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孕药是1类致癌物,和砒霜一类?

2017年12月08日 05:48 新浪健康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文章来源:微信公众号“春雨健康科普(chunyuyuedu)”

  2017年10月27日,世界卫生组织(WHO)下属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更新了致癌物清单,我国食药监(CFDA)将其整理后发布在食药监官网上,意料之中,又掀起了一场网络热议,并且持久不退,从11月延绵到了12月。  

  其实,权威机构发布的致癌物清单并不少见,它频频出现在新闻中,是因为制定致癌物清单的机构很多,除了IARC,还有FDA(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美国卫生及公共服务部、国家职业安全与卫生研究所等。

  它们都会进行致癌物的研究和清单的发布,且它们研究的物质种类可能不同,更新清单的时间也不一样,有关癌症的蛛丝马迹又是媒体们趋之若鹜的题材,经过频繁的报导,给很多人一个错觉:“致癌物怎么隔一段时间就多一个......”

  春雨君发现,虽然有大量致癌信息的冲击,大多数人并不知道该怎么解读此类信息,也分不清不同类别的致癌物有什么区别,甚至有人误解,避孕药等药物致癌了,就不能再用来避孕或治病了。如果基本概念不明确,之后的致癌相关新闻还是仅能引起一时的恐慌和焦虑,引起大家对一些医疗举措的误解,并不会起到正面的健康促进作用。所以,今天春雨君和大家科普下致癌物。

  该怎么理解致癌物?

  是否患癌是由先天因素和后天环境因素共同决定的,先天因素即为父母身上遗传下来的基因,环境因素的概念非常广泛,包括:

  生活方式(营养、吸烟、体力活动等);

  自然发生的暴露(紫外线、氡气、感染剂等);

  医疗行为(化疗、激素类药物、抑制免疫系统的药物等);

  某些特殊的工作场所;

  家庭环境中的某些不良物质(如甲醛);

  污染(空气污染、水污染)。

  一般来讲,环境中可以导致癌症的物质和暴露被统称为致癌物。但并非所有的致癌物都有狼虎之势,在任何情况下都会导致癌症。这除了和每个人的先天因素(基因)有关,还和不同致癌物的致癌潜力有关,有些可能在长时间,高水平的暴露后才会导致癌症。 

  致癌物的分类和致癌潜力有关系吗?

  那致癌物的潜力又怎么看呢?从各种新闻上,大家也能了解到致癌物是分类的,比如今年大火的中国咸鱼就是1类致癌物,很多人以为1类致癌物意味着致癌能力强,危险性高,实则不然。

  有很多机构会制定致癌物的分类,且各机构的分类方式不同。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分类方法来自IARC。在过去的30年里,IARC已经评估了900多名潜在的致癌物,并将其分为以下4类:

  1类致癌物——明确致癌

  对人体有明确致癌性,比如大气污染、砒霜、甲醛、酒精饮料、烟草及槟榔等。

  2A类致癌物——较大可能致癌

  对人体致癌的可能性较高,有足够的证据证明对实验动物致癌。对人体虽有理论上的致癌性,但实验性的证据有限。如无机铅化合物、红肉等。

  2B类致癌物——较小可能致癌

  对人体致癌的证据有限,在动物实验中发现的致癌性证据尚不充分。相比2A类致癌物致癌可能性低。

  3类致癌物——尚不清楚是否致癌

  对人体致癌性的证据不充分,对动物致癌性证据不充分或有限。或者有充分的实验性证据和充分的理论机理表明其对动物有致癌性,但对人体没有同样的作用。 

  4类致癌物——基本不致癌

  对人体可能没有致癌性的物质,缺乏充足证据。

  从以上定义我们可以看出,致癌物分类只是在告诉大家致癌物证据等级的高低,而并非致癌潜力强弱的排名。举个例子:吸烟和加工肉质品都属于一类致癌物,这说明有强有力的科研证据证明两者有致癌性。但是从致癌潜力的强弱来看,两者显然不处于同一级别,吸烟比食用加工过的肉类更容易引起癌症。也就是说,我们只能从致癌物分类中判断XX物质致癌是否有确凿证据,而无法判断XX物质在癌症方面的危险性。显然很多媒体都“搞错了“。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被IARC以及其他机构列为致癌物的物质,并不会导致所有癌症,而是导致某些部位的癌症。

  该怎么对待致癌物?

  我们需要重视的是1类和2A类致癌物,大多数1类和2A类物质都应该避免或者减少接触。

  对此国家会出台一些政策来降低我们的暴露水平,比如公共场所禁止吸烟、治理空气污染等等。此外,对于生活中常见的致癌物,减少暴露(也就是减少接触),肯定是有利无害的。比如尽量避免抽烟,少食用红肉(红肉为2A类致癌物),尽量少吃或避免油炸食品、咸鱼等1类致癌食物,选择有质量保障的低甲醛家居(甲醛为1类致癌物),出门涂抹防晒霜(太阳辐射为1类致癌物)等等。

  可是,对于药物及其他医疗措施(比如x光),我们就不能一竿子打死,盲目避免了。

  避孕药是1类致癌物,还能吃吗?

  关于药物方面,我们今天重点讲下疑问最多的避孕药。

  避孕药在1类致癌物的清单上有几年了,可是每次致癌物清单一出现,就会有人来问春雨君:“避孕药还能吃吗?”

  避孕药具有两面性,有一致证据表明口服避孕药增加了女性患乳腺癌宫颈癌的风险,但却降低了子宫内膜癌卵巢癌的风险。所以,吃还是不吃?

  如果仅用于避孕

  由于口服避孕药后,会使乳腺癌的患病风险在停药10年后增大,且口服避孕药5年或更久,患宫颈癌的风险会增高,美国癌症协会乳腺癌和妇科癌症研究组的战略主任Gaudet建议,使用避孕药避孕的女性应该:

  减少服避孕药的时间;

  可以使用其他的避孕方式,比如戴套套;

  接受定期体检和HPV筛查。

  对于有乳腺癌及子宫癌家族病史的女性,需要咨询医生做进一步评估。 

  如果用于治疗疾病

  除了避孕,临床上避孕药也会被用来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月经不调、痛经 、皮肤问题(主要是痤疮)、推迟更年期来保护心血管和延缓衰老。 

  虽然,很多避孕药属于非处方药,无需处方即可在药店购买,但是不要自己给自己看病。如果认为自己需要接受激素类药物的治疗或者出现了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典型症状,需要就医,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一般情况下,医生会结合你的个人情况,权衡使用后的收益和风险,给出治疗方案。

  对于其他和医疗措施相关的致癌物也是一样,需要权衡收益与风险,不能以致癌为由一味避免,在这个过程中医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看完这篇文章,有没有对致癌物有了新的认识呢?希望大家今后不要谈致癌物色变,理性看待致癌物。

  参考资料:

  1.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 Carcinogenicity of combined hormonal contraceptives and combined menopausal treatment

  2. 美国癌症学会. Known and Probable Human Carcinogens

  3. SFP. Cancer and contraception. Contraception 86 (2012) 191 –198

  4. Iversen et al. Lifetime cancer risk and combined oral contraceptives. Am J Obstet Gynecol 2017

  5. 美国癌症学会. Kelli Miller. Birth Control & Cancer: Which Methods Raise, Lower Risk

  6.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 IARC Monographgs on the Evaluation  of Carcinogeic Risks to Humans.

  文:大王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
专栏+ 更多

大雪:祛寒保暖早睡晚起

大雪标志着仲冬时节正式开始,此后天气更冷,降雪的可能性更…[详细]
大雪:祛寒保暖早睡晚起
热门搜索
健康美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