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言堂

中秋后别吃这种食物

2014年09月14日09:02  新浪健康博客    收藏本文     

  本期主题策划:秋季养生

  不宜睡凉席、不宜大量吃瓜果、早晚不宜穿短裤短裙……

  中秋后哪些习惯要改一改

  编者的话:秋天,是从立秋之日起,到立冬之日止,其间经过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等六个节气,并以中秋(农历八月十五日)作为气候转化的分界,而今年正好是中秋与白露重合。

  虽然中秋已过,但还有可能出现高温闷热天气,很多人还会很贪凉,比如晚上依旧睡凉席,大量吃瓜果和冷饮,无论早晚都穿着短裤短裙。

  专家表示,立秋之后,早晚温度已经有所下降(特别是夜间),如果还一味贪凉,很容易使身体背上“夏债”,贪凉受寒后在身体中会形成潜在的危害,到了天气彻底凉爽后就会爆发出来,如各种骨关节疾病、腹痛腹泻、容易感冒等等。

  虽然此时天气还是比较热,但毕竟已经进入秋季,自然的大环境和人体的小环境都发生了细微的变化,一些夏天的习惯就必须要改一改了,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季节更替的变化,避免疾病的发生。本期主题策划,我们从衣食住行四个方面为您说说中秋过后,哪些夏天的习惯需要改一改了。

  衣:

  早晚不宜穿着短裤短裙

  有谚云:“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这句谚语提醒大家:白露节气一过,穿衣服就不能再赤膊露体;寒露节气一过,就应注意足部保暖。 

  “白露”之后气候冷暖多变,特别是一早一晚,更添几分凉意。如果这个时候再赤膊露体,穿着短裤短裙,就容易受凉诱发伤风感冒或导致旧病复发。对于女性来说,不要穿过于暴露的衣服,露背装、露脐装都已不合时宜了。体质虚弱、患有胃病或慢性肺部疾患的人更要做到早晚添衣,睡觉莫贪凉。民间还有“二八月乱穿衣”说法,说明秋季气温不稳定,要随温度变化增减衣服。一般着装以感到凉爽,不觉寒冷为宜。

  另外,“春捂秋冻”是一条经典的养生保健要诀。其原理是:天气变凉,人的毛孔要闭合起来防着凉,如果过早就把厚衣服穿上了,毛孔就会因为受热而开放,突然降温带来的寒气就容易透过毛孔伤人,因此不建议过早添加衣物。

  但是,秋冻要冻得合理。俗话说“一场秋雨一场寒”,骤然变冷时,适当添加衣物还是必要的,特别是老年人,应适时增减衣服,衣服宜选用轻柔、松软、保暖性好的材料。此外,糖尿病患者、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哮喘患者和关节炎患者及体弱老幼者都不适合“秋冻”。

  食:

  少吃瓜果和葱姜蒜

  夏令大量吃瓜果虽然不至于造成脾胃疾患,却已使肠胃抗病能力有所下降,入秋后再大量吃瓜果,势必更助湿邪损伤脾阳,脾阳不振不能运化水湿,腹泻、便溏等症状就会随之发生。因此,入秋之后应少吃瓜果生冷之物,脾胃虚寒者尤应注意。

  同时,秋季空气干燥,皮肤开始出现紧绷的感觉,这就是所谓的秋燥。我们常会听到秋季要“润燥生津”、“滋阴”等,其实指的是保养肺部。因为秋天的干燥以及秋风等极易损伤娇嫩的肺部,尤其是一些肺本来就不好的人,如患有慢性支气管炎的人,一些夏天经常吃的食物,此时就要忌口了。

  秋燥时节,人们要少吃或不吃辛辣食物,如辣椒、花椒、桂皮、生姜、葱、蒜及酒等,特别是生姜。这些食物属热性,又在烹饪中失去不少水分,食后容易上肺火。当然,将少量的葱、姜、辣椒等作为调味品,问题并不大,但不要常吃、多吃。此外,添加很多材料的火锅和烧烤也不能多吃,否则也容易上火。

  秋季适合进补,但进补时要注意不要无病进补和虚实不分滥补。中医的治疗原则是虚者补之,不是虚证病人不宜用补药。虚证又有阴虚、阳虚、气虚、血虚之分,对症服药才能补益身体,否则会适得其反。另外还要注意适量进补,忌以药代食,提倡食补。秋季食补以滋阴润燥为主,可选择乌骨鸡、猪肺、龟肉、银耳、蜂蜜、芝麻、核桃、藕、秋梨等。这些食物与中药配伍,则功效更佳。

