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知乎
作者:TianyinL,香港大学心理学博士,秀圃老年研究中心博士后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1444162/answer/96978761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
题目说了“确切”二字,想必也是因为我们的主观反应是两者之间有关系,只是不知道科学界有啥确凿的证据而已。看了下之前的回答大多讲了中医的理论,甚好,是数代医生的从医看诊经验总结,所以从案例的角度来说,十分充分。而西方主导的科学思维模式用到这个问题上,我自己理解是想寻找一条性格到疾病的产生通路,这点上中医也有些理论,例如“喜伤心,怒伤肝,思伤脾,悲伤肺,恐伤肾,惊伤心胆”,只是这里着重的是情绪,而“情绪”和“性格”还是有些小小差别。
首先性格是个相对稳态的东西,而情绪是面对外界事件之后的反应,所以是流动变化的。关于性格的分类理论千千万,九型人格、big 5、MBTI等等;关于性格形成的理论也是众说纷纭,不过逃不开先天基因加上后天成长环境,只是两者分成还没有定论。想想咱小时候爸妈说的,“三岁看老”,其实也不是没道理;之前BBC做过一集子宫日记,检测双胞胎在母体中的活动,其中一个活跃无比动来动去,另一个就喜欢吃手指抓着脐带;生下来之后追踪到幼儿园,发现在外界环境一样的情况下,俩双胞胎表现出的性格和他们在娘亲子宫里的是一毛一样。虽然这个只是单一案例长时间追踪,未必能推广到全部人群,但起码告诉我们,人的性格成型得比我们想象中还早。我们长大之后学会根据场合环境做出正常的社交反应,但不代表性格改变,只是行为上的改变。
其次就是生理上的疾病这里所说的不包括外伤和心理疾病,因为例如“外向型人格比较容易骨折”和“内向的人比较容易得抑郁症”,大约是会得到一个非显著结果的,人话就是没啥关系。
然后在我啰嗦的背景铺陈之下再来看看西方一些研究发现。我自己印象比较深的是Timothy Smith 2006年的一份总结性文章,发表在临床心理学年度回顾刊物上。他发现和性格比较有关系的生理问题就是寿命和心血管类疾病,这些性格特征是:消极情感/神经质,长期惯性愤怒/敌意和相关特质;而具备保护性的性格特质是:乐观。而生物/生理学的性格到疾病的这条通路是——压力(Stress model)。Stress hormone,学名Cortisol皮质醇,已经变成了健康的头号公敌。
茹毛饮血时代,人类感知到危险(多半是被吃掉的危险),要干嘛?跑啊。所以在保命时代,皮质醇不是那么坏,它会增加血液中的葡萄糖,给大脑和身体供给能量,血压也会升高。而在自然危险解除之后,我们的身体自然就会恢复常态,所以血糖血压就正常了。但是在神经质和一直很生气人群里,就算外界没有特别明显的“威胁”,他们的压力一直up up up,于是皮质醇就一直很活跃,于是血糖血压值就慢慢爬升中。这会导致焦虑、抑郁、头疼、睡眠问题、心脏问题、还会胖……生活如此艰难……
不过不是说天生比较神经质就一定会比较容易生病,如果外界环境相对有保障,也没有那么大压力的状况下,神经质的人群也可以放松生活。而且smith还有篇paper专门献给了我们性格中最大的保护神——乐观。毕竟性格不是非1即0,非黑即白,虽然也许早期就形成大部分,还是可以通过后天培养而往更阳光灿烂的方向去。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