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乍暖还寒的春天让不少医院的儿科迎来了一拨又一拨的小病号,他们的症状大多是发烧、咳嗽和喉咙痛等。然而,在这些看似小问题的背后,还潜伏着可怕的“杀手”——小儿肾病综合征。
据了解,小儿肾病综合征(简称肾病)为儿童肾脏疾病中十分常见的类型之一,虽然大部分患儿可治愈恢复,但部分患儿病情反复或迁延,少数甚至发展成慢性肾功能衰竭。据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主任于力介绍,2~6岁的儿童抵抗力低,呼吸道感染常常会诱发肾病综合征,所以家长切莫对“小病”掉以轻心。
发烧3天全身浮肿 原来得了肾病
今年3岁的男孩丁丁最近几天发烧,并且嚷嚷喉咙痛。妈妈先是给他服用退烧药和清热解毒的中成药,然而2天后,丁丁依然高烧不退。去医院就诊,医生诊断为急性咽喉炎,开了几天抗生素。然而,丁丁妈妈认为孩子没有咳嗽,吃抗生素有滥用之嫌,于是没有按医嘱用药。在随后的3天里,丁丁一直发低烧,好几天都不想吃东西,双眼睑及下肢还肿了起来,尿也少了。妈妈赶紧带丁丁到医院检查,结果发现丁丁的尿中有大量的蛋白。医生说,丁丁因上呼吸道感染,诱发了小儿肾病综合征。
据于力介绍,小儿肾病综合征临床上表现为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脂血症及高度水肿的“三高一低”症状。发病年龄多见于2~6岁的儿童,男孩多于女孩,男女比例约为1.5~3.7∶1。
呼吸道感染常常是诱因
小儿原发性肾病目前病因不清,但医学界普遍认为上呼吸道感染是诱因,比如感冒、扁桃体炎、急性咽炎等,如果不及时有效控制感染,在1~4周后就有可能诱发肾病综合征。免疫力低下也是诱因之一。值得注意的是,每年初春或季节交替之时,该病的病例就会有所增多。
除此以外,肾病综合征也有继发的,常见原因为系统性红斑狼疮、过敏性紫癜、乙肝、类风湿、代谢性疾病、继发感染、药物中毒等。
于力提醒,水肿是小儿肾病一个比较明显的特征。如果孩子之前有呼吸道感染病史,早晨起床时又出现眼睑水肿,甚至全身水肿,就要留意。“有些男孩的阴囊会因为水肿表现光亮,而且不少患儿还会出现疲倦、厌食、精神萎靡、面色苍白等症状。”
据了解,小儿肾病综合征若治疗不及时可合并有低血容量休克、血管栓塞、急性肾功能衰竭等。“因此,如果孩子出现上述的表现时,家长们一定要引起重视,并及时带孩子就医诊治,以免延误病情,耽误了治疗的最佳时机。”
护理贴士:预防感冒是重点
患病后的护理重点是预防感冒,患儿不宜吃多盐和高蛋白食物。因患儿长期服用激素,免疫力下降,易于并发呼吸道感染,应严格限制孩子的活动量,做些安静的游戏,避免剧烈运动使孩子疲劳,加重病情。此外,要及时给孩子增减衣服,注意保暖。
遇上流感高发季节,家长要注意掌握疫情,避免交叉感染,幼儿园一旦出现其他疾病的传染源,应及时将肾病患儿隔离。另外,平时应注意观察孩子的小便,如发现孩子的小便颜色有改变等,应及时送小便到医院化验。
需要注意的是,小儿肾病不能打预防针,待肾病完全缓解和停药1年以上,才可打预防针。
治疗:激素是首选 家长别抗拒
于力指出,小儿肾病综合征病程长,易反复,临床治疗上有一定难度。目前,沿用了几十年的激素仍为肾病综合征治疗的首选。对于激素耐药、频复发、激素依赖肾病者,可采用细胞毒类药物。此外,近年来国内外一些学者采用新型的免疫抑制剂治疗,也取得较好的效果。
“采用以激素为主的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小儿肾病是可以治愈的,患儿可与正常儿童一样健康成长。”于力说,但关键是要坚持治疗,定期复查,严格按医嘱服药。
然而让不少医生感到头痛的是,部分家长由于担心激素的副作用,常常没有按医嘱给孩子吃药,甚至把医生开的激素扔掉,结果使孩子的病情反复发作。“其实,家长无需过于担心服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所带来的副作用,这些副作用的危害比起肾病综合征反复发作对身体带来的伤害要少得多。而且只要按时复查,监测治疗效果和药物副作用,这些药物的副作用是有限的。”
与此同时,肾病综合征病程较长,极易反复发作,要维持1年半至2年的规范治疗才能维持和巩固治疗效果。但临床上不少患儿2~3岁时发病,到10~12岁时病还没有好,原因之一就是没有坚持治疗。“长期反复发作可影响小儿的生长发育,使得治疗变得极为困难,严重的病例还会演变成慢性肾衰竭。”于力认为,该病最好在固定的医院坚持治疗,而且治疗疗程结束后仍需定期门诊复查随访至少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