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现状

全球:有200多万青少年携艾滋病毒

在2013年世界艾滋病日来临之际,世界卫生组织在其官网发布公报称,全球有200多万年龄在10岁和19岁之间的青少年携带艾滋病毒,另有数百万青少年面临着感染危险。由于缺乏有效的、可接受的支持服务,使青少年群体报告发生的与艾滋病相关的死亡数上升了50%。与此形成对比的是,在2005年至2012年之间,普通人群与艾滋病相关的死亡数下降了30%。

中国:北京七成艾滋病源于男男性行为

2007-2013年10月底的数据显示,北京市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中经性传播所占比例从41.5%升至96.7%,呈明显上升态势。其中,男男同性性行为者的比例上升尤为明显,已从2006年的22.8%增至目前的69.1%,明显高于异性传播所占的27.5%。另外,近年来北京市60岁及以上老年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病人报告数呈增多趋势,从2007年的17例增加到2013年10月份的80例。60岁及以上老年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病人主要经性传播感染,占98.8%。

防“艾”举措

拒绝不安全性行为

根据目前防艾形势,最应注意的是“艾滋学生”、“艾滋老人”的增加趋势,其传播感染大多经由多性伴、男同性接触,需要引起正视。据调查,目前有55%大学生不戴安全套。针对当前大学生思想开放、个性张扬,却又自控力低的特点,一方面要提高性安全防护意识,提高校园对艾滋病知识的知晓率、感知艾滋病威胁的存在,增强大学生应对危险情景、 拒绝不安全性行为等能力。

目前最迫切是零歧视

向“零”艾滋迈进,包括零新的HIV感染、零AIDS相关死亡、零歧视。当艾滋病患者获得较有效治疗, 存活时间会不断延长;新发感染尚未得到有效遏制,感染HIV的存活人数会越来越多,因此零新感染、零相关死亡都暂时不可能;同时还要面对与慢性病共存的问题,例如心血管病、糖尿病、肿瘤等。因此目前最迫切的是向零歧视迈进。

科研进展

中国科学家研发出鸡尾酒式艾滋病疫苗策略

清华大学张林琦、香港大学陈志伟和中科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陈凌的研究团队三方合作,经过5年多努力,研发出一种新型艾滋病疫苗策略,并在以中国猕猴为模型的动物实验中取得成功。该研究成果已发表在国际病毒学权威期刊《病毒学杂志》上。研究人员提出以类似于“鸡尾酒”式的,即通过联合使用多种疫苗,如改良型痘苗病毒天坛株(MVTT)粘膜载体疫苗和5型腺病毒载体疫苗(Ad5)对猕猴进行免疫的疫苗策略,能有效控制甚至完全预防猕猴艾滋病毒的感染。

“刷刷牙”也能检测艾滋病

艾滋病病毒不是要去医院抽血才能检测出来吗?刷刷牙也能测得出来吗?是的!拆开唾液试剂包装,拿出一根扁平的棉棒像平时刷牙一样,在口腔内上下牙龈来回涂抹,棉棒上沾满了唾液,约10秒钟后,把棉棒放入稀释液内重复按压几次,然后取出一张纸条,把标有箭头的一方插入含有唾液的稀释液内。静放15分钟后,如果试剂开始发生变化,慢慢上升到对照区,形成一条清晰可见的红线,这个结果说明该体验者“没有被感染”。如果检测条呈现两条红线,则说明可能感染了HIV。受检者通过HIV抗体快速检测可以初步了解自身的HIV感染状况。这种试剂的准确率达到99%以上,与传统的血液检测结果一致。

关“艾”行动

width="270"
京21家医院承诺不拒收艾滋病人

一项调查显示,发生艾滋病歧视、羞辱最严重的场所,居然是医疗机构!在“世界艾滋病日”前夕,市医院管理局联合北京地坛医院启动“消除艾滋歧视医者需先行”活动,在全市21家市属医院里推广正确的HIV职业暴露防护知识,承诺不拒收艾滋病人。卫生部门明确规定,各医疗机构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或者拒绝诊治,不具备诊疗条件的医院要负责患者转诊。

第26个世界艾滋病日北京市卫生局发布“暖阳行动”

活动现场,北京市首部防艾公益微电影《暖阳》进行了首映。微电影《暖阳》根据发生在北京地坛医院的真实故事改编,讲述了一个因延误治疗导致失聪失明的艾滋病感染者,在医护人员的关爱下,重燃生命希望的故事。呼吁公众远离艾滋,并理解和关爱艾滋病感染者。同时,北京市卫生局发布了“暖阳行动”,包括区县在行动,调动辖区资源,落实防艾措施;部门在行动,发挥各自优势,面向特定群体;医院在行动,提高诊疗水平,实现早期发现;企业在行动,强化企业责任,扩大宣传教育;高校在行动,推广同伴教育,号召青年防艾;社区在行动,动员每个家庭,主动了解艾滋;媒体在行动,面向全社会,传递正能量;北京在行动,共抗艾滋,共担责任,向“零”艾滋迈进的八项行动。届时,社会各界将发挥自身优势,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艾滋病防治宣传工作,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共同为我市艾滋病防治事业做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