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非的埃博拉肆虐不止,中国专家跨万里挺进疫区。9月21日凌晨,我国第三批援非公共卫生专家组飞抵几内亚,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预防所刘东磊就是其中一员。他在SARS、甲流、禽流感等传染病暴发时冲在疫情防控第一线,参与了北京奥运会、建国60周年庆典、印度洋海啸医疗救援等重大公共卫生保障和援助工作,发表文章数十篇,曾多次获得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什么?去几内亚?”在得到了这个消息后,刘东磊的大脑在经过短暂的罢工后终于又重新工作了,虽身经百战,但出发前依旧忐忑不安,特别是在这埃博拉疫情的新闻铺天盖地,西非疫区局势动荡不安的时候,几内亚到底是什么情况?
2014年9月20日早上,作为卫计委派驻几内亚的第三批专家组的成员之一,刘东磊一行三人从北京出发了,其他两位是来自北京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和北京地坛医院的医生。埃博拉疫情爆发后,很多国家都暂时中断了通往西非的航空线路,他们也是辗转3段航程,才于当地时间9月21日凌晨3点(北京时间21日中午11点)到达几内亚首都科纳克里。
在中国大使馆和中国驻几内亚医疗队的帮助下,第三批专家组很快了解了当地疫情情况,并与当地有关部门“接头”成功,顺利的开始了工作。这次到几内亚,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对中国驻几内亚医疗队、中资企业和当地华商开展针对埃博拉的培训(包括如何预防、主要症状是什么、如何早期筛检、发病后如何就医等,同时也就疟疾等当地重点传染病进行了培训),并争取收集到埃博病例的相关流行病学资料和临床资料,为了更好的制定与完善当地华人埃博拉防控和救治应急预案,同时也有助于我国相关防控措施的制定和更新。
到达几内亚后,刘东磊每隔几天就会发回工作信息:
疫情数字可能不能反映真实情况
当地疫情相当平稳,使得许多人都认为几内亚疫情出现拐点的时间已经到来。但事实证明,这种想法有些“天真”了。当地宣传力度的不断加大的同时,有关部门也在疫区逐门逐户的开始进行主动搜索,很多居住在偏远山村病例就这样被搜索了出来,疫情又有所回升。可见在那里,绝对不能盲目乐观,数字的下降可能是因为一些病例没有被发现,而尽可能的找到病例是控制疫情扩散的前提。直到我们离开几内亚时,发病仍处于较高水平,丝毫没有看到下降的拐点。其实随着疫情不断加重,早在10月初世界卫生组织(WHO)就做出预测,与非洲交往密切的国家,发生病例输入的风险几乎不可避免。据我们了解,几内亚有2万多华人,在疫情发生后,许多人都离开几内亚回国了,但还是有7000名中国人在坚守。我国不断派来防控埃博拉的专家,大使馆定期举办埃博拉等重点传染病的讲座,给当地中国人带来了巨大的心理支持。目前还没有华人发病,不得不说这是个奇迹,我们去过的中资机构、中餐馆、中国人开设的酒店超市甚至中餐馆的门口都放置了洗手池,洗手的习惯将通过接触传播的风险降低了,并有专人负责体温测量,体温正常者才能进入。这再次证明了埃博拉疫情还是可以防控的,但感染风险仍在,那些从埃博拉肆虐的国家回国后发病的风险也同样存在。美国也正式因此出现了本土的病例。
谣言对疫情的干扰作用
虽然疫情已经持续一些时间,关于埃博拉的宣传也在开展,但在几内亚,尤其是在比较偏远的地方,老百姓中还是有一些谣言和不科学的言论的。有人认为埃博拉不是一种病毒,而是某种化学药物引起的;还有人说:治疗埃博拉的药物有毒,就是让服了药的人死亡,这样传染源就会消失。还有些居民会上报虚假死亡以便领取政府发放的丧葬金;大家都知道,非洲的丧葬习惯是导致埃博拉疫情传播的重要因素,但是仍然有部分居民为了坚持丧葬习俗,袭击了帮助掩埋尸体的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甚至在恩泽勒科勒地区还发生了当地医疗卫生人员不幸遇害的恶性事件。因此,我们可以看出,在疫情防控的过程中,正确的宣传教育绝对不可或缺。这些谣言都需要通过主流媒体包括电视、广播的宣传,及发动当地民众和各种NGO组织的宣传来破解。这次的疫情防控绝不仅仅只是个医学问题,也不仅仅是一次公共卫生危机,而是一次社会危机,一次人道主义危机,一次经济危机,对非流行区的国家亦构成了国家安全的威胁。
