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北京十大危险疾病已有项目成果盘点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2月14日18:12  新浪健康 微博

  十大疾病已有项目亮点成果梳理

  1、成人慢性病儿童期预防研究

  高血压、2型糖尿病、血脂异常、脂肪肝这些过去只有成年人才会患上的慢性病,如今也开始威胁儿童青少年的健康,叫作“儿童成人病”,造成这些疾病的一个共同原因就是肥胖!过去20年间,北京市儿童肥胖率增长了5-7倍,快速累积起来的儿童肥胖人口,势必加重业已严重的心血管病流行现状,构成对今后10至20年北京劳动人口健康的重大威胁。

  从2003年以来,在北京市科委的资助下,在北京市卫生局、市教委和市人大的支持下,围绕“儿童成人病”这个影响北京市居民健康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面向“健康北京2020”战略需求,以首都儿科研究所为首的研究团队,一直致力于“北京市儿童青少年健康工程”的建设,主要内容包括两方面:一是儿童成人病早期预防适宜技术的探索和建立,包括一系列从群体到临床再到分子水平的全方位的儿童成人病流行现状、发病机理、临床特征、预警因子、筛查诊断标准和干预研究;二是健康行为促进研究,组织北京地区多家专业机构和多学科、多领域专家,编写涵盖疾病预防、心理、营养和体质四部分的《北京市儿童青少年健康指南》,并进而研发一系列适合不同年龄儿童心理发育特征的健康促进产品,形成动态评估的健康促进模式。

  通过几年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

  流行病学现场调查、标准和干预模式的制定

  对北京市23 422名0-18岁儿童青少年进行的调查发现,平均每10个儿童就有2个超重或肥胖,还有1个高血压和1个血脂异常;提出儿童肥胖、高血压、血脂紊乱症筛查和诊断标准、儿童2型糖尿病筛查方案和流程;提出成人慢性病早期综合干预模式,并被《北京市学校卫生防病工作规划(2006-2010)》所采纳。

  分子、基因水平的研究

  通过对健康的0-18岁儿童血脂谱的检测和分析,建立了北京市同龄人群血脂参照值和血脂紊乱临床诊断标准,以及儿童真胰岛素、瘦素、抵抗素和脂联素异常的诊断标准。另外,以肥胖基因为重点的儿童肥胖的遗传易感性相关研究也在进行中。

  轨迹现象

  对一组儿童长达20年的追踪研究发现,高血压和体重指数具有很强的从儿童期延续至成人的轨迹现象。因此,我们的研究成果再次证实只有从儿童抓起,才可以有效控制肥胖及相关慢性病发病率持续上升的趋势。

  在前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北京市科委计划投入1 600万元,针对儿童成人病进行为期15年的长期队列研究,采用纵向追踪的方式来关注肥胖及其相关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这些困扰人一生的健康问题。同时采用先进的科技手段,研究适合不同年龄阶段的、符合今天电子时代的健康教育产品、方式和手段,如动漫、VCD、卡通画册,等产品,以及通过手机和网络进行广泛的健康教育,增强儿童健康理念,从源头遏制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儿童时期的健康奠定人一生健康的根基,健康是事业、财富和幸福的基础。从儿童期开始防治成人慢性病是控制北京市未来心脑血管病、高血压、糖尿病、代谢异常等慢性病发病率的重要战略决策,健康今天的儿童就是健康明天的北京。

  2、“北京地区脑血管病早期防治及康复的多学科系统研究”

  随着北京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人口的不断老龄化,北京疾病谱正经历着深刻的变化,脑血管疾病已逐渐成为首都市民死因之首,占全部死亡的27.53%。且年发病率正在逐年增加,急性脑血管事件的发病逐年攀升,并且呈现年轻化趋势。每年北京市仅新发脑血管病患者的直接医疗费用估计高达3000万元人民币,占北京市国民生产总值(GNP)的0.083 ‰。另外,由于脑血管病的高死率、高致残率、5 年高复发率和高康复费用等问题,脑血管疾病医疗费用不断增加,给北京家庭和社会都将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脑血管疾病防治从而不仅给医疗卫生系统,而且给全社会都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针对这一重大疾病挑战,北京市科委启动了系统的脑血管病防治研究,2005年科委组织解放军总医院、北京天坛医院、宣武医院和中国康复研究中心等优势科研力量强强联合,并经过了多次相关领域的专家论证,于同年正式启动了《北京地区脑血管病早期防治及康复的多学科系统研究》重大科研项目,由北京市卫生局作为主持单位。

