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卫组织的一份最新报告表明:癌症、心肺疾病、卒中、糖尿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依然是全球最主要死因——很多死亡都发生过早,而且是可以避免的。
2012年,全球因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导致的死亡多达3800万——其中,中国占860万。
让人触目惊心的是,中国因慢病死亡的男性中约4成(39%)和女性中约3成(31.9%)均属过早死亡,即,死于70岁之前。
也就是说,中国每年有300万人因患上某些本可预防的疾病而过早死亡。
“这份报告如当头棒喝。我们必须马上采取有力行动,防止数百万中国人在生产力最高的年华,死于一些本可预防的疾病。要预防这些疾病,只需要改变一些常见的不良生活习惯:吸烟、酗酒、不健康饮食、身体活动不够等。”施贺德博士表示。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对个人、家庭、卫生系统、甚至是整个经济和社会发展,都有着重大影响——在疾病负担更为严重的中低收入国家尤其如此。
世行估算,2010-2040年之间,中国仅通过将心脑血管疾病的死亡率降低1%,即可产生10.7万亿美元的经济获益。
“像中国这样冉冉上升的经济体,面临着一种现实存在的风险:如果不马上采取行动来减少非传染性疾病负担,那么,疾病导致的过早死亡、生产力低下和劳动力不足,将会抵消经济发展和高速增长带来的经济利好。”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博士在去年访问北京期间表示。
“在某些领域,中国正在逐步推进——比方说,最近北京和全国控烟工作都开展了一些有力行动。这些控烟条例一旦实施,会极大影响中国的吸烟率。”施贺德博士表示。
“但还需开展更多工作,才能应对中国慢病激增背后的其他因素,才能制止住慢病海啸来势汹汹的脚步。”施贺德博士表示。
2013年,世卫组织成员国确定了9个降低慢病相关死亡和疾病负担的自主性全球目标,计划到2025年实现。其中包括到2025年将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死亡率降低25%的整体目标,以及降低主要风险因素流行率的分目标。
中国某些重点风险因素的流行率高到令人担忧:
超过一半男性吸烟(虽然女性吸烟者仅2%);11-17岁青年人中超过五分之四(83.8%)身体活动不够;成年人中近五分之一(20.2%)血压升高。
为应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风险因素,世卫组织推荐一系列“最划算”/极具成本效益性、影响很大的干预措施,包括:全面实施《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以不饱和脂肪代替反式脂肪、限制或禁止酒类广告,促进母乳喂养(以减少儿童肥胖)、开展项目提高大众的饮食及锻炼意识、通过筛查预防宫颈癌。
投资于卫生系统——尤其是投资于初级卫生保健,提供便民服务——也是迎击慢病的一个重要武器。
“我们很清楚应采取哪些措施来应对慢病流行。现在,我们只需要行动起来,将这些措施付诸实际。如果我们无法实现全球目标,降低慢病相关的过早死亡,那就相当于我们未能成功解决21世纪发展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施贺德博士总结道。
关于世界卫生组织
世卫组织是联合国系统内的卫生指导与协调机构,负责在全球卫生事项中发挥领导作用,制定卫生研究议程,设立规范及标准,阐述循证的政策备选方案,向各国提供技术支持,以及监控及评估健康趋势。
点击下载《2014年全球非传染性疾病现状报告》(英文):http://www.who.int/nmh/publications/ncd-status-report-2014/en/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