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之德:肥胖者为何总吃不饱

2015年03月25日10:03  健康专栏  作者:营养科普赵之德   我有话说

  很多肥胖者总是向人们抱怨,说自己一拿起食物就吃个不停,每次明明已经吃了好多,却总是没有饱的感觉,而那些体重正常的朋友总是吃几口就饱。很多人觉得这是因为肥胖者自制力差,太贪吃,是性格决定的。这个理由听起来很有道理,但近年来一些研究发现肥胖者吃不饱可能另有原因。

  1、“饱腹感”是怎么产生的?

  人体的一切生命活动,包括呼吸、心跳、说话、看书、家务和运动等,都需要能量(也叫“热量”)来维持,就像汽车的发动需要汽油来提供动力一样。可见能量摄入对身体至关重要。正常情况下,我们的热量都是通过“吃”(即饮食)来获得的,包括各种食物和饮料。从具体的食物成分看,能量主要来源于碳水化合物(糖类)、蛋白质和脂类,所以这三种成分也被称之为“三大产能营养素”。

  身体每天通过食物摄入热量的同时,也在不停地消耗热量,热量主要通过身体活动(包括运动和日常活动)、基础代谢(维持心跳、体温、呼吸等基本生命活动)、食物热效应(食物的消化吸收本身也需要能量)来消耗,对于儿童来说,他们生长发育也会消耗能量。

  能量摄入(吃)大于能量消耗(主要是基础代谢和运动)时,多余的热量就以脂肪的形式储存。但当能量摄入小于能量消耗时,储存的能量(脂肪和糖原)就开始动员,所以能量摄入与能量消耗的失衡表现出来就是脂肪储存与动员的失衡。简单说,能量摄入过多(相比消耗)就容易变胖,能量摄入过少(相比消耗)就容易变瘦,甚至基本的生命活动都无法维持。

  正因为能量平衡如此重要,我们的身体必须有一个复杂的机制来维持这个平衡,事实也确实如此,我们身体的平衡调节机制是一个主要涉及生理、生化、内分泌、神经、体液、环境以及行为水平相互交错的复杂过程。但简单来说,这些机制最终主要通过我们的“饥饿感”和饱腹感来表现。正常情况下,当我们能量摄入不足时,就开始产生饥饿感,饥饿感程度越高对食物摄入的欲望就越强烈。相反,当我们能量摄入充足时,饱腹感就增强,对食物也就不那么感兴趣了。

  我们的饱腹感产生非常复杂,目前看来,最主要的是由胃容量、血糖水平、激素变化来调节的。我们进食后,食物会暂时存放在胃中,食物慢慢把胃“塞满”,塞得越满食物对胃壁的机械刺激就越大,这种刺激会通过传入神经传给大脑,产生饱腹感。所以通常胃越大,就越不容易产生饱腹感。

  另一方面,我们的大脑非常依赖血糖,几乎只能利用血糖来供能,一旦血糖低了就会马上产生饥饿感通知我们摄食,吃了一顿大餐后,血糖很快上升,身体就会产生饱腹感的信号,告诉我们可以停止进食了。很多激素也会影响饱腹感,比如瘦素、饱腹因子、胃肠激肽、胰高血糖素等升高时饱腹感就增强,而胃饥饿素、神经肽Y增多时饥饿感就增强。

  正因为饱腹感和饥饿感的调节如此复杂,当胃容量变化、激素分泌或作用异常时,我们的饮食就可能失控。

  2、肥胖者为什么总是“吃不饱”?

  那么,肥胖者总是吃不饱,容易饮食失控到底原因何在?发表在美国《临床内分泌学与新陈代谢杂志》上的一项研究就发现,多数肥胖者总是没有饱腹感,总是感觉“吃不饱”可能是由于体内胰高血糖素失效引起的。胰高血糖素是一种可以升高血糖的激素,功能与胰岛素相反,之前一些研究显示胰高血糖素可以诱导产生饱腹感。该研究对11位肥胖者、13位Ⅰ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分泌不足)和13位瘦人进行了对比试验,随机给他们注射胰高血糖素或安慰剂,并随后测量他们的饱食感程度与胃饥饿素水平。结果显示,Ⅰ型糖尿病患者和瘦人,在注射胰高血糖素后表示有明显的饱食感,胃饥饿素水平下降。相比之下,肥胖者无论注射胰高血糖素还是安慰剂,饱腹感程度几乎没有区别,这说明肥胖者已对控制食欲的胰高血糖素不敏感。

  一项来自英国的研究,通过观察肥胖者和体重正常者控制饱腹感的激素变化规律,发现肥胖者进食时,饱腹感激素小幅上升后再次跌落,饱腹感激素的最高值和持续时间都比体重正常者要低,这导致了肥胖者基本没有饱腹感。

  另一方面,正常人餐后胃饥饿素(增加饥饿感的激素)会马上下降,一段时间后会开始上升,所以正常人每天饥饿感会规律性的起伏。但肥胖患者的饥饿素水平却一直比较低,很不活跃,当他们进食的时候,胃饥饿素停留在一个较低水平,然后这一天当中水平基本都没什么变化。因此,肥胖者通常饱腹感和饥饿感都不是很强,这或许就是很多肥胖者总是抱怨自己也不是很饿,但是一拿起食物就吃个不停的原因,因为他们总是没有饱的感觉。

  以上研究都显示,激素的分泌和作用异常可能是肥胖患者总是感觉“吃不饱”的原因,当然具体机制还需要进一步去研究。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 肥胖 食物 吃饱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热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