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靶向综合疗法快速治愈耐药性肺结核

2013年01月15日12:04  健康报  

  肺结核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传染病。建国60 年来,我国结核病疫情总体呈下降趋势。但由于多方面原因,结核病又卷土重来,呈现出感染人数多、新发患者多、复发患者多、耐药患者多、死亡人数多等新特点。

  现代医学对结核病已是病因明确、治有办法、防有措施,但严酷的现实是现在仍有相当多的患者迁延不愈,身心承受着巨大的痛苦。

  其主要原因在于,城市化进程过快,流动人口增加,人口密度加大,基层防治结核病组织涣散,结核病防治专业人员匮乏,使国际上公认可行的结核病防治政策和措施流于形式。加之结核菌耐多药和广泛耐药性问题突出以及结核病伴艾滋病的同时存在,都为结核病的防治工作带来很大困扰和变数。

  微创靶向综合疗法正是在这种历史现状和国际背景下产生的一种独特治疗方法、崭新思维方式和防治理念,是在以治疗结核为特色的深圳山厦医院院长杨玉山带领下的科研团队,经过20 多年的潜心研究,发明创造的快速治愈耐药性肺结核的全新疗法。十年来,深圳山厦医院先后接治各种耐药性结核病人4000 多例,总治愈率高达95%,不仅引起相关学术团体、研究机构及媒体的高度重视,更受到众多结核病患者和家属的信赖和认同。

  该疗法疗程短、费用低、见效快、不易复发,被结核专业领域专家誉为“抗痨一绝”。他们认为,这种微创靶向疗法的成功实践和普及推广,有望成为破解世纪难题,走出结核病治疗误区和神秘怪圈的重要突破口。

  那么为什么说,微创靶向综合疗法是目前国内外快速治愈耐药性肺结核的唯一有效方法呢?

  必须解决结核病治疗的认识误区

  导致人类走不出防治结核病怪圈的最主要原因是人类在结核病防治领域中的存在的一系列理论误区。

  误区1:结核病是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传染病,是全世界由单一致病菌导致死亡最多的疾病。( 引自《临床诊疗指南·结核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这是自结核病之父,科赫博士1882年发现结核杆菌以来,医学界普遍接受和公认的原理,也是治疗结核病的重要理论基础,一百年不曾动摇。

  可是在临床实践中人们发现,在大量的肺结核空洞中,不仅仅有结核杆菌的身影,还有许多致病微生物的存在和寄生,尤其是一些条件性致病菌,诸如霉菌等。此外,继发肺结核合并肺部感染的致病菌更是不计其数,后果也相当严重。显然,结核病是多种微生物交叉混合感染的结果。因此,简单的认为结核病是单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传染病显得过于绝对,结核病是一种由单一致病菌导致死亡的疾病更有些武断,缺乏实验和临床依据。因为,判断任何结果产生的原因都不可能是单一的,因此治疗方法也不应该单一。

  误区2:以全身应用抗结核药物为主的化学治疗是人类控制结核病的主要手段。

  诚然,全身、联合、长期、大量使用抗结核药物对于人类控制结核病曾经起到不可磨灭的历史作用,但这种方法的盲目性和局限性也是显而易见的,其对人类免疫力的损害不可小视。特别是在结核菌多耐药、耐多药和广泛耐药日益严重的今天,我们更要转变思维,重新思考,长期抗结核药物的应用究竟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全身用药的局部作用到底有多大;是细菌的耐药问题,还是机体免疫力受到损害的问题;单靠抗结核药物可以控制结核病吗。残酷的现实告诉我们,一定是我们的传统治疗方法出了问题。

  误区3:只要坚持长期、足量、联合、全程服用抗结核药物,就能治愈肺结核。

  事实证明,这种传统的化疗方法有难以坚持,毒副作用明显,对病人肝肾损害严重,导致其免疫力下降等诸多弊端。造成上述结果的原因除了药物敏感性下降,结核杆菌的基因突变,耐药性增强以外,很重要的原因在于我们对结核病灶的微生态环境认识不足,办法不多,打击不力。

  我们的重要发现

  那么结核病的微环境到底有什么特征呢,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我们发现:

  1、结核病患者的病灶中不仅仅有结核杆菌的存在,同时伴有白色念珠菌、假丝酵母菌、肺炎克雷伯菌、阴沟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等多种致病微生物的寄生。因此,结核病灶是多种致病微生物混合感染的结果,单纯应用抗结核药物,常常不能有效地控制结核病。相反,会人为地破坏结核病灶内固有的菌群平衡,助长了结核杆菌的抗药性和耐药性。

