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光锋:高钙奶补钙效果更好吗

2015年03月17日10:27  健康专栏  作者:阮光锋   我有话说

  “3▪15晚会”对消费者的抗谣性进行了测试,很多人对食品营养与安全的认识还是有很大的误区。食品安全问题频繁曝光的今天,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饮食做到健康和安全。不过,你的饮食是否也存在误区呢?一起来看看身边常见的食品营养与安全的误区吧。

  误区一:有机食品一定更安全更健康

  在一般人的理解里,有机食品代表纯天然的健康食品。但是,英国标准局(UKFoodStandards Agency)日前对55项相关研究进行总结后发现,从营养质量角度比较,有机食品和常规食品间没有差异。法国食品安全局(FrenchAgencyfor Food Safety)对食品中的干物质、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矿物质、维生素及一些植物营养素等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发现,目前的研究也无法判定有机食品更营养。

  而在安全方面,有机食品也未必更优。有机食品在生产和加工中不使用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如化肥、化学农药、化学生长调节剂和添加剂及转基因技术,是依靠纯天然物质生产的食品。而根据我国国家标准规定,有机农业允许使用植物源农药。已有研究发现植物农药对环境和动物也存在一定的危害。如果有机农业的植物源农药没有控制好使用量,依然可能存在较大安全风险。因此,不管是使用合成农药还是植物源性农药,是不是安全关键还在于合理使用和监控安全的残留量。

  法国食品安全局(French Agencyfor FoodSafety)对有机食品和常规食品中的对比分析发现,有机食品中的杀虫剂残留通常会更低,但对重金属、二噁英、真菌毒素、微生物等危害物残留分析也发现无法判定哪一种体系的食品更安全。

  总之,目前对有机食品和常规食品的营养质量与安全的对比还停留在常规的化学分析和动物实验上,尚未有足够的证据证明二者有何差异,所以,有机食品也未必更营养更安全。

  误区二:港台和国外的食品一定是安全的

  事实上,我国质检总局多次公布的抽检结果都显示,港台及国外的食品也存在安全风险。2010年6月,国家质检总局共检出14批次的乳制品不合格,其中包括25.25吨新西兰公司出品的全脂奶粉,约150吨新加坡全脂奶粉检出阪崎肠杆菌,1吨来自美国的牛初乳检出亚硝酸盐超标。有2批次来自澳大利亚的有机婴幼儿奶粉共53吨检出磷含量不符合国家标准要求;另有约172吨来自澳大利亚的婴幼儿配方奶粉也检出锌超标。2011年,出血性大肠杆菌污染事件致使德国50人丧命。2010年,沙门氏菌食物中毒事件迫使美国畜牧业召回了5亿枚鸡蛋。根据美国疾控中心公布的数据,美国每年有4800万人次因为食物得病,相当于美国人口的1/6,其中12.8万人次严重到入院治疗,3000人死亡。还有台湾塑化剂事件,相信大家都有所耳闻。从这些案例来看,港台及国外的食物也存在安全隐患。

  误区三:水果还是热带的好

  很多人吃水果酒推崇东南亚和台湾的水果,因为认为亚热带的水果受阳光照射的时间更长,光合作用更彻底,所以营养素就更多吧。有研究对10种亚热带水果和4种北方水果进行测定发现,亚热带水果中的钙、碳水化合物及蛋白质的含量高于北方水果,而北方水果中个别品种的维生素C含量很高,总体而言,亚热带水果和北方水果中整体营养素的含量基本上没有什么差别。其实,不同地域的水果都有自己独特的营养所在,并不能以偏概全地认为某地的水果就一定更好。

