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谁来正确传播健康知识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1月14日07:42  健康管理杂志

  助也媒体,误也媒体——点评2010中国十大健康事件

  生活在信息时代,我们被媒体团团包围。健康信息经过媒体的过滤,再传到我们耳朵里,就已经是千姿百态了。

  文:陈君石

  在2010中国十大健康事件中,食品事件或食品相关事件就占了半数。而且,“难觅放心奶粉”高居排名表的第一位。这充分印证了古人所说的“民以食为天”。

  5 个食品相关事件的3 种情形分析这几个食品事件就会发现,这些问题存在不同的情况,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一种情况是真正有问题。如奶粉事件中的三聚氰胺问题,确实给婴幼儿的健康带来了很大的伤害,应该引起各方面人士的关注。另一种截然不同的情况是,本来不是问题,由于传播的信息不科学、不准确而成了问题。这包括圣元“激素奶粉”、强化食品和转基因食品。这些食品本来没有任何安全问题,却被某些媒体误导为有害食品。

  其中,营养强化食品(如铁强化酱油)和转基因食品是利国利民的行动,都经过严格的专家论证和政府行政审批。所以,它们的安全性是完全有保障的。

  至于所谓的“激素奶粉”事件,没有任何科学证据表明这种临床上常见的、一过性的婴儿假性乳房发育(并非婴儿早期性发育)与婴儿配方奶粉有关。而且,后来证明,这几例婴儿体内的激素水平也不高。这种信息误导给圣元公司造成很大经济损失。更重要的是,这加大了消费者对我国奶粉和乳制品的不信任,使我国乳品行业遭到了又一次沉重打击。

  还有一种情况是,问题确实是有的,但是,被严重夸大了。例如,反式脂肪酸的问题。反式脂肪酸摄入过多确实会增加得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应该加以控制。但是,媒体(包括中央级媒体)在信息传播中明显夸大了反式脂肪酸的危害,甚至将之比作农药DDT。
这些媒体还过度强调“植物奶油”是坏的。结果使消费者误认为“动物奶油”是好的。其实“动物奶油”是饱和脂肪酸,同样会增加得心血管疾病的危险。而且,“植物奶油”并非全都是反式脂肪酸,“动物奶油”却全都是饱和脂肪酸。5 个非食品相关事件的2 种情形与上述的食品相关事件类似,其他几个最受关注的健康事件也存在不同情况。

  一种情况是信息基本正确,大众也有理由和应该关注该事件,包括富士康连跳事件和袭童案、超级细菌、蜱虫之害。相反地,老百姓对疫苗问题的担心却与媒体误导有相当大的关系。以麻疹疫苗为例,我国儿童普遍接种麻疹疫苗已有很长历史,也出现过极少数儿童发生不同程度的副反应。但是,这些并没有在社会上形成普遍的担忧和疫苗接种的阻力。其实,在大规模免疫接种中出现极少数副反应,这是不可避免的。我们要从风险与效益孰轻孰重的角度来分析,因为零风险是不存在的。显然,不接种疫苗而发生麻疹流行所造成的风险和损失要远远大于极少数儿童发生的疫苗副作用。如果大部分儿童都接种了疫苗,少部分儿童拒绝接种疫苗,那么,这少部分儿童发生麻疹的危险会比较大。正确认识疫苗接种的副作用是作为社会人的义务和责任。总之,从这十大健康事件来看,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众的健康意识有了很大提高。然而,在这个信息社会中,如果正确、权威的科普教育不到位,不科学的误导信息就会占上风。其结果是造成广大民众不必要的恐慌。为此,我衷心地希望《健康管理》杂志能够坚持科学办刊,向读者传播科学、客观、正确的健康信息,提高大众关于健康生活方式和自我保健的认识,以强国健民。