  2、由于结核分枝杆菌菌体成份60%由类脂质构成,这种类脂质包括硫脂类和蜡质。人体内的巨噬细胞由于受硫酯类物质的影响,在发挥吞噬作用时不仅无法消灭结核杆菌,相反却将细菌包裹、分隔,导致吞噬细胞体积增大,固定在血管上。而蜡质D 等则由于其疏水特征,也使血流中团块物质增大,阻塞毛细血管。这是导致微循环障碍的重要机理,也是抗结核药物不能进入病灶内的主要原因,粟粒型、浸润型肺结核以此类现象居多。

  3、结核病灶的病理切片显示,由于病灶长期迁延不愈,致使病灶局部周边水肿、肉芽组织增生、纤维化等,这些因素导致结核病灶周边的血管存在不同程度的狭窄和闭塞,造成血液循环障碍,使抗结核药物不能顺利进入病灶内,空洞型肺结核此类现象尤其明显。

  4、结核病灶内存在明显的微循环障碍,其中,包括血液微循环障碍、淋巴循环障碍和微气道阻塞。这种微循环的障碍和阻塞恰恰造成人体免疫细胞、免疫因子的进入障碍,创造了结核杆菌和其他致病微生物生存和繁殖的有利条件,是结核杆菌和其他致病微生物赖以生存的微生态环境。这种结核病灶内的微生态环境恰恰是我们临床治疗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而常规治疗肺结核,只是简单的考虑到药物的抗菌杀菌问题,没有考虑破坏结核杆菌赖以生存的微生态环境,这正是常规药物治疗的盲目性和局限性所在。

  5、此外,常规化疗全身给药的方法,不能保证结核病灶内的有效浓度。药代动力学的研究结果表明,病灶内每毫克组织内含有效药物浓度仅为几微克,而微创靶向治疗局部病灶内穿刺给药浓度却高达几毫克,是常规用药浓度的数千倍,任何顽固的结核杆菌在这种高浓度药物作用下,其抵抗能力都显得微乎其微、势单力薄。所以,当常规化疗的临床效果不佳时,不能简单的归结为细菌的耐药性,其实,恰恰是我们药物浓度的不足才导致了细菌的耐药,这一点尤其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

  6、结核病常规药物治疗过程中,只考虑了破坏、杀灭,没有考虑修复、重建,更没有考虑动态平衡。单纯靠全身用药能够彻底杀灭结核杆菌吗,当我们全身大剂量、长期化疗的时候,杀灭的不仅仅是结核杆菌,同时破坏的是菌群平衡,破坏的是机体自然免疫功能和保护屏障,不仅效果不佳,而且得不偿失。

  这些发现说明,机体不能有效控制结核杆菌的持续感染不是由于细胞免疫的抑制造成的,而是空洞这一特殊的微环境阻止了T 细胞与巨噬细胞的直接作用,导致大量的结核杆菌在空洞内表面的巨噬细胞中生长。

  针对传统化疗存在的问题,临床上也想出了许多其它办法,这无外乎是传统的手术疗法和现代的介入疗法。肺结核的外科手术常采用的术式是全肺切除、肺叶切除、肺段切除和楔形切除,其出发点就是,长期病灶,治疗无效,干脆一刀切掉。很显然这是个十分狼狈、十分无奈的选择,患者损伤很大,副作用明显,费用不菲,生活质量也受到很大影响,病人很难接受。

  其它介入疗法虽然也采用支气管插管和定位穿刺技术,但由于其传统治疗理念没有改变,仍然使用单一的抗结核药物,且技术操作复杂,副损伤明显,需要多次给药,费用高,副损伤大,也使该项技术难于推广普及。

  深圳山厦医院的“微创靶向综合疗法”治疗肺结核就是在上述历史背景和理论思考的指导下,不断总结教训,探索发现,由胸外科首席专家杨玉山院长带领的专家团队,历经二十多年的临床实践研究总结出来的成熟经验。

  微创靶向综合疗法简介

  微创靶向综合疗法系利用CT 扫描技术对肺结核病灶进行全面立体直观的定位分析,并根据以往临床用药情况,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有针对性地选择杀菌和促进结核病灶修复重建的独特配方,经皮肺穿刺空洞或病灶,直接注入临时配置的抗结核药液,再结合营养、运动和身心兼治方法,一次性彻底治愈肺结核的综合性疗法。

  该疗法不仅可以直接经皮肺穿刺或空洞置管注药,以治疗巨大空洞,也可以经胸膜腔置管注药治疗脓胸和支气管胸膜瘘,同时可以经气囊导管向支气管内注药治疗支气管内膜结核,方法简单,操作灵活,标本兼治,治疗时间短,疗效显著,费用低廉,复发率低,副作用小。

