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节奏的加快,大部分朋友的午餐是在单位简略的凑合一餐,而晚餐则非常的丰盛。晚餐太饱显然会对我们的身体带来危害!唐代医家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里,告诫人们“暮无饱食”、“夜勿过醉”。明代冷谦的《修龄要旨》,在“却病八则”里写有“厚味伤人无所知,能淡甘薄是吾师”之诗句,感叹人们往往不知晓长期太丰盛饮食对身体的损害。
朋友们,在古代我们的祖先就已经意识到了晚餐过量会对健康产生损害。而科学不断进步的今天,我们的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却不知多种疾病的诱因是从晚餐吃的太饱引起的。会引发哪些疾病呢?下面我逐一的向您介绍:
一、 会引发肥胖症。
我们在吃过早餐和午餐后,由于工作、学习等有大量的时间活动,可以消耗能量。若晚餐吃的太饱,活动量大大减少,能量消耗也因之降低了很多。多余的热量会合成脂肪在体内储存起来,久而久之会导致肥胖的发生。所以,晚餐摄入的能量不应超过全天摄入总能量的30%,应与早餐大致相同,要少于午餐。以能满足晚间的活动和夜间睡眠的能量需要为宜。这样可防止和控制发生肥胖。
二、 会引发胰腺炎。
我们的胰腺在胃、十二指肠附近,其分泌的胰液中含有各种丰富的消化酶,由胰管经胆道口进入十二指肠。正常时这些消化酶以酶原的形式存在,无消化作用。如果晚餐吃的太饱,胃及十二指肠内的食物过多,会在躺卧睡眠时压迫胆道,使胰液、胆汁不能通畅的流动,排出就受阻。
如果您饮酒过多,加上吃了大量的高脂肪的食物,又会促进胆汁、胰液大量的分泌,胰腺管内的压力就增高,这样会导致胰泡破裂,胰蛋白酶源进入间质而被组织激活,引起自身的消化,从而产生急性胰腺炎症。严重的出血坏死性胰腺炎会使人在睡眠中休克。[1]
三、 会引发糖尿病。
医学专家指出:人体维持血糖的能力随年龄的增加而下降,年龄增加10岁,空腹血糖值上升1%。如果晚餐摄入的食物过多,血糖和血中氨基酸的浓度就会增高,从而会反复刺激调节糖代谢的主要激素:胰岛素的分泌增加。造成分泌胰岛素的胰岛贝塔细胞提前衰竭,进而患上糖尿病。
四、 会引发心血管疾病。
如果晚餐吃的太饱,而且是过多的肉类,会引起血胆固醇增高。睡眠时人体血流速度大大减慢,过多的胆固醇运载到动脉壁堆积起来,就比较容易沉积在血管壁上,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症,从而引起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而血黏度的上升更助长了发生血管栓塞、中风的概率。
根据科学实验证明,晚餐经常进食荤食的人比经常进食素食的人血脂要高2~3倍,而已经患有高血压、肥胖症的人如果晚餐爱吃荤食的话,那害处就更多了。
另外,晚餐不宜吃的太晚。
1.会引发尿路结石。
我们人体的排尿高峰时间一般在饭后的4~5小时,而晚餐吃的太晚,食物进入肠道后,食物中的钙,一部分被肠壁吸收,多余的钙经尿液排出。因晚餐后不久就睡了,夜里的排尿次数少、间隔长,产生的尿液就会全部潴在尿路中,不能及时的排出体外。这样,尿路中尿液的钙含量也就不断的增加,久而久之就会形成尿路结石。[2]
2.会引发神经衰弱。
晚餐太饱,胃内的来不及消化的食物过多,加重了消化系统的负担,会对周围的器官造成压迫,使大脑相应部位的细胞活跃起来,并且不断的刺激。诱发各种各样的梦,梦境常使人疲劳、不安稳,久而久之,引起神经衰弱、失眠等疾病,同时思考力、记忆力减退。
好了读者朋友们,晚餐固然不能吃的太饱和太晚,其对人体的危害不可忽视。正确的饮食应参照下面几个原则:
1、低脂肪,少能量,营养价值高一些,“清淡至上”。
2、要容易消化,不给胃肠增加负担。
3、要有足够的体积和足够的饱腹感。
4、要不引起兴奋,最好有利于后面的入睡。
5、吃起来还要令人愉快。[3]
晚餐宜选择的食物:
适量的主食,可在米面食品中多选择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糙米、全麦食物;适量摄取粥类或者汤类食物;豆类或相当量的制品;含纤维的绿叶蔬菜和水果;奶类和鸡蛋等。因为纤维素能减少人体对胆固醇的吸收,能增加胃的饱腹感而降低胃口,有助于排便和预防肠癌。
朋友们,一定要合理安排一日三餐的时间及食量,进餐时要定时定量。晚餐要适量,在18:00-20:00就餐为宜。做到不暴饮暴食,不经常在外就餐,尽可能的与家人共同进餐,并且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就餐氛围。最后,祝愿每一位朋友都健康长寿!因为生病是无人可替的!
参考文献:
[1]王旭峰著。直面上班族的健康危机.P23.
[2]于康著。吃好每天3顿饭.P25.
[3]范志红著。不懂健康,难做美丽女人.P164.
营养师曹淑玲
QQ:1911701993
新浪微博@营养师曹淑玲
(原创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