  本文精要:● 健康信息经媒体传播后通常会出现三种结果:1. 问题确实存在,媒体传播了正确信息。2. 无中生有。3. 大事化小或小题大做。

  陈君石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研究所研究员。卫生部食品卫生专家咨询委

  员会主任;卫生部全国食品卫生标准委员会主任;世界卫生组织食品安全专家团成员;世界卫生组织

  食品污染监测合作中心(中国)主任;《健康管理》杂志编委会主任。

  健康科普,谁来“给力”

  当您为孩子选择奶粉时,您会担心三聚氰胺吗?当您在理发店享受服务时,您会担心洗发水中暗藏二恶烷吗?在已经过去的2010年里,那些与我们的健康息息相关的事件背后,有哪些需要我们深思的地方?

  文:王震

【心理干预】2010年年初富士康发生“马向前事件”后,深圳富士康厂区接连发生9起员工跳楼事件。随着媒体报道的深入,人们震惊着、议论着。同时,我还特别注意到国外类似的一个案例报道。在案件发生的当地有一座与电影《魂断廊桥》同样有名的桥。就是在这座桥上,每年同一时间都会有人在这座桥上的同一地方跳河自杀。经有关专家研究,得出了这样的结论:自杀(恶性攻击)从心理学上讲是有一定的传染性的。原因之一是媒体在披露自杀事件的过程中,有过多的自杀细节披露。这些细节对企图自杀者来说是不良的催化剂。

  【食品安全】2010年的健康问题事件,最吸引人眼球的莫过于食品安全了。从阜阳奶粉、三鹿奶粉到小龙虾肌溶解事件。还有植物奶油事件等等。在过去的整整一年里,涉及食品安全负面问题的报道在媒体上就没有停息过。换句话说,当下人们对健康是越来越重视了。但是,似乎健康也越来越难以触摸了。面对健康科普,您可以不是某方面的专家、学者。但是,您通过媒体一定会知道双酚A、左旋肉碱、转基因、超级细菌等这一类有关健康的新词汇。所以,当人们对健康问题事件本身关注的时候,就不能不思考:当全民需要健康科普时,谁能给力?谁在给力?

  【健康科普】2010 年,说到健康科普,就不得不想到张悟本。在张悟本大红大紫的时候,用一句“把吃出来的病再吃回去”这一惊世之语把自己包装成了“中国食疗第一人”。从当年“排毒教父”林光常的排毒理论到张悟本,这一类反常规“健康保健理论”的横空出世,大众也看到了媒体作为推手的作用。后来,张悟本现出原形的时候,国家卫生部有关发言人也在大声疾呼:“我们的营养专家到哪里去了?”我作为媒体人也感到了一种责任和义务:要将民众需要的健康科普及时到位地传播到民众当中去。

  值此辞旧迎新之际,《健康管理》杂志主编黄建始教授提议:就2010年对中国人健康影响较大的事件进行梳理和盘点。我在前不久参加的中华预防医学会健康风险评估分会的年会上得到这个信息,觉得非常有意义。当时,好几位与会知名专家、学者都接受了黄主编的约稿邀请。我也因为编了15年的《自我保健》杂志,得到了黄主编的邀约。我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举措。《健康管理》杂志与《自我保健》杂志,一北一南,担负着同样的使命。因为专业的健康科普杂志在公众眼里相当于是专家在发声音。所以,我们更应该为全民健康科普出力、给力。也希望这次讨论能得到更多关注。本文精要:● 林光常、张悟本等人的出现告诉我们,把大家需要的健康科普及时到位地传播到民众当中去,是每一个媒体人的责任。

  王震 上海科普作家协会医卫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常委。上海市健康教育协会秘书长。《自我保健》杂志执行主编

  “张李事件”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刘太医、林光常、马悦凌、张悟本、李一……为什么“养生明星”层出不穷?我们不妨换一个角度来看待这种现象。也许会找到解决问题的新思路。