  误区四:柴鸡和柴鸡蛋更营养安全

  消费者往往也认为柴鸡和柴鸡蛋的营养价值更高、也更安全,这还是源于对“纯天然”的迷信。

  事实上,从营养价值来说,柴鸡蛋的脂肪含量较鸡场蛋高约1%左右,胆固醇含量也较高,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无显著差异。相反,有分析结果表明,鸡场饲养鸡的鸡蛋的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素含量略高于柴鸡蛋,这可能是由于复配饲料当中所提供的维生素和矿物质更为充足。对柴鸡和鸡笼养鸡进行研究发现,这两种鸡肉的营养价值也没有差异。可见,从营养价值来看,柴鸡蛋和鸡场蛋、柴鸡和鸡笼养鸡整体上大同小异,很难说孰优孰劣。

  从安全性来说,柴鸡和柴鸡蛋更可能存在安全隐患。农户饲养柴鸡基本都是放养、没人管,而现在农村种地使用农药越来越普遍,有些农户为了防止黄鼠狼、老鼠偷吃还会在地里撒一些老鼠药。另外,台湾成功大学一份研究发现,“柴鸡蛋”含有的污染物二噁英要比普通鸡蛋高出5.7倍,这与此前欧洲的研究一致。研究者认为,可能是因为放养鸡在野外走的时候啄食了野地里的东西,而这些东西存在二噁英的污染。

  因此,散养的柴鸡因为自由跑动,食物较杂,更容易感染病毒,或者吃到各种被农药污染的食物,反而更不安全。

  误区五:牛羊肉更好

  很多人认为牛羊都是食草的,所以更安全更好。不过,我们可不能忘记了疯牛病啊。1986年后蔓延不绝的疯牛病的主要原因就是饲料供应商把动物的内脏、骨、头等废弃部位粉碎之后,又配合到动物饲料当中去,最终导致了疯牛病的传播。目前欧洲、美国、日本都出现过疯牛病,因此,我国禁止从这些疫区进口牛羊肉等畜产品。疯牛病事件提醒我们,现在很多牛羊不一定都是吃草长大的;退一步说,就算是吃草或者某些植物性材料的牛羊,也可能受重金属、黄曲霉等污染,得到的牛羊肉也可能会有有害物的残留。如果仅凭牛羊吃草长大就认为一定安全,过于盲目。

  根据中国食物成分表,鸡鸭牛羊猪肉的营养价值整体差异不大,只是脂肪和蛋白质含量略有不同,平时都是可以吃的。不过,任何肉类都不宜多吃,中国营养学会推荐每日畜产品肉类50-75克,鱼虾类水产品50-100克。

  误区六:煮水得用美国锅、煮饭得用日本电饭煲

  最近几年,居民日常生活饮用纯净水、矿泉水的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数超标的报道屡见不鲜,很多人对饮用水安全也越来越关心,连用水煮饭也开始重视了。除了要买滤水器、精选好大米,还有人说,水过滤后要用美国锅煮沸、煮饭得去买日本电饭煲。

  菌落总数、大肠菌群等项目是常规的微生物指示性指标,其中,菌落总数在国际上通常是企业用来进行生产过程的规范控制,大肠菌群是用于判断食品致病菌污染的可能性。这两种指示菌超标并不意味着一定导致人群健康风险,只要加热彻底就不会有安全问题。人类肠道里常年居住着1—2公斤细菌,数量高达100万亿,这些细菌存在于生活各处,嘴里、脸上、手上、空气中,并不是所有细菌都能导致痢疾拉肚,导致肠道疾病的主要是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

  之所以不用中国锅,可能是受到之前的锰超标事件的影响,但事实上,这个事情的风险并不大。锰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缺乏和过多对人体都是不利的。中国居民锰摄入量大致为每天6.8毫克,这个摄入量在合理范围内。苏泊尔方面提供的检测数据显示,所用的钢材析出量为每公斤0.05毫克/公斤。实际上,因为锰的营养与毒性特征,国际上一般不对餐具中的锰析出量设定标准。而且,餐具中溶出的物质其实非常微量,对人体影响并不大。

