的病人住院接受观察,将他们分成两组,每组25人。第一组病人吃医院普通饮食,没有辣椒,每顿饭后一小时、三小时各服15毫升的氢氧化铝凝胶;第二组病人吃同样的饮食和药物,另外,每日三餐加服红辣椒粉1克,连续四周。每周所有病人都检查一次,治疗结束时做胃镜检查。观察结果表明:吃辣椒组与不吃辣椒组,每周症状缓解没有差别;经四周治疗后做胃镜检查,溃疡愈合率相同,未发现辣椒对胃和十二指肠黏膜有损害。所以溃疡病中、后期可以根据自己喜好来适当食用辣椒、咖喱、大蒜等辛辣食物,只是注意不要过量,若太多地摄入肯定会对溃疡病变部位产生较大的刺激,不利于粘膜的修复。
误区4:少吃多餐
过去,溃疡病人找医生看病时,医生少不了嘱咐病人要“少食多餐”,一天4~6餐;有的主张临睡前还吃一些点心,意思是以食物中和胃酸,减少胃酸对胃肠黏膜的刺激,达到减轻或减少胃痛的目的。可是,近期研究结果表明,其实这不仅不能减轻溃疡病的症状,反而会加重病情。因为食物进入胃内,本身对胃黏膜就是一种刺激,虽能中和一部分胃酸,但又可促使胃肠蠕动加快,会使胃酸及胃蛋白酶分泌增加,使溃疡面不断受到胃酸侵蚀,对溃疡病的愈合不仅无益,反而有害。所以目前主张溃疡病人的饮食宜定时、定量,避免饥饿和饱餐,这才有利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的愈合。
误区5:常喝稀饭
过去主张溃疡病人宜进食稀饭或其它半流质饮食,认为其煮得烂容易消化,可以减轻胃的负担,利于溃疡的愈合,实际情况并非如此。稀饭在口腔内停留时间短,未经咀嚼,终至未能与唾液等充分搅拌,得不到淀粉酶的初步消化作用,就囫囵吞下,无疑是在食物消化的第一道工序上“偷工减料”。同时稀饭水分较多,进入胃内稀释了胃液,这都将影响食物消化;加之喝稀饭使胃的容量相对增大,而且所供热量较少,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胃的负担,而且营养相对不足。喝稀饭常常温度较高,进入口腔时间短便进入胃内,这种高温饮食对胃黏膜有一定刺激,不利于溃疡的愈合。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