  微创靶向综合疗法快速治愈耐药性肺结核的原理

  总体治疗思路

  1、直接杀灭结核杆菌及其它致病微生物。

  针对结核病灶周边血循环和微循环障碍,抗结核药物不能进入病灶内这一特点,我们采用直接穿刺到病灶内,将药物直接与致病微生物接触,避开了“交通堵塞”,直接“空降”到达病灶,实施空中打击针对结核病灶是多种致病微生物混合感染的这一发现,我们配制了独特的复合配方,可以同时杀灭多种致病微生物。使局部病灶的有效药量高于通过血液循环达到药量的几千倍,所有致病微生物全部都浸泡在高浓度有效抗生素中,完全没有存活的机会。

  2、破坏结核病灶内结核杆菌赖以生存的微生态环境

  采用碱性、高渗透压、缺氧、破坏病灶蛋白质等多种手段,彻底摧毁结核分枝杆菌的微生态环境,即使个别异常顽强的致病微生物躲过了高浓度抗生素的劫杀,由于没有生存空间,也将无法存活,正所谓“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3、促进原病灶区域组织细胞的生长、修复和重建

  利用独特的药物配方和一些辅助治疗,促使原病灶区域被破坏的组织得以修复重建,特别是微循环的再建立。

  4、全身免疫支持系统的修复和重建

  实施高营养热药膳快服、运动快速康复以及身心兼治,情感抚慰,能够迅速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和体力,使结核病患者在较短时间内恢复健康,达到临床治愈的功效。微创靶向综合疗法的方法和技术保障

  方法

  1、所用物品:胸部CT片、直尺和卡尺、自制前方多侧孔穿刺针、5ml和20ml注射器,置管者备深静脉穿刺包一个。

  2、麻醉:局麻或局麻加强化麻醉。

  3、操作:根据胸部CT层距测量出病灶距胸骨切迹的距离,再用直尺和卡尺测量病灶距脊突(或前后正中线)的距离,找到由皮肤至病灶最近的点,用我们的研究计算方法确定进针深度和角度,进行穿刺注药或置管注药。

  技术保障

  1、应用多个侧孔的穿刺针将几种敏感药物配制的复合剂注入病灶或空洞,使致病微生物被超出全身用药几千倍以上浓度的药物包围接触杀灭。实验证明局部组织细胞内的药物远远超出杀菌和防止细菌突变的药物浓度,既杀灭细菌又防止突变而产生耐药。

  2、每周或每天注药可使病灶内长时间保持高浓度药物,这完全符合结核病的治疗效果,不在于有效血药浓度而在于高峰药物浓度的理论。

  3、注入高浓度有一定粘稠度和偏碱性的药物,改变局部渗透压,破坏细菌细胞壁的通透性,导致脱水变性、死亡;改变局部的酸性环境不利于结核分枝杆菌的生长繁殖。由于注入药物可有机械闭合空洞的作用,使病灶缺氧、缺铁和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破坏细菌的生存环境,阻止其生长繁殖。

  4、由于药物对空洞壁的侵蚀作用,使干酪坏死物质软化、脱落和杀死的致病菌一起排出体外,空洞内壁出现新鲜创面,再注入修复药物,促使肉芽组织增生闭合空洞。空洞壁软化变薄亦有利于全身用药。

  微创靶向综合疗法的六大优点

  1、适应症广。除有严重心肺功能不全患者外,均适用此疗法,尤其耐药、多耐药和广泛耐药性结核病。

  2、疗程短、见效快、费用低,很少复发。初治患者住院一个月左右,经皮肺穿刺4-5次,耐多药、广耐药患者需三个疗程,共3个月,每个疗程费用一万左右。

  3、完全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既往用药情况、细菌学检查及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药物配成复合制剂,进行个体化治疗。

  4、穿刺置管注药前可先抽吸空洞内脓液、干酪、坏死等物质,清洁空洞,减轻病人的中毒症状,药物和致病菌能更好接触,提高治疗效果。

  5、避免全身长期用药的毒副作用,尤其减轻对消化道和肝肾功能的毒副作用,增强患者对药物耐受性。

  6、设备简单、定位准确、操作容易、安全可靠,易被病人、家属接受,利于推广复制。

  微创靶向综合疗法的八大适宜人群

  1、适宜耐多药及广泛耐药性患者;

  2、适宜急需快速治愈肺结核患者,如出国、入学人员等;

  3、适宜不能耐受长期服药的肺结核患者;

  4、适宜严重肝肾功能损害的肺结核患者;

  5、适宜有严重并发症的肺结核患者,如大咯血患者;

  6、适宜肺结核合并曲球菌、尘肺的患者;

  7、适宜结核性脓胸、肺脓肿、支气管胸膜瘘的患者;

  8、适宜结核性脑膜炎、淋巴结核、骨结核患者。

分享到:

猜你喜欢

换一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意见反馈 电话:010-82612286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