  秋季空气干燥,把进补的食物制成汤水食用比较适宜,如选择新鲜的白菜、萝卜、莲藕等加入鱼、肉等做成汤,如花生鸡爪汤、莲藕牛肉汤、菠菜猪肝汤、萝卜排骨汤等。还可食用一些有利尿解热作用的寒凉类水果,如苹果、雪梨、柑橘、荸荠、葡萄等,可补充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秋季气候干燥,口渴感强,但不宜多饮含气体的饮料,可选用胖大海加冰糖或白菊花加蜂蜜用水浸泡,频频饮服,既可补充体内水分,又可起到保健治疗的作用。老年人选择药物入汤较为适宜,如百合莲米汤、莲米银耳汤、山药莲米汤、贝母雪梨汤、洋参莲米汤等,药补时应做成清汁薄汤,以免腻胃滞脾。同时还需要注意药性的差异,因人而异,如红参偏温、白参偏凉,使用时不可一概而论。只要审慎处之,于健康大有裨益。

  住:

  中秋过后不宜再睡凉席

  近期,各大医院的中医门诊里多了一些前来就医的颈椎病患者。他们中有不少人是因为夜晚贪睡凉席,同时又长时间使用空调、电扇,使颈椎受凉而导致发病。

  医院肠道门诊中腹泻的病人也有所增多。在询问得病原因时,医生发现,其中不少人有光着上身睡凉席的习惯。他们都认为,虽然最近气温不是很高,但仍然觉得不凉快,赤膊睡凉席能获得最大的凉快感受。

  专家表示,对于健康人群来说,如果过于贪凉,长时间吹空调、风扇,或是在比较凉的夜间睡凉席,也可能导致局部酸痛、腹泻等问题。而关节炎、颈椎病、肩周炎、椎间盘突出等疾病患者,则很容易因受凉而旧病复发。

  白露节气过后,昼夜温差增大明显,人体内阴阳之气的盛衰也随之转换,此时起居作息也要相应地进行调整,要注意早睡早起。秋季中风发病率较高,发病时间多在长时间睡眠的后期。对于老年人来说,秋季适当早起,可降低血栓形成的几率,这对于预防中风的发生有一定的作用。

  晚上睡觉时应关好窗,腹部盖薄被,以防脾胃受凉。白天只要室温不是太高,就不宜开空调,可开窗使空气流通。

  行:

  秋季养生需要动起来

  秋季是气候由热转凉的时候,人体肌肤处于疏泄与致密交替之际。此时,阴气初生而未盛、阳气始减而未衰,故气温开始逐渐下降,人体阳气也开始收敛。此时若能适当接受一些冷空气的刺激,不但有利于肌肤之致密,而且还能增强人体的应激和耐寒能力。因此,可以有意让身体“冻一冻”,使机体的防御机能得到锻炼。当然,冻并非是完全被动地去接受“冻”,建议大家要变被动为主动,主动去“冻”,同时又主动地去防“冻”。如何做呢?具体来说就是“在动中冻,在冻中动”,这样既能很好地把握冻的度,更为重要的是可以顺应秋季“收养”的需要。下面介绍两个适宜于秋天的锻炼方法。

  方法一:冷水浴

  所谓冷水浴,就是用10℃~20℃的冷水洗澡,秋季的自然水温多是在这一范围内,大家可以根据个人的体质等进行适度的调节。

  需要注意的是,洗冷水浴必须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所谓的循序渐进在这里有四个基本的意思,一是人体对寒冷和冷水的适应要随天气逐渐向前推进;再者就是洗浴的部位要“由局部到全身”;其三就是水温要“由高渐低”;其四就是洗浴的时间要“由短渐长”。必须说明的是,冷水浴并非对每个人都适合,有些人的皮肤对冷水敏感,遇到冷水就会产生过敏症状,这类特异体质的人就不能进行冷水浴。此外,患有严重高血压冠心病、风湿病、空洞性肺结核坐骨神经痛者以及高热病人都不可进行冷水浴。

  方法二:慢跑

  慢跑也是一项较为理想的秋冻运动。在慢跑的过程中最好让周身微微发热,在尚未出汗的时候就缓缓停止运动。

  秋季的养生项目还有很多,如爬山、打球、练气功等,具体选择何种锻炼项目应视自己的年龄、体质、爱好等而定,不宜盲从。但无论你选择何种运动,都要注意一个“冻”字,不宜“动”得大汗淋漓。因为秋天人体的阳气正处在收敛内养的阶段,所以运动量不可太大,以防止出汗过多而耗损阳气。

  本报综合报道

  原文见《家庭保健报》2014年9月11日第1、3版

文章关键词: 健康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