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走廊医生”事件调查:医患沟通现需录音(4)

2014年05月06日09:43  廉政瞭望   收藏本文     

  作为回应舆情的常用手段,官方常发“情况通报”、“公开信”。凌宇认为,回应要通俗易懂,直奔主题,结论在前,“到底有没有这事?”如果政府错了,最好先道歉,再说调查及问责结果。总之,不能“过度反应”,也不能照搬官场那一套,更不能搞“非主流”。

  曾有“过度反应,反受内伤”的例子。2013年2月,浙江温州瑞安市等河道污染,各地环保局长被网友邀请下河游泳。19日,温州环保局在当地报纸刊发整版广告,盘点年度七大成就,指出“推进了16条黑臭河道的治理”,被认为是对质疑的回应,引发了下一波舆情——愤怒的网友检索发现,环保局打广告花了14万,进而要求调查钱的来源。

  对回应的措辞要“去官化”,胡星给记者看了某市官方一份对不当拆迁引发居民聚集事件的“说明”,一开头就是“领导高度重视,列举了一把手、政法委书记、公安局长的指示,接着是牵头部门密切配合,又是一串名字……凌宇说,这种稿子,得到倒数第二段去找“干货”,比如这稿倒数第二段,就称政府答应给村民增加补偿,村民“无一人滞留”,而最后一段,通常是“下一步将怎么做”,但“基本都不会做”。至今,该事件仍未解决。

  “比起这些,更忌讳出现‘社会舆论平和’字样。”凌宇说,尽管这是内部惯用语,但公开出来,可能会引发反弹。

  官媒的“中枪”或可借鉴。去年11月,中石化青岛输油管道泄露爆炸,62人遇难。然而,第二天当地媒体就刊文:《住安置点,如家温暖》、《官兵做饭,百姓喊香》,引起非议。

  近年来,网络上出现了各种体,淘宝体、元芳体、伊琍体……凌宇说,如果是当事干部如此回应质疑,还可体现幽默感,以单位名义,就千万慎用,否则让人怀疑回应的诚意。

  一次,凌宇参加培训时,来自北大的专家,给一名学员代气象局就“重大事件天气预报不准”的回应打了不及格。这名学员回应的第一段是:“亲,尼可能对姆们产生了误解,姆们不是万能滴么么哒,么哒,哒……

  办公室主任,发言人

  有时遇上比较重大的负面舆情,单靠在官网、微博发布回应,无法解释清楚,再加上媒体记者也不断赶来,就需要紧急召开发布会。

  在某市新闻办工作的黄程,每年都会筹备很多发布会。他告诉记者,开发布会,也分真开和假开。上述情况属于真开,“发布要有真内容,态度要诚恳、鲜明,可以学赵启正。”

  一些地方为了结一些影响有限,热度已过的事件,也会开发布会,“这是假开”。时间通常为事件发生两月后。请来上级和本级媒体、通报一下,激不起什么水花,这事就过去了。

  “有的干脆一直在调查,成烂尾新闻也没人管。一些领导还认为,说出来,未必比不说好。”黄程说,这对政府公信力是极大的损害。

  有时部门越小,考虑问题可能越细致。“如果不急,会前要对可能的舆情反弹做研判。还要避开一些重要时机,比如全国、省、市‘两会’、重大节会、典礼,避免给领导添堵。”

  谁来应对“咄咄逼人”的记者,也是个问题。“没人想‘惹事’。”黄程透露,他们市,部门一把手一般不出马,通常是分别分管外宣和业务的两人参加,后来,一些单位纷纷任命局党组成员、办公室主任为发言人,一般情况下他在班子中资历最浅,也算局领导,对上能交差。但真正能摆上台面的理由是,他熟悉各种情况。

  如果舆情凶猛,女干部和年轻干部还会受到保护,“不让他往火坑里跳,避免形成新的舆情。”遇到紧急情况,往往会派出快退休的干部,他们经验丰富,也没有仕途之忧。

  事实上,媒体并非如此“可怕”,黄程经常把当年王岐山处理“非典”危机的故事挂在嘴边。王岐山上任不久,就召开记者会,还上央视谈“抗非”,坚定而坦诚,给人以信心。

  “应对舆情确有不可预见性。但很多领导忘了,一把手去,是在表明态度;发布会上的一个细节,也可以扭转颓势。”黄程提到,当年青岛植树事件,政府原来很被动。但副市长王建祥开网络发布会时,“25万人涌入致频道瘫痪,官方改用微直播”这个细节,让公众看到了政府的诚意。

  参加发布会时,着装也有讲究。黄程告诉记者:“就是6个字,正装、朴素、大方。”除了不能穿名牌服装,戴名表、摆名烟外,衣服上也不能有明显的商标,以免横生枝节。

  政府培养大V,“说人话”

  配合发布会和后期收尾,还有一项重要工作——组织网评员在论坛上评论,这就是凌宇口中,舆情应对的第三步:“导”。在舆情专家祝华新看来,设网评员没有什么问题,政府机关也需要代言人。但网评员要善于说话。

  胡星所在的某县新闻办,网评员数量庞大(通常在每个部门明确一人,乡镇党委、政府各明确一人)。平时,他们会按要求在上级指定的网文后发表评论,还会规定条数,按IP考核;重大舆情发生后,网评员会被叫到部里“定调子,定方向”,评论内容自由发挥。