  还有人认为日本的电饭锅煮饭更香。电饭锅的设计是高压、密闭、均匀加热,的确更容易促进大米的淀粉糊化、保留香味,所以,电饭锅比普通锅煮的饭会口感好一些、更香一点。但是,电饭煲属于小家电,这方面的技术,中国和日本其实没有那么大差异。所谓日本的电饭锅煮的饭更香,有可能只是心理作用、也可能是米的品种不一样造成的,与电饭煲的关系不大。

  所以,餐具对于煮水、煮饭并没有多大影响,想安全饮水、吃更香的饭,建议家里可以装一个净水器,挑选好的大米,普通锅煮沸、煮熟就行。

  误区七:鱼要吃欧洲的

  鱼肉蛋白质丰富,而且含有较丰富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尤其是EPA和DHA,也有研究表明DHA和EPA对于软化心脑血管、促进大脑发育和预防老年性痴呆症等有一定的作用,因此世界各国都推荐每天要适量吃点水产品。中国营养学会推荐成年人平均每天吃鱼虾类约50-100克。

  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如今,很多国人开始向往欧洲的鱼了。欧洲的三文鱼和鳕鱼有较好的营养价值,但是国内的一些鱼也有其独特的营养价值(这个和热带水果与北方水果类似)。鱼类种类繁多,但其所含的营养成分大致是相同的,所不同的只不过是各种营养成分的多少。因此,对于消费水平一般的人,没必要花太大成本去购买欧洲的鱼。另外,欧洲的鱼也存在重金属、寄生虫污染等问题。

  误区八:碱性水更健康

  近几年,五花八门号称可以改善体质,养生保健的概念水吸引了消费者的目光。其中碱性水,因为号称有助于降低血脂、血糖,防治骨质疏松和结石病等神奇功效而独领风骚,很多人都认为它更健康。

  认为碱性水健康的一个理由就是碱性水可以改善人体酸性体质,而酸性有害健康。不过,我们的人体是一个精密的缓冲体系,身体可以由肺、肾、血液酸碱缓冲剂来调节并维持酸碱平衡,通常都使血液的PH值维持在7.35到7.45之间,这个弱碱性的范围是最适合人体新陈代谢的环境,食物和水很难改变它的酸碱性。

  有人会说,那酸性食物、碱性食物是怎么回事?食物确实存在酸碱性的差异,但这个酸碱性并不是按照味道酸、碱来分,而根据食物经消化吸收后代谢产物的酸碱性来区分。碱性食物往往是指含钾、钙、钠、镁等碱性元素较多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牛奶、菌菇海藻等。酸性食物往往是指含磷、硫、氯等酸性元素较丰富的食物,包括主食、鱼、肉、蛋等。不过,碱性食物和碱性水都不能改变身体酸碱性,我们身体有自己的调节机制,酸碱性不会有大的波动。所以,虽然食物有酸碱之分,但一般对人体酸碱平衡没有影响,喝碱性水或吃碱性的食物更健康的说法,都是误区。

  误区九:生食更健康

  最近几年,生吃越来越流行。生鱼片、生蔬菜沙拉到处可见,甚至生拌牛肉、生蚝也有人愿意尝试。热爱生食的人还会在自己家中做生食,他们认为生食是纯天然的饮食方式,不用加热所以完全不破坏营养素。可生食真的更健康吗?

  生肉类和海鲜生产、储藏、加工及运输过程中都有被微生物污染的风险。常见细菌污染有生鸡蛋上的沙门氏菌,生牛肉中的

  O157:H7型大肠杆菌,生蚝中的创伤弧菌等。冷冻、辣酱、芥末、烟熏、饮酒等都无法完全杀死有害细菌,只有充分加热才可以。而寄生虫问题在生鱼片上更常见。中国常见吃河鱼生鱼片感染肝吸虫的案例,而即使是海鱼做的生鱼片,也不象你想象的那么安全。