  文:黄建始

  无论是从大健康观来看,还是根据国家的相关法规,2010年的张悟本事件和李一事件(以下简称“张李事件“)都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2003年的萨斯、2009年的甲流事件没有本质区别。根据国务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不难判断,张李事件都是“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张李事件与甲流事件的共同点我们不妨从大健康观的角度,对张李事件和2009年的甲流事件做一比较。

  1. 二者的出现都严重地影响了公众健康。

  2. 二者都是突然发生,迅速蔓延。

  3. 二者都有传染源。在甲流事件中是可能危害我们健康的甲流病毒。在张李事件中是张悟本和李一传播的可能危害我们健康的错误信息。

  4。二者都有传播途径。在甲流事件中是通过呼吸道和空气传播病毒。在张李事件中是通过电视、书籍、讲座和办班传播错误信息。

  5. 二者都有容易被感染的人群(简称“易感人群”)。在甲流事件中是对甲流病毒没有免疫力的人。在张李事件中是对张李传播的错误信息没有免疫力的人。二者的易感人群都数量庞大。不管是达官贵人,还是平头百姓,只要没有特异的免疫力,都会被感染。感染后,个体在对病毒或者错误的信息做出反应的过程中,使健康受到损害。

  6. 二者都有行之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这些措施就是我们在和甲流斗争中成功证明了效果的十八字秘诀:“高度重视、积极应对、防联控、依法科学处置。”

  7. 二者都有“疫苗”。在甲流事件中是生物学意义的甲流疫苗。在张李事件中是社会学意义的健康教育“疫苗”。基本的科学常识,具体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和《中国公民健康素养66条》,都是应对张李事件的特效“疫苗”。很显然,对付张李事件的“疫苗”与甲流疫苗相比,不但物美,而且免费,更重要的是既安全又有效。和甲流疫苗一样,如果易感人群拒绝接受,再好的疫苗也不能发挥作用。

  黄建始

  北京协和医学院流行病学教授,公共卫生学院院长。健康管理师国家职业技能鉴定专家指导委员会秘书长兼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健康风险评估和控制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中国医师协会医师健康管理和健康保险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副主编。

  应对新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三大武器”

  人类文明在进入工业时代后,依靠抗生素、疫苗和整体生活水平的提高这三大武器,基本征服了农业社会无可奈何的传染病。进入信息时代的今天,要应对由于错误信息造成的新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我们需要新的“三大武器”。那就是法律法规,健康素养,完善的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系统。1. 法律法规就相当于对付传染病的抗生素。健全的法律法规可以有效阻止借传播危害健康的错误信息牟利的行为。2. 有健康素养就相当于打了对付传染病的疫苗。有针对性地打疫苗可以提高人们对特定传染病的抵抗力。从理念,技能和知识三个方面来传播科学的健康信息,可以提高人们的健康素养。健康素养就是利用健康信息来管理健康的能力。有了基本的健康素养,“正气所在,邪不可干”,就能抵抗错误信息对我们健康的危害。3. 完善的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系统就相当于整体生活水平的提高。整体生活水平提高了,人类抵抗传染病的能力也提高了。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系统完善了,国人管理健康的能力也提高了。人人可以享有健康,错误信息就没有传播和危害我们健康的机会。错误信息的危害不亚于细菌和病毒

  张李事件给我们的最大警示是:错误信息对健康的危害不亚于细菌和病毒。我们已经进入信息时代。工业时代积累的经验需要与时俱进了。如果我们还抱着工业时代积累的经验,只把生物学意义上危害公众健康的事件当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那么,王悟本、张一还会前赴后继,不断涌现。从本质上来看,亚健康、《把健康彻底说清楚》等和张李事件中传播的错误信息是同工异曲,随时可能触发社会学意义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严重危害国人健康。

  我斗胆在此预测,今后,社会学意义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比生物学意义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国人健康的危害和潜在危害更大。

  本文精要:● 张李事件符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定义。● 应对社会学意义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有“三大武器”:法律法规,健康素养,完善的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系统。● 社会学意义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需引起重视。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更多关于 健康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