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为何总有新疆艾滋病的谣言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1月21日15:53  环球时报 微博

  作者:吐尔文江·吐尔逊:新疆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研究员

  近来,有人在网络和手机短信中传播一条信息:有新疆籍艾滋病患者在部分城市将自己的血液滴到食物中,导致多人感染艾滋病。政府迅速做出反应。而从网络上来看,绝大多数网民都认为消息是谣言,表现出了镇定和理性。

  仔细分析,这条谣言有3个关键点:艾滋病、新疆人、食品。而这些正是能触动民众神经、引起公众高度关注的信息。艾滋病被称为“世纪瘟疫”,公众对其科学知识的欠缺造成对艾滋病的恐惧;国内层出不穷的食品安全事件又使得公众对食品问题极为敏感;而新疆人近些年又往往与负面信息联系在一起。

  事实上,与此类同的关于艾滋病感染者向他人传染病毒的谣传这些年并不鲜见,无论是在内地还是在新疆都出现过,也有造谣者因此受到法律的制裁。

  2007年夏,我们在做一项有关艾滋病的社会调查时,在新疆一些艾滋病高发地区的餐馆中,见不到牙签盒和醋等调味瓶,细问之下,说是听说有人借此传播艾滋病,于是就都撤了。

  2009年,新疆“7·5”事件后的“针刺事件”之所以引起极大的社会影响和群众反应,也是由于萦绕在人们内心深处的对艾滋病的极端恐惧。

  此次的谣言传播过程中,受到最大负面影响的无疑是新疆人,这也可能是谣言制造者的动机所在,试图以此达到污名化新疆人的目的,离间内地人民和新疆人的关系。近一年来,在国家对新疆大力支持的背景下,新疆地区政府正在采取诸多措施改善新疆在全国的形象问题,试图促进内地人民对新疆的了解。谣言在此形势下出炉,险恶用心,昭然若揭。

  令人高兴的是,广大网民对此谣言反应冷静,这一方面反映出民众对于艾滋病知识的了解有了明显的提高;另一方面也说明内地民众对和新疆有关的负面信息有了更加理性客观的判断。

  不可否认,谣言的制造和传播也与新疆面临的艾滋病防治的严峻现实有关。截至2010年9月底,新疆累计报告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32532例,列全国第五。对此,新疆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包括加大专项资金投入、药物维持治疗、针具交换、安全套推广、同伴教育和社区健康教育以及大众宣传等。如今,新疆的防治工作取得明显效果,但面临的形势仍很严峻。

  虽然艾滋病短期的现实威胁性和社会影响有限,但如果现在不采取行之有效的政策和措施,制定长期的战略规划,并且持之以恒地开展工作,若干年后艾滋病问题成为新疆社会不能承受之痛恐怕是难以避免的,围绕艾滋病、新疆、食品等关键词的谣言也还会出现。▲(作者是新疆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研究员)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更多关于 艾滋病 新疆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