  很多人虽然听说生吃肉有风险,可他们担心蛋白质加热会变性,影响消化吸收。其实蛋白质变性不等于降低了消化吸收率。适当的热处理会使蛋白质的结构发生伸展,暴露出被掩埋的一些氨基酸残基,这就有利于我们体内的蛋白酶的催化水解,能够促进蛋白质的消化吸收。不过,过度烹调食物时,有时破坏了氨基酸结构而使利用率下降了,使得消化率降低。所以我们也不提倡过度烹饪。

  生食更健康的观点的一个论点是加热后破坏了蔬菜的营养。蔬菜的烹调加热的确会造成一些营养素损失,比如维生素C、B族维生素等。不同烹调处理,损失的比例会有不同。但是,这些损失可以通过增加食用量来弥补,通常烹饪能让人比生食吃下更多的蔬菜。因为生蔬菜植物细胞壁比较硬,会增加消化负担。另外,有些蔬菜,如十字花科蔬菜等未烹饪时含有硫化物的气味,也很难多吃。同时,适当的烹调也可以增强我们对一些营养物质的吸收。有研究将番茄在88℃温度下煮30分钟后测定发现,有一种番茄红素——顺式番茄红素的含量增加了35%,原因主要是因为适当的加热能破坏植物细胞壁,加速番茄红素溶出,帮助人体更好地吸收。

  所以,生食并不比烹饪更健康。适当的烹调可以提高食物的消化率,可杀死寄生虫和有危害的微生物,可以消除很多天然有害物质,还能帮助减少一些农药残留。烹调加工的确会损失一些营养素,但是也有一些营养素的含量是升高了的。因此,生吃不一定更健康。

  误区十:高钙奶更补钙

  市场上有各种各样的牛奶及奶制品,如纯牛奶、调制乳,高钙奶、酸乳、乳酪等等……有人一看高钙奶,认为钙含量肯定很高,要补钙就应该喝高钙奶。不过,是不是高钙奶才能真正补钙呢?

  天然纯牛奶中的钙含量在80-110mg/100ml之间。而高钙奶的原料也是普通牛奶,只是在生产的时候,我们人类会额外添加一些钙,也就使得高钙奶中的钙含量高一些了。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食品强化”。按照我国国家标准GB28050-2011《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的要求,高钙奶就是钙含量达到或高于120mg/100ml牛奶。

  不过,高钙奶的钙也不是随意添加的。高钙奶添加钙也是有限制的,向牛奶里添加大量的钙,实际上是一件很有技术难度的事,很容易破坏蛋白质体系的稳定,影响口感和杀菌稳定性。而且,我国国家标准对加入量有严格的要求,避免加的太少起不到增加钙含量的目的,加的太多不仅会影响口感,而且人体也不易吸收。所以,企业在生产高钙奶时,是不可以想加多少就加多少的。

  很多人可能会想,既然高钙奶的钙含量始终还是比其他牛奶多一点。那么,我喝一杯高钙奶获得的钙就更多,对补钙不就更好吗?其实,牛奶本身就是一种钙含量很丰富的食品,普通牛奶,也一样可以补钙!要知道,牛奶中的钙含量丰富,每100毫升牛奶的含钙量通常在100毫克/100毫升左右,喝一杯250克的牛奶大约可以获得250毫克以上的钙,相当于一天所需的三分之一,非常方便;而且,牛奶中的钙消化吸收率非常好,很容易被人体吸收。因此,补钙不一定非要依靠高钙奶。

  综合,高钙奶的“高钙”很大程度上只是一些商家寻找的卖点,产品本身的钙含量差别并不很大。高钙奶的出现,并不意味着喝普通牛奶不能补钙。牛奶本身含钙量就很丰富,成人在正常饮食之外,每天喝半斤普通牛奶,再加上绿叶蔬菜或豆腐等钙含量较多的食物,就可以满足每天的钙需求,没有必要刻意去买高钙奶。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 饮食 健康 误区 营养 高钙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热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