国际支持与中国的作用
为了这次的埃博拉疫情,WHO、联合国儿基会、世界粮食计划署、美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CDC)、无国界医生组织等成立了亚区域埃博拉疫情协作中心(Sub-regional Ebola Outbreak Coordination Centre ,SEOCC),定期召开电话会议,分析西非流行国家(利比里亚、塞拉利昂、几内亚、塞内加尔、尼日利亚、刚果金)的疫情。目前三个国家(利比里亚、塞拉利昂、几内亚)疫情比较严重,相比另外两个国家,几内亚政局还算平稳,有完整的政府体系,这些都是控制疫情的优势。但是,由于几内亚人有很多亲属居住在利比里亚和塞拉利昂,人员往来频繁,在另外两个国家发生战乱时,就会有大量难民逃亡到几内亚,所以,几内亚的边境几乎不设防,这给疫情控制增加了难度。目前,几内亚全国仅有2个埃博拉治疗中心(科纳克里和盖凯杜)和1个埃博拉转运中心(马桑达),盖凯杜和马桑达均属于三国交界的区域,也是几内亚疫情最严重的地方。
首都科纳克里的治疗中心设在东卡医院,能容纳60个病人。病人居住在医院的空地上搭建的帐篷里。面对不断增多的病人压力,扩建帐篷或者增加新的治疗中心非常迫切。在科纳克里,有法国提供的实验室支持,俄罗斯的实验室也在10月初启用了,MSF不断在增加派驻人员,古巴政府也准备向几内亚派遣医疗队,国际支持力度很大。
东卡医院和中级友好医院是首都科纳克里最大的医院了。东卡医院在市中心,中几友好医院位置较偏远,是中国和几内亚友谊的象征,医院从大门到诊室标示,都是中几双语的。在中国的支持下,医院准备建立疟疾治疗中心,届时将成为首都甚至全国最大、最专业的疟疾治疗地点,考虑到医院的人员、物资配备等方面因素,医院并没有收治埃博拉的计划。
几内亚的治疗中心由无国界医生组织(MSF)派驻的人员负责管理,与当地医生和护士一起对病人进行简单的支持治疗,主要是使用抗生素预防继发感染,维生素支持。无国界医生组织至今只有1名工作人员在医护过程中感染了埃博拉病毒,他们非常自信,认为现有的防护设备、正确的防护措施,是完全可以避免院内感染的。他们使用的个人防护服,颜色是黄色的,更厚实。无国界医生以及当地雇员,在工作结束后,都回到各自的社区,并没有特殊的隔离。
从9月底开始,在SEOCC的会议上,塞拉利昂在汇报疫情进展时不断提到了中国的名字,中国在塞拉利昂设立的实验室,为当地提供了大力支持,塞拉利昂官员对中国的援助表示认可和感谢。中国大使馆也通过对几内亚政府官员的需求调研,准备再次向他们援助物资。当听到那边的人对中国的肯定和赞扬时,我真切地感觉到中国的强大。而这个时候我也深刻的感到了一种骄傲,那是在国内怎么都感受不到的骄傲。就像别人在感谢和表扬你的亲人,你由衷的高兴。
刘东磊在当地工作了20天,以到WHO听取SEOCC的会议为主,每周1、周3、周5例会,在例会上与当地政府官员建立了联系,通过邮件联系能得到当地的疫情防控动态;在当地政府及中国大使馆的帮助下,去东卡医院、MSF管理机构、中几友好医院,实地调研当地的防控措施、应对能力,了解物资需求,以便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帮助。她说,这次的援助经历让他受益匪浅。
10月17日,第四批专家组出发了,继续开展相关工作。
刘东磊已经回国十天了,依然严谨的遵循着隔离观察原则,不出门买菜、不叫外卖,他在网上和同事们开玩笑说:“哪儿都不去,谁都不见,不发烧、不腹泻、不呕吐,朋友们放心。觉得方便面挺好吃的。”说起在几内亚工作的日日夜夜,他有很多感触:
“由于疫情的缘故,在几内亚首都科纳克里的大街上,几乎看不到外国人,对国家经济必然产生很多影响,但当地老百姓依旧平静地生活,随处可见踢足球的孩子,路边坐着边喝咖啡边聊天当地居民,他们向我打招呼,用汉语向我问好。安详的民族性格,让人敬佩。我们曾遇到一个葬礼,数百人穿着白色的穆斯林服装,静静地坐成一排一排,表达对死者的尊重,这就是典型的穆斯林葬礼;周围有荷枪实弹的军人,是为了在葬礼结束后,确保尸体得到安全处理。这次疫情,多多少少还是对当地老百姓的生活带来了影响。希望埃博拉疫情能够早日得到控制,希望当地居民他们的永远生活平静、祥和。”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