  经过4年的科学研究,项目取得了以下方面的阶段性成果:一是建立了缺血性脑血管病外科干预指南,为规范缺血性脑血管外科治疗的关键技术提供了坚实的技术保证。二是初步建立北京地区卒中登记系统及干预模式,该模式的建立为明确北京地区急性卒中防治的主要问题及影响因素奠定基础。三是获得了试点单位卒中治疗及二级预防医疗质量的基线情况,为北京政府相关行政部门更科学地分配医疗资源、制定卫生政策提供了科学数据依据。四是在试点单位建立并运作北京市卒中防治“干预-评价-再干预-再评价”的持续医疗质量改进预模式,为持续提高北京市的脑血管病的治疗水平进行了初步尝试。

  通过对脑血管疾病4年的研究,项目组建立了缺血性脑血管病外科干预指南,对脑血管的关键技术进行系统研究和规范,这一指南的提出大幅度提高了首都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救治能力,并将直接惠及北京市民。同时,本项目研究初步建立了适合北京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卒中防治登记网络及持续医疗质量改进”预模式,该登记网络与模式的建立,为整合北京地区现有的卒中防治医疗资源,为医疗防治信息的完整收集、实时监测、规范评价及全面共享搭建平台,明确北京地区急性卒中防治的循证医学证据与临床实践存在差距的主要问题及影响因素,最终为降低卒中患者的病死率、复发率及致残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经济负担,为政府相关行政部门更理性地分配有限的医疗资源、监控及评价医疗服务质量、制定合理的卫生政策法规、减少财政支出等奠定基础并提供依据。

  3、《艾滋病防治策略及综合防治研究》

  艾滋病是严重影响市民健康的重大传染性疾病之一,北京市艾滋病疫情仍处于上升阶段,已进入艾滋病流行快速增长期,正以年均50%的速度递增,而性传播也已成为首要传播方式(占54.6%),且呈现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的趋势,威胁北京市市民的健康。为提高北京市艾滋病的综合防控能力,提高艾滋病的临床诊疗水平,北京市科委生物医药处2006年设立《艾滋病防治策略及综合防治研究》重大项目,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佑安医院承担,北京工业大学、协和医院、地坛医院、广安门医院等多家单位参与,开展高水平国际合作,将国际前沿思路与首都丰富的临床和病例资源结合。

  项目通过对北京市艾滋病高危人群监测,发现早期HIV感染者,阻断艾滋病的传播,探索新的艾滋病防控策略;通过对影响艾滋病临床诊断、治疗水平的关键技术进行研究,以提高北京市整体艾滋病诊断及治疗水平,最终防止艾滋病在人群中的传播,降低北京市艾滋病的发病率,使北京市民远离艾滋病的威胁。已取得的研究成果:

  1、建立了高危人群早期筛查管理模式

  通过引进、改良美国NIH成熟的高危人群早期筛查模式,摸索出一套更适合中国高危人群的筛查模式。初步建立了北京市男男同性恋队列筛查模式(已筛查教育程度及自我保护意识较低的同性恋人群达10000余人次),并计划进一部完善后将此模式向全国范围推广,达到真正有效的遏制我国艾滋病的快速蔓延。

  2、建立了适用于大规模高危人群的早期筛查方法

  采用国外最新的高通量筛查技术,筛查成本降低近95%(由1000元降至60元),为早期发现艾滋病传播危险性最高的急性期患者提供了技术支持,此方法已大规模推广到高危人群筛查中。

  3、建立了长期随访队列,为艾滋病临床及基础研究提供了好的平台

  已建立以MSM人群为主的长期随访队列1000人,并获得急性感染者队列90例,慢性感染者队列400例(其中已抗病毒治疗者182例,长期不进展者20例,传播性伴队列30例)。英国MRC感染免疫系主席,牛津大学分子医学研究所所长Andrew McMichael教授称这个急性期队列是全世界第一,将对艾滋病防治、疾病进展及疫苗的研制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为艾滋病防控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理念和途径,具有十分重大的国际性公共卫生意义。

  4、在西医抗病毒治疗的基础上,形成艾滋病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更多关于 疾病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