  不过,现在这一招不太管用了,“有个网评员标点没打对,都被网友痛批‘五毛一点技术也不讲’”。网评员积极性也不高,“很多人不会看”。

  后来,胡星单位对“培养20个本地大V”的工作很上心。在一次“网曝某局公务员吃空饷”事件中,大V参与调查,并在微博上发布报告,效果不错,“他参与后发现,调查很正规。但他把看到的情况一发,当天就开始掉粉丝,后来也不怎么来了。”

  “现在我们认识到,培养大V还不够,开了官方微博微信,与老百姓距离也挺远。我们自己得成为大V,舆情发展各阶段都能介入。”胡星将拥有1000多万粉丝的浙江省原常务副省长蔡奇看做榜样。“平时,对微博用心经营,不敷衍网友,到突发事件时,说话才有人信。”

  回溯整个舆情应对过程,以上3名干部有自己的思考,凌宇说,现在能形成舆情的,都有强烈刺激性,如爆炸、自焚等。随着事件发展,进而和某类敏感、极具张力的热点挂上钩,如官二代、野蛮拆迁等,这时,大众舆论开始一边倒,事件真相如何,似乎都不重要了。

  “这种情绪,实际是网民对某些公权力侵害私权利事件感同身受,进行的集体发泄。基层部门既要查个案,还要纾解情绪,压力太大了。”在黄程看来,要改善这一窘境,学会舆情应对技巧固然重要,更关键是弥合官民隔阂,提升各级政府公信力。

  经过多次“惨痛教训”,官方已有不少经验。“在‘合肥城管打游客’事件中,其他争议姑且不说,从事件发生、调查,到公布结果4人免职1人开除,1天之内全部做完,这个至少是进步。”黄程说。(文中部分受访对象为化名)

  寻找喧嚣中的理性

  文_艾冰

  蔡奇的微博已经有两个多月没更新了,但网友没有忘记他。

  这名拥有1000万粉丝的大V,浙江省原常务副省长,因在微博上及时发声,受到公众热捧。很多网友留言用上了流行语:“蔡总去哪儿了?”据媒体透露,蔡奇已到中央有关机构任职。

  此前,另一名官员大V陈里也被调到中央政法委。没离开宣传老本行的他,微博仍然“一天十更”。最新的一次是,关心某地92岁鞋垫阿婆的生活,呼吁当地政府重视。

  不避争议,坦诚相待,是遇上突发事件时,蔡奇和陈里应对舆论的共同点。2012年国庆,陈里连夜直播华山游客滞留事件最新进展;温州动车事件时,蔡奇在微博上部署所在单位救灾。他还说,在突发事件面前,政府要在第一时间发声,让事实说话,不可动辄删帖,以势压人。

  事实上,确有基层应对舆情以“堵”为主。一名地方新闻办人员透露,对本地论坛的“负面帖”,他们可以直接让删,还可请网监找到当事人,将其纳入信访,劝其删帖。如此费心劳力,却常常“按下葫芦起了瓢”——面对舆情,终究“堵不如疏”,及时介入、讲究技巧、公开透明,是打消公众疑惑的最好方式,也是建立起官民互信长效机制的第一步。

  在公共事件应对中,媒体的作用也极为重要。在社会思想日益多元、矛盾多发的今天,热点事件往往与社会深层次问题相交织,引发全民激愤和吐槽。然而,一些撩拨公众情绪的报道,事后却上演“舆情反转”,将当事媒体的公信力放到了风口浪尖。

  “城管打死人,有图有真相。”去年夏天,网友上传一组家属披麻戴孝、抬尸抗议的照片,各大微博纷纷转载,讨伐声四起。然而经调查,事实的真相却是,当日城管整治违规占道经营,部分商贩不服,上演“诈尸”闹剧,索要赔偿。

  还原真相,往往还会更加复杂,需要基于缜密而细致的调查。即使是同一媒体,也可能发出不止一种声音。“上访妈妈”唐慧为幼女被迫卖淫长期申冤反被劳教,固然值得同情,但随着事件发展,当年报道她遭遇的媒体,也及时跟进,展现出其无理取闹的一面,后来有官媒反思该案称,“舆论干预司法,当事人判刑过重”。真相正是在不断交锋与修正中,越辩越明,水落石出。

  舆情反转名为“反转”,实为反思。网络时代的众声喧哗中,媒体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时,如何将及时跟进与自律自戒相统一,不滥用话语权?部分传统媒体给出了答案。《人民日报》“求证”栏目在对4月初“广东茂名反PX游行”事件的跟进中,通过调查,澄清了一度流传甚广的“15死300伤”、“坦克车进城,市民被暴打”等谣言,并追根溯源,考证出“坦克车进城”的照片出自一次部队训练,澄清真相的同时,压缩了非议蔓延的空间。

  喧嚣后的冷思考,对公众而言同样重要。个体传播时代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发布上速度至上,情节上冲突至上。对消息的发出者而言,“医生与患者”、“城管与小贩”、“外国人与中国人”等的对立,颇能吸引眼球。知名舆情研究专家沈阳则告诫信息的接受者,公众对新媒体快速发出的新闻,要多存一份理性质疑,不跟风不盲从。

  这是一个大变革的时代,也是一个理性缺失、充斥着“思想泡沫”的时代。政府如何从公共事件中找到公众的合理诉求,媒体如何从“舆情反转”的阵痛中增强免疫力,探寻真相时不忘自律自省;公众如何练就一双能穿透“信息雾霾”的慧眼,都是漫长而艰巨的任务。

上一页1234下一页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