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在线报道(驻瑞士记者 段秀杰):由20多名医学专家组成的独立评估委员会在历经近一年的调查后,于28日在日内瓦出台了世界卫生组织对甲型H1N1流感疫情应对措施的评估报告。当天,世卫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对这份报告表示了欢迎,并认为“报告就两个关键问题得出的结论还世卫组织以清白”。
2009年4月,北美地区爆发甲流疫情,此后疫情迅速传播。世卫组织在两个月后宣布将甲型H1N1流感警戒级别升至最高级6级,要求各国通过广泛接种疫苗的方式预防疫情蔓延。这场持续了一年多的疫情造成约1.85万人死亡,出现疫情的国家和地区达到了214个。 2010年4月,甲流疫情形势缓解,根据《国际卫生条例》的要求,在陈冯富珍总干事的建议下成立了一个专家组,对世卫组织应对疫情工作中的得失进行评估。
尽管世卫组织称评估是工作惯例,但当时,世卫组织这个国际卫生领域最权威的联合国专门机构却正在经历着一场信任危机,一些西方媒体广泛报道的“阴谋论”将世卫组织推向了舆论的风口浪尖。英国一家医学杂志去年6月发表的一份调查报告称,他们收集的证据显示,世卫组织在处理流感大流行问题上存在不当,几名为总干事发布流行级别警告提供决策参考的医学专家与几个世界知名药厂有利益关系,可能导致世卫组织“放大事实”,从而使药厂从中谋利。此后,欧洲委员会的一个下设机构委员会发表报告,认定世卫组织没有如实评估甲流威胁,疫情对策引起“广泛且不必要”的恐慌,致使许多国家因采购疫苗等“浪费”了高达数以百万计美元的资金。
对于外界的这些质疑和指责,世界卫生组织从一开始就予以坚决否认。陈冯富珍总干事表示,商业利益在世卫组织的决策中绝没有产生过任何影响,她重申世卫组织的警告级别是根据病毒学和流行病学认定的标准来确定的。世界卫生组织助理总干事、流感问题首席顾问福田敬二则认为,互联网和一些媒体在甲型H1N1流感流行期间发挥了“散布传言”、“煽动紧张”、“推波助澜”等负面作用,干扰了世卫组织和各国应对甲流。但福田敬二也承认疫情应对过程中有许多可以改善之处。
28日的会议并没有向外界公开评估报告的全部内容,只是提供了一些结论和建议,完整的报告将提交给5月召开的世界卫生大会。陈冯富珍在会议上表示,这份评估报告解决了两个关键问题,一是“世卫组织的警告级别是否是恰当的?当时是不是真的出现了全球性暴发的大流感?”二是“世卫组织的决定、忠告和行动是不是由制药业的利益驱动的?”。她说,评估报告对这两个问题的答案可以让世卫组织摆脱以往对其的指责,可以说是还世卫组织的一个清白。
尽管对媒体曾热炒的“阴谋论”进行了澄清,但专家组也认为,世卫组织在应对甲流疫情过程中有许多可以改进的地方。一是现有疫情警告级别的设立标准是以2003年的非典疫情为基础的,衡量疫情轻重的标准以传播范围为主要依据,传播范围广则警告级别就高。而2009年的甲流疫情病毒毒性较为温和,致死率不高,但传播范围很广,如果仅以传播范围来定警告级别就显得不够科学;二是对于为世卫组织提供咨询服务的医学专家与制药企业的利益关系要更加清晰透明,坚持签署“利益冲突声明”的做法, 以便让外界了解相关情况;三是更加关注疫情中广大发展中国家疫苗短缺以及买不起疫苗的问题,发挥世卫组织的协调组织和动员能力。
对于这份评估报告,陈冯富珍表示,世卫组织欢迎报告的结论和建议,世卫组织将努力完善应对疫情大流行的各项制度,并提高应对的能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